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金融发布时间:2024-12-20浏览:次
摘要:存差是指商业银行的存款数大于贷款数。相对应的概念是贷差,即银行贷款大于存款。存差和贷差可以用来分析商业银行的总体的资产与负债的数量关系。文章发表在《会计研究》上,是金融期刊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银行存差,融资渠道,融资障碍
融资渠道,指协助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渠道,其中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
如同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中国的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因此,必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资金短缺的状况。可是,在中国金融机构中却出现了很反常的现象:自从1998年以来,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大大超过了各项贷款的数量,有钱贷不出去,存差越来越高。银行里面“钱满为患”,似乎资金也出现了过剩现象。
从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资料中可见,在1993年和1994年,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小于贷款数量。这一数字反映出来当时经济高速增长时资金短缺的事实。在1993年和1994年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389亿和432亿美元[1]。在这段时期内,不仅本国的资金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利用,外资也发挥了正常的作用。
是不是中国已经出现了资金过剩的现象?目前,还很少有人作出这样的判断。在2001年,世界上除了美国以外,中国依然是引入外资最多的国家。2002年中国实际使用的外资有可能突破500亿美元。[3]外资持续流入说明中国不仅需要投资而且还有着很好的投资项目,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外资流入的现象。
银行存差节节上升,银行里有的是钱,自然没有流动性问题。银行巴不得你把钱拿走。高额存差提高了金融系统的稳健程度。这当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然而,过犹不及,凡事都有个限度。如果存差太高,则明显地降低了金融系统的效率。银行存差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上缴法定存款准备金
(2) 备付金的留存;
(3) 同业往来;
(4) 归还借款;
在这些用途当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比率是比较稳定的。备付金的留存和同业往来也不会在宏观上出现很大的波动。对于某一个银行来说,归还借款会影响其存差,但是作为全国的金融体系来说,由于对外资金来往的比例并不高,在国内,这家银行归还给那家银行,或者商业银行归还给中央银行,这家增了,那家减了,都不会影响整体的存差变化。因此,前四项不足以解释存差迅速上升的原因。
第五项,在西方各国购买有价证券或投资是银行业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业务。自从美国在1999年正式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之后,美国金融控股公司的资产约占全美商业 银行资产的90%。欧盟一些成员国的金融业一体化程度大大超过美国。利用存差资金进行投资已经成了西方金融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西方各国的银行的负债和资产都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有人认为,美国的存差几乎存款总额的50%,和美国相比,我们的存差才30%左右,问题并不严重。[5]这种说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美国的银行业早已完成了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换。金融创新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理财方式。在银行中的存差很容易就转化为投资。
在美国的金融机构中除去必要的准备金之外,很少有钱闲置。因此,美国金融机构存差的含义和我们完全不一样。拿美国、香港等地银行存差较高来解释问题,会产生很明显的误导。中国目前还实行着严格的分业经营。严禁银行的资金流入股市。银行中的存差资金多被用来购买国债。好在前几年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幅度地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存差资金被政府借用了,资金浪费现象还不算太严重。可是,这种状态却不能长期继续下去。由于目前国债的负担已经比较重了,积 极的财政政策将逐渐淡化。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的存差可就真的被压进了银行的箱底。虽然我们的存差还不到30%,实际上我们金融体系对资源的浪费不知道比美国严重了多少倍。
第七项,如果把存差上缴给上级银行,最终缴给中央银行,下级银行确实可以减少、甚至消灭存差,但是这个存差全跑到央行账上去了。央行拿了这些钱,除了买国债之外还能干些什么?我们读到的数字是全国金融系统的统计数字,恰恰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
在好的一方面,当前在银行中出现大量存差反映了金融体系追求稳健,金融资产多元化的趋势,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掩盖其另外一个方面:金融机构的结构性扭曲。就好比是,一方面,稻田里旱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水库里的水快要溢过了坝顶。
显然,这个水库的闸门或者水渠出了问题,需要赶紧修理、疏通。中国金融业的问题症结在于融资渠道不畅通,缺乏向中小企业和农村融资贷款的渠道。中小企业贷款难已经成了金融行业老大难问题。要解决存差的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来研究国有银行体制上的扭曲,深入进行金融体制改革,迅速开放具有社区性质的民营银行。如果不从金融机构的所有制和治理结构上下工夫,仅仅靠修修补补,成立几个中小企业贷款办公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银行存差过多主要有两个害处。首先,存差将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甚至导致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亏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在2002年3月底,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有13%放在中央银行。其中包括5%的法定准备金,7.3%的超额准备金。按照1.89%的备付金利率来算,央行每年为此支付的利息就达350亿。[6]
当前,银行存差大部分被用来购买国债。2001年12月,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召标方式发行75亿一年金融债券。各家银行争相购买。最后中标的利率只有2.11%。居民在银行中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2.25%。[7]也就是说,银行用较高的利率从居民手中吸收了存款,然后用较低的利率借给了财政,倒贴0.14%。为什么银行要作赔本生意?道理很简单,银行的资金贷不出去。所以,他们宁肯赔0.14%,也比放在手里干赔2.25%要好一些。如果考虑到银行本身的运行成本,那么他们赔的就更多了。
在西方各国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是中间业务,但是,中国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造的利润非常微薄,69%左右的利润来源于存贷差。例如,利息收入占工商银行总收入的70%,占农业银行的80%。[8]以6个月贷款为例,银行给存钱的老百姓1.89%,贷款利率5.04%。
中间利差为3.15%。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银行吸收存款100亿元,全部贷了出去,那么毛利润是3.15亿元。假定银行成本为2亿元,扣除成本之后银行的净利润为1.15亿元。如果银行有10亿资金没有贷出去,那么净利润就下降为0.646亿。如果有20亿没有贷出去,那么净利润只剩下0.142亿了。也就是说,只要有20%以上的资金没有贷出去,那么银行就要亏损了。
当然,银行实际运作的情况要比这个例子更复杂。但是道理是一样的。如果银行吸收了存款,却又不能贷出去,那么银行的利润非下降不可。存差越高,银行利润越低。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在2001年底银行存差已经超过了27.9%。根据中国银行刘明康披露,工商银行在2000年的资产利润率为0.13%,农业银行为0.01%,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为0.14%。[9]如果银行存差继续增加的话,且不知我们的金融机构还有多少利润?
其次,存差过高不仅严重地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存差过高使得广大中小企业和农村得不到必要资金支持,其机会成本非常大。一般说来,如果向制造业投资10万元左右可以创造一个就业机会,向服务业投资只要3万元就可以创造一个就业机会。
目前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除了几百万下岗工人之外,在农村中大约还有2亿剩余劳动力在寻找出路。假定金融机构能够拿出10000亿资金投入制造业或服务业的话,起码可以创造大约3000万就业机会,大大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可是,这些资金却躺在金融机构中,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显然,这是对金融资源的极大的浪费。
在缺乏资金的经济中居然出现了积压资金的怪现象,这种结构性的扭曲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金融核心期刊投稿须知:《会计研究》杂志创刊于1980年3月,是财政部主管、中国会计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确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中惟一的会计类学术期刊,是学术界公认的会计学权威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探析银行存差与融资渠道障碍金融期刊发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rong/13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