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治疗新管理措施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检验医学发布时间:2015-12-16浏览:

  不同年龄段的人在治疗上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应该如何来加强对心脏病患者的治疗呢?在目前有关心脏治疗的新应用技术有哪些呢?本文是一篇医学护理论文。本文通过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人员需要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让手术患者对这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进而能够积极的配合手术,才能够使得手术顺利,同时还需要护理人员做好相关的手术前准备。在进行心脏介入手术中,要根据不同患者的造影结果来植入相应的支架数量,每位患者植入支架数为1~6根。在患者进行完手术后的24 h内,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补液,同时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并进行抗凝和营养心肌以及抗血小板等。

  摘要:目前,心脏介入手术是现阶段治疗心脏病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对心脏疾病患者来说,采取心脏介入收治治疗则是一种十分好的治疗手段。由于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较快、效果显著等特点,因此,能得到患者的普遍接受。随着心脏介入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选择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加。有研究显示,在心脏介入手术后围手术期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此,笔者所在医院此次对不同年龄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进行比较,探讨和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心脏疾病患者在进行介入手术治疗之后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因素。同时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以便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心脏介入术,医学治疗措施,护理医学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120例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在2008年8月-2009年11月收治的不同年龄段心脏疾病患者。其中4~20岁15例、21~40岁15例、41~60岁15例、61~80岁患者1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34例,女26例;观察组患者男33例,女2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这些患者在手术后均没有出现严重的感染等并发症。

  论文网推荐:《中国护理管理》,《中国护理管理》杂志是由卫生部主管、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自2001年创刊以来,《中国护理管理》杂志得到了卫生部领导的重视和护理的广泛认可。

心脏介入治疗新管理措施

  1.2 方法

  此次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对不同年龄段的介入手术患者进行调查,主要是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和手术之后的生存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研究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此次发放的问题为120份,回收120份。并采用SF-36量表,其有9个维度(一共有36个问题)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然后将每个问题的得分进行相加得出最终的得分,分值在0~100分之间[3]。如果患者所得到的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高。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和如下干预护理。

  心脏介入术术前护理:(1)心脏手术是风险很高的手术之一,其成功与否是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问题,因此,在手术之前,绝大部分患者在面对风险极高的心脏手术时心理都有着很大的压力,较大的心理压力是不利于手术的进行。所以在心脏介入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及时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患者放松心态,并且要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让患者感到足够的信心,这样才能让患者心理压力得到缓解。(2)心脏导管室的护理,在常规的试验中,做手术必须要在处于无菌的状态下的手术室进行,做心脏介入手术也不例外,更是要求导管室必须要是处于完全无菌状态,手术器材要进行完的灭菌,护理人员要对手术器材十分熟悉,以便能在医生需要时能够迅速将器械传递给医生,以免延误时间,影响手术的顺利完成[4]。术前的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充分的理解手术的目的,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为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有较大的帮助。

  心脏介入术术中护理:(1)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躺在手术台上时,患者会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进行很好的沟通,稳定患者情绪,平卧于手术台上并连接心电监护导联与多导生理记录仪,要避免导线或电极出现在造影的视野之中,同时需要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并按照医嘱及时给药。(2)在心脏介入术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心脏是否还有活动,表现患者是否依然还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在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时,对患者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和及时的询问,并且观察患者的神智是否清楚,有无间歇性呼吸等意外情况发生。(3)严密观察患者造影的反应以及应用肝素后的情况,如果造影使患者产生了皮肤潮红、苍白、荨麻疹、头晕、头痛、咳嗽、哮喘等一些情况时,要迅速作出相应反应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肝素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方法进行计时计量并使用和记录,要注意准确的用量,同时还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的倾向,以便手术能够顺利的进行。(4)心脏介入手术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工作,此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及健康,所以在手术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手术能够顺利的进行。在医生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如需要相应的手术器械,护士应该能够迅速地准确无误传递到医生的手中,并且还要做好有关的预防应对措施,防止手术中危险情况的出现,同时也有利于及时地处理。术中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让患者心理状况平稳,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协助医生使手术顺利的完成,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5]。

  心脏介入术术后护理:(1)手术后监测,手术做完以后需要把患者安排在监护室内并且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因为患者术后的病情还不是很稳定,如不做好严密的监测,则会引发严重后果,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2)术后患者的一般护理,对于手术后的患者的伤口易出现裂开而导致感染,因此要时常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要对其卧床时间的长短以及卧床的姿势和进水、禁食等时刻要密切观察和悉心指导。(3)要注意心脏介入手术后的并发症的预防,在心脏介入手术完成后易产生急性的并发症,如心血管扩张或心率减慢从而引起的血压下降等急性并发症,因此,在手术后要预防并发症出现并做好相应的措施[6-8]。 1.3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均采用SAS 15.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0例不同年龄阶段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中,手术之后,其的生存质量出现明显的下降,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生存质量就会越差;并且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比观察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加,其的相关生理功能也会逐渐的老化,并且组织器官也会出现退化。进而对手术后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很容易发生术后梗塞和大出血导致死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9]。此次的研究发现,在这些不同年龄阶段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生存质量就会越差;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相应干预护理措施,如心脏介入术术前、中、后护理干预,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良好恢复,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临床实践意义广泛。

  心脏介入术后要对老年患者进行重点护理,同时要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要仔细地观察患者插管处的动脉出血情况和肾肺功能以及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等情况,适当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手术并发症,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机体康复,值得研究和推广。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心脏介入治疗新管理措施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yyx/34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