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路径探析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经济学发布时间:2021-08-25浏览:

  摘 要: 首先分析了共享经济契合乡村振兴的动力因素,认为“互联网+”和“新基建”的推波助澜和“大投入”“低效益”的矛盾加剧为二者的契合起到驱动作用。其次探析了共享经济和乡村振兴的可行性路径。最后展望了共享经济在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享经济 动力因素 耦合路径

经济论文发表

  一、引言

  2015年,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首次把“共享经济”确定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划。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一号文件中指出“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1]。此外,党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同志强调要大力发展“农业+互联网”的模式,多方式让农民增收致富,多渠道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指出乡村发展共享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共享经济在城市的发展已从萌芽期向成长期快速转型,经过纵深的发展实践,共享经济已经融入各行各业。然而,共享经济进乡村的速度并不理想,成效并不显著。事实上,乡村地区具有丰富的闲置资源,以共享经济模式推动高质量乡村振兴具有可实施性的意义,这也是让农民共享现代成果的可行路径。

  二、共享经济契合乡村振兴的动力因素

  共享经济,亦称分享经济,其本质是以互联网构建的平台为媒介,将现有的闲置资源通过媒介分享不同主体之间的使用权,以满足多样需求,进而获取利益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核心是将闲置资源转化为经济产出[2](1595-1600)。共享经济走进乡村是一种新形态的经济模式,建立在保护乡村传统景观和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基础资源的整合,以产权共享的模式把生态资源转变为经济效益[3](16-21)。目前,我国各地都在积极贯彻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和努力探析乡村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共享经济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两大主要动力因素:一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二是基于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剧。

  (一)“互联网+”与“新基建”的推波助澜

  当乡村的闲置资源遇上“互联网+”,不仅将闲置资源“变废为宝”,还催生了共享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完美契合。共享经济模式的推进和融入,得益于其孕育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度依赖信息化共享平台的搭建,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有效衔接。过去,乡村地区由于基础建设普遍较为衰败且信息化建设滞后,导致乡村共享平台的搭建面临很多障碍。例如电商直播,供给方在共享平台分享资源给需求者,赚取利润。城市地区,由于快递行业的支持,直播带货流行甚早。反观乡村,由于地广人稀,农民居住分布稀疏,基础信息化建设薄弱,以致快递行业很难寻求到合适的业务人员,并且增加了人力成本,极大地削弱了供给者的利润。因此,加快基础信息化的建设,填补乡村共享平台建设的短板,是推动共享经济与乡村振兴契合的重要前提条件。

  2020年来,全国多个省陆续规划基建项目,其中包括浙江、云南、四川等,总规模投资可达34万亿元。这些省份旨在大力推进七大领域的“新基建”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5G技术、工业互联网、特高压、轨道交通和城际高铁,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所以,“互联网+”和七大“新基建”的建设为共享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契合提供了硬件基础和宝贵的时机[4](85-97)。

  (二)“大投入”与“低效益”的矛盾加剧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事实上,现代化的成果并没有真正惠及广大农民,在农村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已经演变成了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短板”。乡村振兴战略正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人和城乡的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5](26-33)。然而,填补这块“短板”务必需要巨量的资金支持。

  据计算,贯彻布局乡村振兴战略5年规划大致需要7万亿元及以上的资金投入。现有的财政保障优先、社会资本参与的资金投入、金融倾斜支持都难以缓解如此巨大的资金压力。2019年,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中,关于财政政策的表述已经有了微妙的调整,由原来的“加大提效”变成“提质增效”,细微字眼的调整,说明财政税基将不再持续放大,再分配才是唯一的出路。

  从《中国统计年鉴》关于中央财政公共预算收支数据分析上看,我国经济处于下行阶段,并且下行趋势逐渐加速。事实上,政府大“注血”的方式没有产出一定的经济效益。相反,长期低效的经济产出让乡村振兴面临一定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大规模的农村“精英”外流向城镇地区,呈现出农村社会空心化、土地非农业化、人口女性化、老龄化等新的趋势。导致农村集体行动的效应较差、农村组织动员能力下降、农村劳动力薄弱等结果[6](23-29,195)。显然,完全围绕政府资金投入展开的乡村振兴工作是不现实的。因此,“大投入”与“低效益”的矛盾日剧增大。若想解决此困境,则需要充分发挥乡村拥有的资源,挖掘闲置资源的价值,调动农民自主参与性、能动性和个性化偏好的表达性,带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共享经济正是契合了乡村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能有效盘活閑置资源,呈现规模化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输血式”的乡村发展模式带来的问题。

  三、共享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按照系统论的研究,共享经济的实现需要具备三大要素:供给方、共享平台、需求方。本文按照共生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共享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图如图一所示。

  (一)共享房屋引领路径开拓

  共享房屋的模式可分为三种,一是农户自主经营,将自家的房屋进行改造,吸引短租游客。二是整村有规划地打造特色村舍,形成住宿、娱乐为一体的集群部落。三是以“农户+整村+旅游公司”的发展模式,打造乡村特色旅游产业[7](123-124)。随着乡村旅游业和数字经济化的发展,出现了大量游客对于乡村住宿的需求。共享房屋有效满足了需求方的需求,并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在乡村发展中,以民宿行业为代表的房屋共享发挥重要的社会价值。从数据上看,2020年我国大陆乡村民宿总交易额高达363亿元,其中以Airbnb为共享平台的预订量比2019年同比增长三倍。在实际践行中,浙江省德清莫干山、老岭村、赤山村、淳安千岛湖等多个地区都取得了以民宿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显著成绩。民宿并不是纯粹地提供游客住宿服务,而是结合了农家乐,为游客献上“走进农家生活、参与农家农事、品味农家佳肴”等特色农村娱乐项目,真正实现了“民宿富民”。

  推荐阅读:商业经济研究期刊多久发一期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共享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路径探析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gjixue/59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