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经济学发布时间:2013-09-16浏览:次
一、财政政策可通过强大的资源配置功能改善经济空间结构,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带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向辽宁沿海经济带聚集,使经济带能有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经济带经济布局,形成面向沿海的发展模式,全面提升经济带的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跨越式发展。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政策,不仅能提升经济带的产业水平,加快经济带的对外开放,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跨越式发展,打造我国北方新的经济开放热点和经济增长点,还能加快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东北地区经济布局,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从而全面提升东北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全面带动东北振兴。文章发表在《改革与开放》上,是经济期刊刊发范文,供同行参考。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政策实施现状
财政政策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主要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外资等途径来实现。2005年,辽宁省政府提出“五点一线”的沿海开发战略,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雏形,并开始从财政资金投入和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因此,我们以2005年为起点,从财政收入和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外资等角度分析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财政政策效果。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是反映财政政策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和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都得到国家和地方财政政策的有效支持,并成为这些地区开发中的主动力。因此,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表1的统计数据发现,固定资产投入是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动力。自2005年以来经济带的固定资产投入占辽宁省的比重在40%以上,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到2009年其比重提高到44.34%。在经济带的六个地市中,大连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所占辽宁省的比重最大,2005年大连市固定资产投入占辽宁省的比重为24.80%,到2009年该比重缓慢提高到25.33%,虽然大连市的固定资产投入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幅度较小,但其总量较大,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 113.7亿元。除大连外的其他五个地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所占辽宁省的比重都在10%以下,其中营口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所占辽宁省的比重相对较高,2005年其比重为5.05%,到2009年该比重提高到6.20%;其次是盘锦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其所占辽宁省的比重在4%上下波动;2004年,丹东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占辽宁省的比重虽然较低,仅有2.77%,但增长较快,到2009年该比重提高到了4.00%,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492.02亿元;在经济带中锦州和葫芦岛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最少,这两个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占辽宁省的比重都维持在2%的较低水平,其中锦州市的投资占全省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葫芦岛市占全省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总体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固定资产投资占辽宁省的比重较大,达到44.34%,2009年经济带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23万亿,但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差别极大,大连市投入最多,其他地市投入过小,地区间固定资产投入极其不平衡。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收入情况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公共基础设施等投资主要来自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因此,深入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及各地市的财政收入状况,是选择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带建设的基本前提。本部分主要从财政收入(见表2)和财政支出(见表3)两方面分析财政收支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影响。
稳定的财政收入是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物质基础,是财政政策实施的前提。自2005年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收入由304.8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36.27亿元,增加1倍多,沿海经济带财政收入占辽宁省财政收入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46.68%缓慢上升到2009年的47.47%,总体来看沿海经济带的财政实力在不断增强。从经济带各地市分析,沿海经济带各地市的财政收入分布极不均匀,大连市的财政收入最高,2009年大连市财政收入达到400.23亿元,占经济带总量的近2/3,2005—2009年大连市财政收入占辽宁省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0%;而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市2009年的财政收入基本在40亿元左右,这些地市的财政收入基本差别不大,其占辽宁省的比重也基本维持在3%~4%。总体来看,2005—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其占辽宁省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在提高,但经济带各地市的财政收入差别极大。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支出情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其中的基本建设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从财政支出的角度研究财政政策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影响就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支出是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形式,经济带的财政支出由2005年的412.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76.0亿元,在这五年期间辽宁沿海经济带财政支出占辽宁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基本上在43%以上,经济带的财政支出占辽宁省的比重略低于财政收入所占的比重。从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市的财政支出来看,各地市财政支出额极不均匀,2005年大连市的财政支出为218.42亿元,到2009年增长到471.16亿元,其所占辽宁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21%~23%之间波动;而丹东、营口、盘锦、锦州和葫芦岛市的财政支出相对较少,其占辽宁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基本在4%左右。2005—2009年丹东、营口、盘锦、锦州市的财政支出占辽宁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略呈现上升趋势,而葫芦岛市的财政支出占辽宁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略呈现下降趋势。总体来看,2005—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支出数额不断加大,其占辽宁省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在提高,但经济带中各地市的财政支出差别极大。
(四)辽宁沿海经济带利用外资情况
外资是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充分利用辽宁省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对外开放既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出发点,也是经济带发展的落脚点。经济带的对外开放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源动力,因此深入分析沿海经济带的利用外资情况,是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内容之一。
