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金融发布时间:2022-01-26浏览:次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债券品种的发展多元化,在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债市健康发展是提振市场信心、维护金融稳定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债券违约事件持续发生,虽然国企违约率低于民企,但2020年发生的永煤、华晨违约事件远超市场及投资者的预期,市场风险意识逐渐回归理性,对发债企业和债券项目的风险研判和预警防控日渐增强,债券市场的风险防控在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必须筑牢风险治理和管控的基石。
一、债券违约前的企业行为征兆
企业发生债券实质违约前,通常存在一些共性事件或征兆,本文通过梳理近两年债务违约前的行为征兆,以期为风险预警提供信息参考。债券发行主体在实质性的违约事件发生前,除了披露的财务报表体现出的业绩亏损、负债率增加、流动性紧张等直接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偿付能力的信息外,还有评级下调、股权质押、账户冻结、价格异动等征兆。许多发债主体的主体评级或债项评级结果被下调,建议市场和投资人予以重点关注,例如,三胞集团在“12三胞债”未按时兑付本息前,中诚信评级三个月内三次下调三胞集团的主体信用评级,分别下调至AA-、A、BBB-。部分公司有收购、资产出售、股权变更等行为,资产或股票有抵押或质押,例如,中民投未按时兑付回售本金及利息前,出售转让持有的标的公司50%股权和全部债权,超过公司上年末净资产的10%,力帆控股在“18力控01”回售违约前,公司已质押其持有的95.59%力帆股份股权。有的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股权、资产和银行账户也早已被冻结,例如,华讯科技在“17华讯03”发生实质违约前,公司所持有的A股上市子公司华讯方舟股份被冻结。此外,有债券价格发生异常波动,债券票面利率降低等现象,例如,中融新大所发行的两只债券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发生异常波动,其中“15鲁焦02”触发临时停牌。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资本市场重点关注的财务、股权、价格与利率等信息外,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实质违约前已有司法、行业监管、人事、注册登记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已经在违规经营、合同违约、公司重大事项变更等方面发生了风险事件,是发生违约的重要征兆。经统计,近两年约有11家企业曾在违约前受到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或收到交易所的问询函、警示函、处分决定书等,例如,东方锆业收到深交所关于公司出售股权行为合规性的问询函,两个月后又收到深交所业绩下滑事项的问询函;天津房地产集团曾连续两年未如期披露年度报告被天津证监局出具警示函。约18家企业曾涉及多起纠纷或重大诉讼案件,甚至有企业的核心子公司、担保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例如,铁牛集团两家核心子公司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国购投资违约前涉及多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涉案金额达19.48亿元。约13家企业发生高层管理人员的人事变动,主要为董事、监事的重大调整或频繁变动,少数企业发生治理层核心人员受贿、贪污等违法违纪事件。另有丰盛集团违约前变更公司名称及经营范围。
二、发债企业内部信用风险分析
从行为征兆来看,债券的信用风险与企业本身的信用息息相关,企业信用是指企业履行承诺的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信用意愿表现在企业是否对按时还本付息具有主观积极性,愿意为了到期偿还而做出努力;信用能力表现在企业是否具备按时还本付息的实力水平,客观上能够满足偿还债务的条件。因此,债券的信用风险要从企业的信用意愿和信用能力两方面剖析。
(一)信用意愿弱、合规管理薄弱引发风险
信用意愿强的企业其履约责任意识更高,能够加强自身的经营能力和信用水平,信用意愿弱的企业在信用能力也较低时易滋生消极偿债态度,甚至发生恶意“逃废债”事件。经营者的意愿对企业的信用意愿起关键作用,企业的治理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发展质量。一是内部治理缺陷影响外部融资环境,部分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把控不足、资金安全管理不到位、投融资决策制度不健全等治理缺陷,所造成的资金回收困难、财务造假等恶性事件都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除财务方面外,企业因自律管理缺陷、规范性不足等问题也可能引發违规经营、监督检查不合格等事件,因此受到的监管部门问责或行政处罚、司法诉讼甚至司法执行等风险事件都对企业的信用情况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外部融资环境恶化,资金筹措受阻存在债务违约的隐患。二是关联方管控不足引发风险蔓延,集团公司对经营管理者、子分公司、担保公司的管控力度或风险监控不足,容易在关联方发生风险暴露事件时企业被迫进行刚性兑付,严重影响资源配置能力,加剧资金的紧张态势,一旦发生风险传导,容易给自身信用带来影响。
(二)信用能力低、经营不善导致资金紧张
信用能力低的企业即使拥有较高的信用意愿,客观上不具备还本付息的资金水平,发生债务违约,主要风险存在于以下三方面:一是经营能力不足、流动性紧张,企业主营业务收益较低,其他业务板块收益不稳定,或项目投资建设周期长、项目回报跨期长、收益低于预期,企业缺乏稳定充裕的现金流,导致经营举步维艰、支付困难,偿债风险增加;二是融资结构不合理、债台高筑,企业在银行的授信额度较低,过度依赖某种举债方式,常常采用“借新还旧”的融资方式,导致企业长期负债率较高,或者企业出现期限错配等不健康的融资结构,债务压力猛增,财务压力增大;三是发展战略失策、资金断裂,企业盲目投资、激进扩张,未能有效实现经营业绩的提升,或遭遇战略转型失败、受到外部冲击,导致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资不抵债,从而导致了债务违约的发生。
三、债务违约的外部因素影响
企业债务违约不仅暴露了企业自身的信用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市场风险识别、对企业监督管理等外部因素与企业信用的关系,企业的信用意愿与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
(一)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自律管理要求
信息不对称不利于投资人和监管部门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融资动向,对企业风险状况判断不足,难以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信息披露不充分,相比上市公司而言,债券发行主体的信息披露要求较为宽松,部分违约主体出现了重大事项披露不充分、中介机构未合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等情形。二是市场评级区分弱,目前已发债的评级结果大多集中于3A和2A级别,等级结果的微小区别无法充分反映出企业经营质量和风险防范能力的差异性,且评级模型中普遍将企业得到政府支持的能力和预期作为重要参考因素,但政府信用却未能反映在评级结果中。许多投资机构建立了债券的内部评级机制,作为信用风险的补充提示和投资决策重要参考,表明当前外部评级机制的风险识别能力有所衰退。信息不对称、市场风险识别弱化对投资人与监管部门的信用判断产生了直接影响,同时也对发债企业信用产生了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发债企业可能会对内部管理和自律监督要求有所降低。相较宽松的信息披露和市场评级环境,企业对加强内部管理和规范信息披露的需求并没有那么迫切,这种间接影响不利于企业责任意识和信用意愿的提升。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债券违约行为征兆、风险分析与防范建议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rong/61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