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检验医学发布时间:2013-12-28浏览:次
[摘 要]:解剖学的革新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要想查清病因和有效治疗,首先应了解、熟悉正常人体的结构,解剖学就是了解正常人体结构的学科。文章发表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上,是医学论文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解剖学,腋动脉,观测
目的 探索国人腋动脉(AA)及其分支的类型、量化数据以及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方法 解剖观察32具成人尸体标本(男25具、女7具)的腋动脉分支类型、外径及腋动脉起始段的外径与其自身比例,腋动脉3段的长度、外径,计算三者间的自身比例。
结果 腋动脉分支分为7型及1个变异型。每型又分为若干亚型,以6支型(出现率3016%)和5支型(出现率2698%)多见;腋动脉3段长度差异较大,三者之比为1∶118∶125,外径由第一段至第三段渐细,三者之比为1∶089∶075,腋动脉的各分支依据其支数及起始位置的不同,分为若干型及亚型。
腋动脉起始端与各分支起始端外径之比分别为胸上动脉(TS)1∶028,胸肩峰动脉(TA)1∶042,胸外侧动脉(TL)1∶031,肩胛下动脉(SS)1∶063,旋肱前动脉(CHA)1∶025,旋肱后动脉(CHP)1∶046。结论 腋动脉及其分支的变异较大,临床介入放射学及血管外科学对血管处理或选择时,应以出现率高、类型恒定、管径允许者作为应用对象。
目前临床关于腋动脉的介入放射学的应用渐趋于向更加精细的血管发展,所以对于腋动脉各分支的类型及起始处的外径的了解已日趋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对腋动脉的分段、分型,分支的分型、外径进行了观测和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成人防腐标本32具,63侧(男25具、女7具),身高155~178 cm,平均身高164 cm,无腋动脉及其分支的相关疾病及手术痕迹。对腋窝进行连续层次解剖,充分暴露腋动脉及其分支。观测时上肢外展90°,将胸小肌复位对合,确定标志点:第一肋外缘、胸小肌上、下缘、大圆肌下缘,在标志点上插入穿刺针头,观察和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02 mm)测量腋动脉3段长度、中点外径、各分支起始端外径,并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
2.1 腋动脉的分支分型及亚型
腋动脉分支分为8型,各型又分为不同的亚型。Ⅰ型(8支型)出现1侧,为TS、3TA、TL、SS、CHA、CHP型(亚型中阿拉伯数字代表支数,以下相同),出现率159%。Ⅱ型(7支型)出现5侧,出现率794%,分为4个亚型。Ⅲ型(6支型) 出现19侧,出现率3016%,分为9个亚型。Ⅳ型(5支型) 出现17侧,出现率2698%,分为11个亚型。
Ⅴ型(4支型) 出现13侧,出现率2063%,分为7个亚型。Ⅵ型(3支型) 出现6侧,出现率952%,分为3个亚型,分别是TA、 SS、 CHP 2侧,出现率318%;TA、 TL、 SS 2侧,出现率318%;TA、 SS、 CHA 2侧,出现率318%。Ⅶ型(2支型)出现1侧,为TL、SS型,出现率159%。变异型出现1侧,双腋动脉,9个分支,为TS、TA、3TL、SS、CHA、CHP、TMA型,出现率159%。
2.2 腋动脉分支的分型及亚型
腋动脉各分支依据其支数的不同分型:Ⅰ型为1支、Ⅱ型为2支、Ⅲ型为3支,依据各分支起始位置的不同分为若干亚型。
胸上动脉出现51侧,出现率8095%。其中1支型(Ⅰ型)出现49侧,出现率7778%, 3个亚型分别为AA 40侧,出现率6349%;TA 5侧,出现率794%;TL 4侧,出现率635%。2支型(Ⅱ型)出现2侧,出现率317%, 2个亚型分别是 AA、AA 1侧,出现率159%;AA、TA 1侧,出现率159%。
胸肩峰动脉出现63侧,出现率100%。胸肩峰动脉1支型(Ⅰ型):出现59侧,均起始于腋动脉,出现率9365%;胸肩峰动脉2支型(Ⅱ型):出现4侧,均起始于腋动脉,出现率635%。胸外侧动脉共出现58侧,出现率9206%。1支型(Ⅰ型)出现44侧,出现率6984%,分为4个亚型分别是AA 30侧出现率4762%;TA 4侧635%;SS 7侧,出现率1111%;TD 3侧476%。2支型(Ⅱ型)出现12侧,出现率1905%,分为7个亚型分别是AA、AA 2侧,出现率318%;AA、SS 2侧,出现率318%;AA、TD 3侧,出现率476%;TA、SS 1侧,出现率159%;TA、TA 1侧,出现率159%;TD、TA 2侧,出现率318%;TD、SS 1侧,出现率159%。胸外侧动脉3支型(Ⅲ型):出现2侧,出现率318%,分为2个亚型,分别是AA、AA、AA 1 侧,出现率159%;AA 2侧,出现率318%TD、TD 1 侧,出现率159%。
3 讨论
3.1 腋动脉分型
目前国内的解剖学教科书中,皆以腋动脉发出6支作为标准型描述[1]。国外也如此[2]。但杨阳明等[4]报道腋动脉分支5支型高达618%,本文6支型(3116%)略高于5支型(2698%),两者合计占大多数,与其他作者调查结果相近[3-5]。所以腋动脉分支的类型目前尚不宜轻下结论,临床应用之前应以利用血管造影等手段所获得的实际结果为准。
3.2 腋动脉的分段
腋动脉的分段以胸小肌为标志,但由于胸小肌的发育和发达程度个体差异较大,而且由于腋动脉分支数目和位置的不恒定,使腋动脉3段的长度和外径变化较大。本文采用自身比例可以减少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
医学期刊论文投稿网友情提示:《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创刊于1981年,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全国性内科技术类期刊。创刊29年来坚持以以读者为中心,依靠专家办刊,突出杂志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深受国内广大医生的欢迎,发行量一直位居同类杂志首位,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朝佑人体解剖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18-820
[2] Williams PL Gray’s Anatomy[M] Edinburgh: Churchill Livingstone, 1989757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探究腋动脉以及其分支应用解剖学医学期刊论文发表网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yyx/11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