利用外资水平是反映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由表4可知,自2000年以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利用外资基本呈增加态势,由2000年的164 404万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775 123万美元,沿海经济带利用外资额占辽宁省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34.8%上升到2009年的50.19%;从沿海经济带各地市看,大连市利用外资方面呈现一枝独秀的态势,2005年以来大连市利用外资额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27.89%上升到2009年的38.86%,在沿海经济带的六个城市中占有绝对优势;丹东、锦州和营口利用外资的数额远远低于大连,这三个城市利用外资额占全省的比重在2009年都达到2.5%左右;盘锦和葫芦岛市利用外资水平最低,其利用外资额占辽宁省的比重都在1%以下,是沿海经济带中各城市利用外资水平最低的地市。总体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区利用外资占辽宁省利用外资的一半以上,但各地市利用外资方面发展极不平衡。
从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和支出、利用外资等方面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财政资金投入是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力量,辽宁省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固定资产投入以及利用外资额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市情况差别极大,大连市在财政收入和支出、固定资产投入以及利用外资额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而丹东、营口、盘锦、锦州和葫芦岛市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固定资产投入以及利用外资额等所占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比重都较小,地区间财政投入极不平衡。因此,平衡区域发展,缩小沿海经济带各地市间的地区发展差距就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财政政策目标及政策措施
辽宁沿海经济带被确定为国家区域开发战略以来,该地区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渤海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今后的开放建设中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政策目标是:缩小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利用辽宁省沿海的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将辽宁省沿海打造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我国目前的财政税收体制,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资金来源应该坚持以中央财政为主,地方财政为辅的基本原则,用足多方面的国家政策,争取更多国家相关财政支持政策。按照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经济成分划分,辽宁省属于沿海省份的地理区位和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成就,使得辽宁省在经济成分上同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浙江、广东和福建等一起成为“富人俱乐部”,辽宁省在“区域经济”成分划分上也处于尴尬局面。在开发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过程中,福建积极改变其所属“经济成分”,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时,福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等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辽宁省应当借鉴福建的经验,积极争取区域经济“成分”的转变,辽宁省置身于老工业基地的特殊区域,为共和国的重工业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在沿海经济带的开发过程中应当力求全部或部分比照中部或东北地区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一)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中央财政政策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争取区域开发建设的中央专项补助、各种税收优惠和土地使用政策,同时充分抓住财税体制试点改革的有利时机,争取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我国的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第一,充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区域开发建设的中央专项补助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资金来源。上海浦东新区开发所形成的浦东发展基金是由财政部拨给上海市财政局作为中央投资,专门用于浦东新区重点项目建设;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中央财政也每年给予10亿元的专项补助;海西经济区的建设,中央也通过转移支付每年多给福建几千万元以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同时适当降低中央投资项目地方投资比例,对海西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专项补助。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借鉴这些地区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经验,通过适当方式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第二,积极争取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土地转让收益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在目前的财税体制下,土地出让收益就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被称为“第二财政”。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过程中要积极争取优惠的土地政策,通过合理方式将土地转让收益转化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第三,积极争取增值税全面转型试点。当前增值税改革是不彻底的,固定资产应该全部纳入抵扣范围,辽宁省应充分发挥作为老工业基地和沿海省份的特殊身份,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兼顾发展方面急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形成必要的投资洼地,因此,建议将增值税改革试点放在辽宁省以支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
(二)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地方财政政策
根据我国财税体制和辽宁省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现状,地方财政政策应该定位在配合、支持中央财政政策的实施,弥补中央财政政策的空缺,在以中央财政为主的基础上实现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财政政策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第一,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借力资本市场融资,制定相关的金融支持政策,包括发行地方债为经济带建设融资,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经济带建设等。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上海和深圳利用资本市场,组建各类股份公司,募集大量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也要充分利用金融手段,借助金融市场进行融资,还可以建立开发性金融融资担保平台、试行资产证券化等,不断开拓财政融资渠道。第二,通过税收优惠、税收返还(包括:所得税、营业税或土地增值税返还)等措施支持经济带建设,发展地方财政功能,延长省财政税收增量返还政策的时限,确保政策的连续性、时效性。第三,大力推行BOT(建设、经营、移交)、PPP(公用事业市场化)经营模式,运用政府的特许经营权,实现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的建设、运营、管理等问题,在国内外的实践中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实现形式,目前营口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就采用了BOT的建设模式。在今后的开发建设中探索市场化的运营机制,通过市场力量整合资源,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主要模式。
参考文献:
[1]郭庆旺,贾俊雪.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J].经济研究,2006,(7):29-41.
[2]郭炳利.我国地方财政风险分析与对策[J].资源与产业,2006,(12):111-115.
[3]靳春平.财政政策效应的空间差异性与地区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7,(7):47-58.
[4]李克强.辽宁建设“五点一线”经济带[J].港口经济,2007,(4):1-5.
经济期刊刊发须知:《改革与开放》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江苏新闻出版局主管、南京出版社主办的全国优秀期刊,是探讨各行业各学科改革开放指导方针和成果的重点指导性杂志。本刊于2009年5月更改为半月刊,上半月刊为综合刊,下半月刊以学术内容为主,学术刊的增加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提供了一个研究探讨的平台,今后我们将继续汇集各个社会阶层对改革的观察、感受和诉求,使可读性与理论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有机结合,为广大读者提供较强的指导与参考。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经济期刊刊发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财政政策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gjixue/8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