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中药抗乙型肝炎病毒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检验医学发布时间:2014-07-11浏览:

  摘要:“无形可求,无象可见,况无声,复无臭”,“大约病遍于一方,延门合户,众人相同”,“为病种种,是知气之不一也。盖当其时,适有某气专入某脏腑经络,专发为某病”,“各随其气而为诸病”。与现代医学中肝炎病毒的传染性特异的嗜肝性相符[4]。

  关键词:中医中药,乙型肝炎病毒

  作者单位:510515广州市同合镇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二队第一作者简介:吕小燕女,28岁,在读硕士研究生,E-mail:jiajia411816@126.com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0亿的病毒感染者,其中3.5亿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年因慢性乙型肝炎导致500000~1200000患者死亡,是全球十大主要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1,2]。在我国就有一亿二千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比艾滋病的患者多一百倍。每年有30~5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变或肝癌[26]。

  一、现代医学对乙型肝炎病毒的认识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核酸,严格寄生,在敏感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当他们处于细胞外时,并不表现生命活性,既无自主代谢,也没有呼吸或生物合成,但当其核酸进入敏感活细胞后,便很快显示其生物合成以及对宿主细胞的改变。

  因此,病毒是一类非常独特的寄生生物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病毒科,为环状部分双链DNA分子,该DNA分子包含四个开放阅读框架,分别编码衣壳蛋白,膜蛋白,聚合酶和j蛋白。乙型肝炎病毒颗粒由包裹乙型肝炎病毒的衣壳及外膜组成。在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循环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颗粒首先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羧基肽酶D结合,脱去外膜进入细胞内,然后再经衣壳蛋白的磷酸化而脱去衣壳,乙型肝炎病毒进入细胞核内,并在细胞核内转变成超螺旋DNA(cccDNA)。

  超螺旋DNA是乙型肝炎病毒转录的模板,它可转录mRNA,mRNA指导合成前基因RNA并在细胞核外被衣壳包裹。以前基因RNA为模板,在细胞核外经逆转录合成乙型肝炎病毒DNA负链,随后合成乙型肝炎病毒DNA正链。衣壳中的乙型肝炎病毒由膜包裹后分泌到细胞外以完整的病毒颗粒进入其它细胞,也可以重新脱去衣壳进入细胞核内,以维持细胞核内超螺旋DNA的数量[3]。

  二、中医对乙型肝炎病毒的认识在祖国医学虽无“病毒性肝炎”的病名,但有关黄疸、胁痛、积聚、鼓胀、肝瘟等病症的记载与病毒性肝炎颇相似,现代的中医认为病毒性肝炎更近似于传统医学记载的“肝瘟”,有关“肝瘟”的记载始于《内经》,突出于明末清初的温病学家吴又可的《瘟疫论》,他在该书中指出“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故而不少医家认为病毒性肝炎的根本原因是感染某种专一的瘟疫毒邪,又兼夹其他邪气如湿热瘀等相须为患。感受不同的瘟疫毒邪,导致各种不同的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是一种因嗜肝湿热病毒侵犯肝及脾肾等脏器而致以皮肤、粘膜黄染、胁肋胀痛、乏力、纳差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病毒学指征及肝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5]。

  (一)多糖类化合物①香菇多糖(Lentinan):香菇多糖是从香菇的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多糖蛋白,其多糖部分以甘露糖为主,含有少量的葡萄糖及微量的岩藻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等。肽链由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等18种氨基酸组成。②猪苓多糖:从中药猪苓(Grifolaumbellata)中提取,有效成分为β-(1→3),β-(1→4)和β-(1→6)侧链的葡聚糖。③草分枝杆菌多糖(Mycobactenaphleipolysaccharide,MPS):从非致病性草分枝杆菌中提取。④其它多糖:人参多糖,黄芪多糖,褐藻多糖,云芝多糖,冬虫夏草多糖脂质体等。论文发表网多糖类化合物大多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增强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打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耐受状态,有利于病毒的清除,多糖类化合物对肝细胞还具有保护和促进再生作用[6,7]。

  (二)γ-联苯双酯γ-联苯双酯(γ-DDB,4,4’-二甲氧基5,6,5’,6’-双亚甲二氧基2,2’-二羧酸甲酯联苯)为我国首创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药物。尽管该化合物有口服吸收率低的缺点,但活性很好。γ-联苯双酯具有肝脏保护作用,能够保护实验动物的肝脏免受四氯化碳、D-半乳糖氨引起的肝损伤,降低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

  (三)齐墩果酸齐墩果酸为四环三萜化合物,以游离体和配糖体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保肝药物,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防止肝硬化的发生,促进肝细胞再生。该化合物几乎不溶于水,生物利用度低。为克服此缺点,蒋朝晖等[8]合成了齐墩果酸的二元酸单酯二钠化合物。

  (四)水飞蓟宾(silybin)及其相关化合物水飞蓟(SilybinmarianumGaertn)是欧洲民间草药,用于治疗肝炎。水飞蓟种子富含黄酮,其提取物水飞蓟素(silymarin)具有抗肝细胞毒,降血糖等活性,临床上用于治疗肝炎、肝硬化,其主要成分为水飞蓟宾(silybin)、水飞蓟亭(silychristin),异水飞蓟宾(isosilybin)和水飞蓟宁(silydianin),其中以水飞蓟宾治疗肝炎活性最强。

  (五)甘草甜素及其相关化合物甘草甜素(Glycyrrhizin)是从甘草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有效成分,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甘草甜素能使升高的转氨酶恢复到正常水平,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变化,并使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全恢复。甘草甜素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主要起作用的化合物,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六)其他如生物碱类化合物。Yoon,SungJoon[3]等合成了2,5羧酸吡啶衍生物,该化合物在0.1μg/ml时,体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活性达到51%。

  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中医中药

  传统中医从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并结合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点,认为乙型肝炎病毒是嗜肝湿热病毒,故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中药大致分为清热利湿(代表药有茵陈、金钱草、黄芩、栀子、白花蛇舌草、苦参等)、清热解毒(代表药虎杖、大黄、垂盆草、连翘、水飞蓟、甘草、苦丁香、板兰根、山豆根等)、疏肝解郁(郁金,柴胡等)三类。现代中医则多从药代动力学角度研究中药的单味或复方的抗病毒作用。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中医中药抗乙型肝炎病毒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yyx/14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