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计算机网络发布时间:2021-09-02浏览:次
[摘 要] 在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显性教育立足于思政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互联网主旋律,利用直接、外显的教育活动进行有形教育。隐性教育立足于青年学生的话语形式、实践兴趣、网络氛围,利用间接、内隐的教育活动进行无形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网络思政旗帜鲜明与柔性表达相统一,坚持发挥主渠道作用与丰富实践形式相统一,坚持构建网络平台与营造网络氛围相统一,在“显隐”协同中形成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大合力。
[关 键 词] 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显性教育;隐性教育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必修课题。《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的要求。[1]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模式的变化为大学生发表爱国言论、践行爱国行为搭建了广阔的平台。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也具有深沉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普遍的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在“显隐”协同中形成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大合力。
一、互联网时代的显性爱国主义教育
互联网时代的显性爱国主义教育是利用直接、外显的教育活动对青年学生产生影响的有形教育,要立足于思政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互联网主旋律,利用公开立场、公开渠道、公开平台,旗帜鲜明地讲好爱国主义理论,直抒胸臆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于青年学生心中。
(一)利用网络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发展不容忽视的外在力量,但是其所具有的开放性、隐匿性、即时性特点使西方意识形态极易通过网络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扰乱其价值判断,冲击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新时代的思政课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还要应用于网络。挖掘互联网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网络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将有助于旗帜鲜明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显”于主阵地。
在网络阵地意识形态较量中,要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主动权,用科学的理论和有力的证据正面回击错误言论,用爱国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增强思政课的导向性和鲜明性。在多元化网络信息传播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等教育手段,在众说纷纭中贴近学生,理直气壮地讲好爱国主义故事,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中,要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教育载体和内容,采取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选择,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渠道,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最直接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增强政治鉴别力尤为重要。[2]利用互联网将爱国主义科学内涵和爱国主义精神实质结合专业融入课堂教学,将有助于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让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显”于主渠道。
随着互联网发展应运而生的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教育”新型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显性作用,为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新的契机。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学生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就可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的便捷性。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源,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有利于补充碎片化的学习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课程资源。翻转课堂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过程的主体,易于激发青年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鼓励利用网络和新媒体信息技术以多种形式丰富和优化课程资源,开发反映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的人文、科技、艺术等网络课程,可以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平台
互联网信息的海量性决定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已经告别了照本宣科的说教,大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可以以任何方式、类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甚至是自主搜集网络信息进行自我教育,自发地在朋辈之间开展互动、交流和研讨。但是复杂多元的网络环境影响学生的独立思维,他们对信息背后所蕴含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属性辨识能力不足。利用网络阵地构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平台,将有助于推动整合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让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显”于主旋律。
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平台是创新学习方式和组织形式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管理、有服务,通过网络平台整合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要旗帜鲜明、重点突出、系统深入。一是要积极开发并大力推广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移动互联网App,如“学习强国”,以权威而丰富的学习内容和资源,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深入。二是要积极创作并大力传播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富有爱国主义气息的网络文学、漫画、视频、游戏、有声读物等,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使学生真心喜爱爱国主义传播载体,乐于接受网络爱国主義教育,自觉参与爱国主义宣传。
二、互联网时代的隐性爱国主义教育
互联网时代的隐性爱国主义教育是利用间接、内隐的教育活动对青年学生产生影响的无形教育,要立足于青年学生的话语形式、实践兴趣、网络氛围,通过柔性表达、丰富形式、净化环境,“润物细无声”地营造爱国主义氛围,潜移默化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浸润于青年学生言行中。
(一)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柔性表达
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柔性表达不是采取隐晦的手法宣扬爱国主义,而是在旗帜鲜明地讲好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基础上,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精神内涵融入网络各类发声方式中,让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隐”于“传声筒”中。
一是提升话语形式的吸引力。汲取大学生的个性话语特征,利用弹幕、直播、快闪、合拍等形式,创作具有代入感、沉浸感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向青年学生生动讲述国家和民族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国情等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鲜活展示新时代的新业绩、新作为、新风尚,满足青年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发挥公众人物导向作用。在网络资源开放共享的时代,很多社会名人、思政教师、网络文化作品创作者以各种方式在不同网络社交平台开通个人账号,在青年学生中拥有大量粉丝,在网络空间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的观点或创作的作品更容易引领学生思潮。加强对网络媒体人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挖掘网络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使各类网络声音与爱国主义教育同向同行、协同共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形式
