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刊发检验医学方向范文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检验医学发布时间:2013-08-23浏览:

  由于近年来网络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压力加大。人们越来越喜欢长时间上网,长时间看电视,长时间低头,伏案作业或高枕入眠等,很容易使人体中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的脊髓节段颈椎因承受负荷过大而劳损,甚至发生退变以致影响到邻近组织,并可因自主神经和血管受累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出现一系列高血压病的症状。此类患者因病因主要在于颈椎,故而这种颈源性高血压用降压药物治疗并不理想。笔者应用中药治疗颈椎性高血压4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文章发表在《安徽医学》上,是医学论文刊发范文,供同行参考。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排除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所有患者均有门诊或住院期间X线检查资料:颈椎曲度变直甚或反曲,或椎体增生,或钩椎关节左右不对称,项韧带钙化等。48例中,女29例,男18例;平均年龄58岁,最大74岁,最小30岁。收缩压通常在140~164mmHg,舒张压90~106mmHg。

  1.2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头痛、头晕、心悸,视力模糊,后颈枕部麻胀或疼痛,上肢内侧至无名指、小指麻木;(2)X线片、CT、MRI等检查均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3)血压变化与颈部症状相关,排除原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血压异常;(4)患者多伴有面色潮红,出汗多,心率加快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5)应用降压药试行性治疗,症状无改变或改变不明显;(6)中药治疗后血压下降或恢复正常水平。

  2治疗方法

  2.1肝肾亏虚为主者天麻钩藤饮随证加减以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2.2痰浊中阻,清阳不升者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此为温凉并济,补泻兼施之剂,为气虚痰厥,头病眩晕之专方。

  2.3筋脉痹阻,气血淤滞者桃仁四物汤化裁以主之。中医认为:调血者,当求之于肝也,是方乃肝经调血之专剂。

  2.4改善生活方式避免持续性低头,伏案工作,加强颈部肌肉锻炼,选用软硬适宜,高度以个人拳头竖起为准的枕头,尽量将枕头置于颈部而非头枕部,使颈部肌肉得到充分休息,以改善脑部的血氧供应。

  2.5疗效标准痊愈:颈椎病症候表现消失,血压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无复发。显效:颈椎病症状明显改善,血压正常,偶有复发,但治疗后血压可恢复正常。有效:颈椎病症状缓解,血压降至临界水平,易复发。无效:症状及血压无改善。

  3结果

  47例患者,痊愈22例,占47%;显效14例,占30%;有效10例,占21%;无效1例,占2%。

  4典型病例

  患者,女,54岁,职业会计,伏案工作30余年。2006年始经常头痛,头晕,自诉头颈部僵硬,胀痛,右上肢内侧至无名指小指麻胀,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4~6椎体骨质增生;彩超示: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内膜毛糙。曾自服“尼群地平”、“降压灵”症状无明显改善。患者就诊时血压160/96mmHg,舌红苔黄脉弦。予天麻钩藤饮加味,蜈蚣1条,地龙10g,祛风通络,行气止痛,川芎10g,桃仁10g,活血化瘀,理气养血。煎服7付后症状明显改善,服用14付后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血压降至114/80mmHg,坚持服药40天,随访6个月无复发。

  5讨论

  颈椎病时颈椎小关节错位或增生的赘骨直接压迫并刺激椎动脉,颈神经根;或颈椎椎骨狭窄,造成椎动脉受压,导致椎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反射性地使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增高,引起血压增高。中医将本症列入“痹证”、“眩晕”等范畴。本病的发病机制是因劳损,外伤,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搏结于颈项筋骨关节,加之气血不足,复感外邪,而致颈项部经脉痹阻,气血瘀滞而为病,而颈项为诸阳经之通路,颈项部经脉痹阻而致气血不能上荣于头面清窍,经脉空虚,髓海不足,脑失濡养,故而眩晕发作,肝肾亏虚,痰瘀内阻,筋脉失养是本病的病机关键。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舒筋活血,平肝潜阳,滋补肝肾。有文献报道:天麻钩藤饮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可防止血管痉挛的发生。

  医学论文刊发须知:《安徽医学》杂志是由安徽省卫生厅主管、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于1973年创刊,系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0399,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7/R。邮发代号26-22,于当月28号出版,单价10.00,全年价120.00。《安徽医学》杂志主要介绍本省在医学临床、教学、科研上取得的新成果、新发现、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提高全省医学发展水平,增进群众身体健康。读者对象是中、高级医务工作者。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医学论文刊发检验医学方向范文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yyx/8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