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临床医学发布时间:2014-03-22浏览:次
【摘要】: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文章发表在《海南医学》上,是副主治医师论文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白蛋白,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在产妇羊水或母体血浆中AFP可用于胎儿产前监测。如在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时,AFP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其在羊水中含量显著升高。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AFP增高。AFP可经羊水部分进入母体血循环。在85%脊柱裂及无脑儿的母体,血浆AFP在妊娠16-18周可见升高而有诊断价值,但必须与临床经验结合,以免出现假阳性的错误。
目的: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化血清白蛋白恢复与治疗前甲胎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了解甲胎蛋白与肝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36例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的病人按甲胎蛋白的高低分为低AFP组和高AFP组。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0、1、2、4、6月白蛋白的变化。分析AFP对肝功能恢复的影响。
结果:治疗6月后,代表肝脏合成功能的白蛋白有明显变化,高AFP组的白蛋白升高的程度明显大于低AFP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蛋白升高的程度与AFP的高低有密切相关性。结论:甲胎蛋白是影响肝脏合成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AFP可能是肝脏生长的重要调节因子。
让硬化的肝脏再生,重建肝脏功能,是临床医生的梦想。本课题设计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白蛋白恢复与甲胎蛋白(AFP)之间的关系,验证AFP是影响肝脏合成功能恢复的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随机选取诊断为慢性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 30~65岁,平均(54.76 ±8.98)岁。按开始治疗时甲胎蛋白的高低分为:
A组:高甲胎蛋白组(AFP≥20ng/ml)24例;
B组:低甲胎蛋白组(AFP<20ng/ml)12例。
所有病人除外其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遗传和代谢疾病、柏-卡氏综合症、血吸虫病。开始治疗后经过至少10个月的观察,排除出现肝脏肿瘤的患者。
1.2 试验方法:入组的患者,常规抗乙肝病毒治疗应用拉米夫定;对症处理转氨酶升高、肝昏迷,低白蛋白、腹水、自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分别于0月、1月、2月、4月、6月检查血清白蛋白的变化。
1.3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均以 表示,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的spearman进行非正态分布资料相关性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过程中,A、B组各1例患者死于肝昏迷;B组1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两组各1例脱落。A组最后统计病例22例,B组统计9例,两组共31例。两组病人治疗6月,观察结果如下:
2.2 两组血清白蛋白比较:A组白蛋白升高明显大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AFP与白蛋白升高数值相关性分析:白蛋白升高的绝对值亦有明显的不同,A组升高(4.88±1.16)g/L,B组升高(-0.33±1.32)g/L。最后统计全部病例不分组相关性分析,AFP与白蛋白升高的程度有密切相关性,rs=0.577,p<0.01。www.17net.net 论文网
3 讨论
肝脏再生是一个复杂过程[1~2]。长久以来,人们把甲胎蛋白用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上,随着研究深入,发现AFP还是促进生长的主要因子。暴发型肝衰竭患者,AFP升高的存活率显著高于AFP不升高的患者[3,4]。某些重型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硬化患者中,经过治疗,有些肝脏功能可以恢复。
但是发现肝硬化患者肝脏术后再生较非肝硬化患者再生缓慢,原因是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因子减少,抑制肝组织再生的因子增强。联系到胎儿生长迅速时AFP明显升高;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明显升高导致肝脏肿瘤细胞快速生长,而某些肝硬化患者肝脏缩小以及AFP不升高,说明肝硬化患者低AFP与肝脏生长能力不足有一定关系,AFP可能是肝脏生长调节因子之一。
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主要场所,其降低程度与肝脏受损的严重程度是相平行的。白蛋白的升高代表肝脏合成功能好转。本课题显示,经过抗病毒治疗,高AFP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恢复的速度明显高于低AFP组患者,说明高AFP肝脏再生速度大于肝细胞的死亡和凋亡速度。排除原发性肝癌后,AFP升高的肝硬化患者预后明显好于AFP不升高患者。AFP是影响肝脏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
医学论文快速发表:《海南医学》杂志的前身为《海南卫生》,198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管单位为海南省卫生厅,由中华医学会海南分会(海南省医学会)主办。创刊以来,坚持明确的办刊宗旨,传播医学信息,交流学术思想,探讨医学上的新理论,新方法,介绍防治工作中的经验,以临床普及为主,提高为辅,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海外,为发展我国医学事业,保护人民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Kuwahara R;Kofman AV;Landis CS, et al. The hepatic stem cell niche: identification by label-retaining cell assay. Hepatology, 2008,47(6):1994-2002
[2] Fausto N;Campbell JS;Riehle KJ. Liver regeneration. Hepatology 2006,43(2 Suppl 1): S45-53
[3] Sakaida I, Kimurat T, Yamasakit, et al. Cytochrome c is a possible new marker for fulminant hepatitis in humans[J]. J Gastroenterol, 2005,40(2):179-185
[4] Sakurait, Marusawa H, Satomura S, et al. 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A-reactive alpha-fetoprotein as a marker for liver atrophy in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J]. Hepatol Res, 2003,26(2):98-105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甲胎蛋白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白蛋白影响因素医学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cyx/12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