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已经融入游览参观、感受体验、志愿服务、文艺演出等多种线下活动中,互联网时代还应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线上实践形式,以隐性的方式让青年学生主动参与线上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让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隐”于“灌溉渠”中。
一是扩大大众传媒传播影响。在传统和现代节日、重大纪念活动中应用渗透式的手段将爱国主义鲜明立场融入各类媒体报道;通过网络宣传爱国主义先进典型,如民族英雄、革命英烈人物、新时代先进人物的动人事迹,采取融入式的手段引导青年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以重大事件为契机,通过各类网络平台或新媒体技术采取嵌入式的手段解读时政,弘扬社会正能量,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二是开展常态化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抓住青年学生的信息发布习惯,鼓励他们将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与个人成长经历紧密结合,自我创作内容实、正能量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作品,进行自我宣传、自我提高;抓住青年学生的网络实践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四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等线上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三)净化爱国主义教育网络环境
清朗的网络环境对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净化爱国主义教育网络环境需要大众传媒、网络舆情、制度法规相互配合,用隐形的双手为其保驾护航,让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隐”于“保护伞”下。
一是要加强网络监管和舆论引导。政府要通过优化网络监管技术形成对网络的有效监管,此类监管不仅是过滤敏感词汇或文字信息,还要对表情包、图片、音频等其他形式进行筛查,追踪信息源头,提高信息监管的精准性。同时网络运营商、网络平台、网络监察员等各类社会力量面对网络环境中模糊不清的政治立场或言语偏激、盲目排外的非理性爱国主义言行,要主动进行舆论引导。二是要加强制度保障和普法宣传。政府要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中,体现在各类公约、守则、规范、章程中,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深入学习普法宣传,既可以约束网络行为,又可以使普法过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过程,发挥制度保障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规范和指引作用。
三、在“显隐”协同中开展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3]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须准确把握在“显隐”协同中开展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刻内涵,防止二者在实际中有所偏颇或者忽视。
(一)坚持网络思政旗帜鲜明与柔性表达相统一
无论是利用网络有组织直接地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通过网络渗透间接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都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其本质都是要做到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旗帜鲜明,这为坚持网络思政旗帜鲜明与柔性表达相统一提供了可能。在“显隐”协同中开展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网络思政旗帜鲜明与柔性表达相统一,是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刚柔并济”的体现。要“刚”在理论性、价值性和主导性,辅以网络新媒体技术手段讲好思政课,以理论的客观性、科学性分析我国社会现象和矛盾,将价值引导蕴含于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正向回应新时代的重大关切,广泛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内涵。要“柔”在解释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社会各界力量都可以利用大学生的个性话语特征,通过网络互动性的便捷条件,以不同的网络话语、网络作品生动活泼地讲好爱国故事,传播正能量,有力地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因此,网络思政旗帜鲜明与柔性表达二者相得益彰,推进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灌输方式的创新。
(二)堅持发挥主渠道作用与丰富实践形式相统一
无论是利用网络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还是通过网络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形式,都只是教育渠道不同,殊途同归的结果是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在“显隐”协同中开展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发挥主渠道作用与丰富实践形式相统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知、情、意、行”统一的体现。爱国主义信念的形成是一个由认知体验、情感共鸣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显性教育重在阐述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之“道”,以规律性的讲述揭示爱国主义教育的逻辑性,课堂上讲透学理知识即为“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即为“意”,达成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认知体验。以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为形式的隐性教育重在阐述爱国主义教育方法之“术”,在实践活动中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即为“情”,练就过硬本领即为“行”,达成学生自发产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发挥主渠道作用与丰富实践形式二者相辅相成,把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讲得“有情有意”。
(三)坚持构建网络平台与营造网络氛围相统一
无论是通过整合资源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平台,还是利用制度保障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网络氛围,都只是教育手段的不同,其共同目的是为守好爱国主义教育网络阵地同向同行。在“显隐”协同中开展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构建网络平台与营造网络氛围相统一,是绘就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同心圆”的体现。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是构建网络平台与营造网络氛围的共同目标,即“圆心”;加强爱国主义网络内容建设、创新传播手段、发挥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技术的辐射带动作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显性手段,即为“半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网络舆论引导、强化制度保障、营造清朗的网络氛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隐性保障,即为“圆周”。由此,在把握爱国主义教育传媒载体普及化、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丰富性,不断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半径的同时,守好传媒生态的边界线、网络舆情的警戒线,画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保障的“圆周”,构建网络平台与营造网络氛围二者相互补充,助推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更具实效。
参考文献:
[1]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6).
[2]张家玮.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J].红旗文稿,2020(22):39-40.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推荐阅读:移动互联网下中小企业精准营销模型构建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显隐”协同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suanjiwangluo/59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