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后生物医学模式”争鸣高级医学职称论文发表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检验医学发布时间:2014-03-07浏览:

  【摘要】:人们运用生物与医学联系的观点认识生命、健康与疾病。在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人们认为健康是宿主(人体)、环境与病因三者之间动态平衡,这种平衡被破坏便发生疾病。这种以维持动态平衡的医学观所形成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医学模式。文章发表在《河北医学》上,是医学论文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医学,医学模式,后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在医学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发现它存在一定缺陷,给人们的思维活动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指出来的目的在于补充和完善它。

  文章重新审视了医学模式的定义,提出了“后生物医学模式”的概念,并对近年来医学模式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作者认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后生物医学模式的各种概念中共识程度最高的,但也存在不少分歧——研究者们纷纷提出了各自“理想”的医学模式。

  如“基因、生物、心理、自然、社会医学模式”、“自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伦理医学模式”、“协同医学模式”、“大生态医学模式”、“四维空间医学模式”、“环生物医学模式”、“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全息时空系统医学模式”等,并对这些医学模式一一进行了评价。此外,作者还对医学模式研究中出现的两种错误倾向:滥用“医学模式”概念及对中国传统医学模式的盲目自恋现象提出了批评。

  医学模式(模型),从字面上看,是指医学自身形态及人类医药活动的行为方式。由于医学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所以医学模式也就包括医学认知模型(medical model)和医学行为模式(medical pattern)。前者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医学自身的认识,即医学认识论;后者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医药实践活动的行为范式,即医学方法论。医学模式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理论概念,常用语言文字或图像表示。医学模式一经形成,便会成为医学实践的指导。

  由于医学模式是人们对医学实践的抽象概括,因此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会提出不同的医学模式概念。例如关于古代医学模式就有多种表述:经验医学模式、神灵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僧侣医学模式、弥散医学模式、古代朴素的整体医学模式等等;关于现代医学模式更是争论不休。

  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环境生态医学模式、整体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伦理医学模式、生物心理自然社会医学模式、多元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大小宇宙相应模式、全息时空系统医学模式等等。

  通过对医学模式研究成果的整理,不难发现关于近代生物医学模式的共识程度是最高的,几乎没有争议,而古代医学模式和现代医学模式则是争论较激烈的两个领域。至于对古代医学模式的提炼,属于历史学范畴,其价值主要在于认识历史的真实;而对于现代医学模式的研究,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问题,而且是一个现实问题。

  其价值不仅在于对现代医学模式进行被动的认识,而且还要对现代医学模式进行主动的设计和定位,使之更加真实、更加合理,从而引导医学实践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两者比较,后者意义重要重大。所以,本文将对学术界关于现代医学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再现现代医学模式研究概况,以便形成对现代医学模式的更高程度的共识。

  事实上,在诸多关于现代医学模式的研究中,研究者并不只局限于“现代”这一时间概念,而是在对现代医学模式进行概括的同时竭力设计人类医学的理想模式,而这一理想模式已远远超出“现代”这一时间范畴,更多的是对未来医学模式的设想。

  因此,为了更准确地表述这一历史阶段的医学模式,我将其统称为“后生物医学模式”。后生物医学模式(post-biomedical model),就是指生物医学模式以后的医学模式。它不仅包括现代医学模式,而且包括未来理想的医学模式。

  1、关于后生物医学模式的共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人们一致检讨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时,一种更为合理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 of medicine)实现了对生物医学模式的超越。最早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是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病学、内科学教授恩格尔(George L. Engel)。

  他1977年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The Need for a New Medical Model:A Challengefor Biomedicine”的论文,对生物医学模式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他指出:“The dominant model of disease today is biomedical……It leaves no room within its framework for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dimensions of illness”.[1](P130) “To provide a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disease and arriving at rational treatments and patterns of health care,a medical model must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patient,the social contest in which he lives,and the complementary system devised by society to deal with the disruptive effects of illness,that is,the physician role and the health care system.This requires a biopsychosocial model.” [1](P132)

  关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这一认识最早是在1981年的第一次全国医学辩证法讨论会上被介绍到中国,[2](P4)引起了国内对现代医学模式的关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凭着比生物医学模式更科学的内涵,很快赢得了多数人对它的认同。

  高级医学职称论文发表:《河北医学》杂志于1995年创刊,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河北省卫生厅主管、河北省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月刊)大16开(A4)、96页,全年连续计页码。国内统一刊号CNl3-1199/R,国际标准刊号1SSNl006-6233。邮发代号18-24。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讨论“后生物医学模式”争鸣高级医学职称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yyx/1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