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检验血液样本怎样避免溶血发生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检验医学发布时间:2016-03-18浏览:

  本篇医生论文发表研究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溶血现象是红细胞破裂,使血红蛋白从细胞内逸出的现象。血液样本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溶血现象的发生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溶血现象会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产生严重干扰和影响,因此应该积极预防并降低溶血现象的发生,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78年9月创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是我国检验医学和各科医学实验室诊断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高级学术核心期刊,其读者面之广,发行量之大为本领域第一位,位居中华系列杂志前位。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目的:对溶血现象在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上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 2013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体检的36例人员,抽取体检者血液样本10ml,确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液样本的临床生化指标。其中观察组血液样本制成溶血标本后进行检测后,与对照组正常离心血清的临床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溶血样本的ALP和GLU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TP、ALT、AST、LDH、CHOL和K~+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溶血样本中的 BUN、CR、UA以及TG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样本发生溶血现象将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产生明显的干扰和影响,因此临床检验工作中,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才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溶血现象;生化检验;溶血现象影响;

  临床生化检验工作中,血液样本在采集、保存以及检验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溶血现象,而导致血液样本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溶血现象是指由于物理和化学因素而导致的,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红细胞并进入血清的一种现象。发生溶血现象的血液样本中待测物质的红细胞浓度会高于血浆浓度,使得测定值与实际值之间存在明显的偏差,同时受到破坏的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等血细胞会释放出一定的干扰成分,使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严重影响[2]。临床检验过程中,如果血液样本处于过酸过碱环境、真空采血时负压较大、低温冷冻、分离血清时转速过大、发生剧烈振荡等均会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因此在检验工作中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有些降低溶血现象的发生率[3]。本文选取来我院体检的36例人员,对溶血现象在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上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体检的36例人员,其中,男20 例,女16例,年龄22~70岁,平均44.6±3.8岁。抽取体检者血液样本10ml,各取5ml装入不同试管,确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参加体检人员的年龄和性别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血液样本按照常规生化检测程序进行,在常温下放置30min后血清离心备检;观察组血液样本经人工方法制成溶血样本,在-40℃条件下保存20min后取出,放置于水浴箱中进行融化,溶血后对红蛋白浓度进行检测,其中红蛋白浓度达到 4g/L即确定为溶血。采用东芝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液样本进行临床生化项目检测,使用相关仪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测项目包括血液中总蛋白(TP)、谷丙转氛酶(ALT)、谷草转氛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L)、钾离子(K+)、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肌酐(Cr)和血尿酸(UA)等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仪器标准流程进行,血液样本由同一操作人员进行处理和检测,对血清样本分别进行5次测定,然后取平均值后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0.0统计学系统,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溶血样本中的碱性磷酸酶(ALP)和葡萄糖(GLU)的检验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总蛋白(TP)、总胆固醇(CHOL)、谷丙转氛酶(ALT)、谷草转氛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钾离子(K+)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血样本中的尿素氮(BUN)、肌酐(Cr)、血尿酸(UA)和甘油三酯(TG)的检测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样本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s)检测项目单位观察组对照组tP

  总蛋白(TP)g/L82.36±6.2573.96±5.846.40580.0000

  谷丙转氛酶(ALT)U/L68.34±5.1557.48±3.8711.92390.0000

  谷草转氛酶(AST)U/L60.03±4.5246.56±3.1915.95990.0000

  乳酸脱氢酶(LDH)U/L209.81±11.51110.28±7.2947.96690.0000

  碱性磷酸酶(ALP)U/L89.47±5.98125.39±7.7423.81800.0000

  总胆固醇(CHOL)mmol/L7.78±1.264.57±0.8813.69330.0000

  甘油三酯(TG)mmol/L1.35±0.231.27±0.141.95200.0543

  尿素氮(BUN)mmol/L6.35±1.216.40±1.030.20560.8376

  肌酐(Cr)U/L74.26±5.8374.65±6.010.30330.7624

  血尿酸(UA)mmol/L326.71±12.25331.08±9.891.81530.0731

  钾离子(K+)mmol/L5.82±1.023.51±0.7112.18670.0000

  葡萄糖(GLU)mmol/L5.94±0.986.53±1.092.61740.0105

  3 讨论

  临床生化检验是对体检人员进行疾病诊断的主要依据,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环节,因此临床生化检验数据的精确度和准确性至关重要。造成血液检测样本溶血的原因可分为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两种。体外溶血的原因主要是血液样本处于过酸过碱环境、真空采血时负压较大、低温冷冻、分离血清时转速过大、发生剧烈振荡等。患者体内溶血则主要多是由于大血管或人工心脏瓣膜手术、药物毒性反应和特异疾病的影响,造成红细胞受到破坏而导致的[5]。血液样本如果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等物质会溢出至血清中,低浓度的分子则渗透至红细胞内,使生化检测指标发生明显改变,对临床诊断产生严重的干扰。因此在临床生化检测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操作,并且要根据容易导致血液样本发生溶血的相关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溶血样本中的尿素氮(BUN)、肌酐(Cr)、血尿酸(UA)和甘油三酯(TG)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溶血样本中的总蛋白(TP)、总胆固醇(CHOL)、谷丙转氛酶(ALT)、谷草转氛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钾离子(K+)的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了血液样本溶血后,由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各种参与细胞代谢的酶和钾离子等溢出至血清中,增加了血清中总蛋白以及各种酶类的含量。观察组溶血样本的碱性磷酸酶(ALP)和葡萄糖(GLU)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是由于溶血后细胞内容物释放到血清中,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以上两种指标的浓度。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临床生化检验血液样本怎样避免溶血发生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yyx/36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