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在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经济学发布时间:2021-03-15浏览:

  [摘要]本文秉持创新和价值创造的理念,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产品,着力提升企业管理层满意度。结合经济责任审计新变化和新要求,以KANO模型为理论基础,探索实践出“作业标准化+价值链条化+审计智能化”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致力于构建一体化、智能化审计模型体系,提升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同时为分析总结和利用审计成果,确保审计价值增值,以及强化企业管理、优化业务流程等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标准化 价值链条化 智能化 KANO模型

审计论文发表

  随着《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修订和印发,新形势下的经济责任审计被赋予了新内容、新要求。在此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与时俱进,不断为审计工作注入新动力,加速了审计质量、效率和价值管理的提升。

  一、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审计欠缺“标准化”指导。审计规范化始终是审计基础工作内容之一,但现阶段部分类型审计的规范指引内容和呈现方式已不适用于新要求的变化,并且现行审计各阶段流程粗线条信息化的审计规范,与真正的审计标准化相差甚远,不能有效指导审计作业。二是审计思路存在“碎片化”现象。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要求的八个方面审计重点,覆盖面广而大。其主要以任务思维展开,未呈链条化。同时,因各方面侧重点不同、关联度不高,使审计人员容易产生“碎片化”工作思维,致使出现审计思路狭隘、缺少大局观,审计内容单一、揭示问题片面等现象,影响了审计建议的针对性,整改力度和深度也会不足,审计价值增值服務较难实现。审计过程面临“效率化”难题。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虽然有大量的数据、问题和案例等审计成果积累,但其成果尚未进行系统整理,未实现通用型的模型工具设计,导致在实际审计工作中花费过多时间与人力重复收集和验证信息数据。另外,由于信息系统繁杂,有价值的数据相互流转衔接也存在困难,易形成信息孤岛,难以实现有效信息共享和通用模型的搭建,影响审计项目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二、KANO模型理论基础和“三化”经济责任审计新思路

  根据上述情况,企业将经济责任审计新时代新要求和面临的问题相结合,针对现状引入了产品的KANO需求质量模型理论,并据此提出了“作业标准化+价值链条化+审计智能化”(以下简称“三化”)审计新思路,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产品,全方位提升其质量,着力改善企业管理层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满意度。

  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对KANO模型定义了三个层次的顾客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魅力型需求,通过顾客需求引导产品质量的提升。基本型需求就是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因素的基本要求,是顾客认为产品、服务“必须有”的属性或功能。期望型需求是顾客的满意度与需求的满足程度成正比例关系的需求。魅力型需求是不会被顾客过分期望的需求,但魅力型需求一旦得到满足,顾客表现出的满意度是非常高的。

  以KANO模型理论为基础,认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是内审部门的产品,企业管理层是产品顾客。作为内审部门,在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需要加强与平级部门和单位的沟通,提示防范风险、落实审计成果应用。需要不断完善、创新思路和方法,才能提升项目产品质量,以不断满足顾客不同阶段的需求,持续提升顾客满意度。“三化”经济责任审计方法运用KANO模型的质量提升路径,通过两者有效融合,提高了企业管理层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满意度。

  1.基本型需求——契合“作业标准化”。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作业标准化建设,助力审计目标实现,可以满足企业管理层的基本需求。经济责任审计作业标准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流程标准化和方法标准化。调动所有审计人员的智力和经验,不断优化审计工作流程,归纳总结审计作业方法,建立各类审计模型,形成标准化工作流程和方法。每位审计人员按照审计流程和方法各司其职,最终完成标准化作业的产品。

  2.期望型需求——启动“价值链条化”。围绕价值链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可以满足企业各层次顾客的期望型需求。价值链是指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能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企业所有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一个价值创造的动态过程。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首先要梳理各业务价值链,关注重要价值链及重要链条环节,才能更好地把握审计重点,使审计产品带给企业管理层更佳的体验,获得更好的满意度。

  3.魅力型需求——构建“审计智能化”。作为专业化审计工作,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核心在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关键因素是高效率审计工具的支撑。随着信息化和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审计工具智能化需求更加突显。智能化工具一方面可以在标准化、价值链条化审计中按需取用,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便于审计人员抽出更多精力,关注个性或非信息化、非标准化事项,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审计查证、审计分析、审计预警和跟踪整改等作用,打造个性定制或更智能的高质量审计产品,最大化地满足企业管理层期望的魅力型需求。

  三、“三化”审计模型体系的搭建

  (一)“三化”审计模型体系概述

  “三化”审计模型体系构建了“审计智能树”。“审计智能树”包括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以信息化手段获取各项基础数据为出发点(树根),根据审计工作的各项标准化要求(树干),归纳各项审计项目分类(树枝),整合企业多方面关键业务环节价值链的关键要素,最终“输出”审计查证模型群(树叶面网状结构),取用灵活,适用于不同场景,并进行数据分析、风险预警和跟踪整改。

  (二)信息系统基础框架建设

  “三化”审计模型体系需借助信息化系统实现,初步将信息系统框架建设分为数据资源层、数据计算层和技术门户层三个层次,并将业务流程贯穿其中。首先,通过数据资源层的数据抽取和清洗转换,匹配到相应业务流程环节;其次,在数据计算层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查找审计线索,细化相关审计疑点的业务价值链,构建费用类、指标类等精细查证分析模型,并动态验证;最后,在技术门户层中将具体分析结果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实时反映审计关注业务的运行状态,分析结果可为不同层次的使用者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切实起到分析参谋的作用。

  推荐阅读:税务审计论文投稿期刊推荐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三化”在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gjixue/56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