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计算机信息管理发布时间:2022-04-23浏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与进步,地理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通过应用有效策略,将地理知识与信息技术的巧妙融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成绩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为了可以进一步帮助高中地理教师提高其教学成效,本文对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融合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地理;融合策略

  前言:

  如何有效的学习高一地理是学生学好地理知识的基础,教师只有让学生对高一相关知识进行完整、全面、细致的掌握,才会帮助学生以后更好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巧妙加以利用,让学生的探究欲和学习效率等得到明显提高,从而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借助精彩视频点燃学生探究欲

  高中地理知识宽泛并且繁杂,教师直接讲解,需要学生付出极大的努力才会完全掌握。加之一些学生对地理知识兴趣不足,就会进一步削弱其学习地理知识,并深入探究的兴趣。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生活中反映地理知识的现象,制作成生动、精彩、有震撼力的视频课件,在课程导入环节引入视频课件,以此快速去吸引学生的眼球。不仅可以让学生内心受到震撼,还会让他们的探究欲快速被点燃。同时,也会让地理课堂的活力迅速提升,让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氛围。

  如,《地质灾害》这一课,不仅要让学生对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对人类的影响有充分了解,还要让其对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分布地点有扎实的记忆。倘若教师在授课时过于偏重对知识点的讲解,就会让学生被动去接受地理知识,并且其积极性会明显下降。对此,教师就可以立足这部分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现象,去制作视频课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最近全国范围内所发生的较大的地震,或是泥石流等新闻。在开始正式授课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同学们有没有看到新闻呢?在某地发生了极大的地震,不仅有许多人遇难,还有无数的房屋、农田、工厂等被毁,医院人满为患。”。当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教师再播放相关的视频课件,让学生的意识得到更大程度的震撼。接下来,教师再与学生互动:“同学们是否想知道,为何在这一地区会发生如此大级别的地震吗?”。顺势引入地质灾害的知识,就会让学生的探究欲十分浓厚,并积极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仅会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新的认识,还会有力转变教学的枯燥感。同时,也会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其思维的敏捷性、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明显提高。

  二、构建逼真情境降低知识难度

  地理知识中涉及到生活中各个方面,单纯应用语言、插图来展开教学活动,不仅学生较难完全想象到知识的具体内容,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深度。同时,也会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过于单一,非常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及提升综合能力。而且还会提高知识难度。为此,教师可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将复杂难懂的地理知识,转化成有声有色的视频形式。让学生在丰富视野的情况下,快速参透其中的内容、现象。与此同时,还会让知识难度明显降低,明显提高教学效率。

  如,《海水的运动》这部分知识,需要学生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运动规律,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师需要让学生专注、深度去分析问题,才会让其对这部分知识有着扎实、全面的理解。因此,对于该部分知识学生所面临的学习难度比较大。为了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前将海面波浪、潮水涨潮、落潮等视频,加以剪辑和整理,制作成声像并茂的视频课件。在授课时,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来共同授课。导入课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同学们,大海的景色壮观吗?”。当其回答后,教师再说:“当海面掀起波浪时,是什么感受呢?”。并且,播放海浪的视频。并且,引入海浪的概念:“海浪是海里的波浪,通常是由风力形成的,海浪越高,能量就会越大。”此后,再引入对海浪的成因、类型、影响等基础知识,有利于让学生快速的理解。而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于视频的引用,学生的思维始终建立在在理论、图像二者之上,其分析、理解速度、反应能力等都会有十分明显的提高。

  三、借助微课提高学生预习效率

  地理知识比较深奥而且零散,往往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和记忆。对于相关的知识点,掌握得也会不够透彻。而且,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科目,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务必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助其取得理想的地理成绩。为了更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进行课程预习。并且,教师还要详细设计导学方案,并制作微课课件,来辅助学生进行预习,才会让学生有更加高效的预习,从而在课前就打好学习基础。当学生对地理知识已经有初步认知的情况下,教师再加以细致的讲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就会显著提高。

  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一课,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可以布置自学任务:“交通运输布局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什么?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和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有哪些?举例说明区域发展水平通过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对交通线、站点密度和质量的影响有哪些?”。并且,利用信息技术整理关于人类最早期的运输方式、古代运输方式、现代不同运输方式的资料,及有关交通线网、场站等有关的交通布局资料,制作成10分鐘左右的微课件。在开始授课前,将其分享给学生,来辅助指导其开展预习。不仅会让学生的预习效率明显提高,还会让其预习的难度明显降低。教师在正式导入课程时,学生就会十分快速的理解和接受。同时,也会让其对理解不准确之处,更加深刻的理解记忆,从而快速提高学习效率。不仅如此,学生的自学能力还会得更大程度的提升。

  总结:

  高中地理教师通过将信息技术灵活应用到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探究欲被进一步点燃,还会让其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度的学习和理解。而且,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辅助学生预习所要学习的地理课程,不仅会让学生打好学习基础,还会让学生的理解、自学等能力明显提高。同时,还可以丰富地理教学过程,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意愿,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静静.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融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81.

  [2]李月娇,孙静.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5(41):358-361.

  推荐阅读:现代信息技术对黄河基层单位档案管理的影响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suanjixinxiguanli/62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