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经济学发布时间:2020-11-16浏览:次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小城镇战略到新农村建设,再到乡村振兴战略,政府、农民以及资本之间的关系是长期被关注的话题。在当前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要求下,农村在开展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完善传统的发展模式,推动社会发展路径的创新,解决当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应当完善当前农村社会发展体系,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农村服务水平,为农村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农村 农民 社会建设 社会发展
在以往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中,政府主导模式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实践手段,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但是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在政府主导的乡村建设中,一旦出现政府失灵的情况,则会对公平与效率产生影响,同时会削弱农民在建设中的主体性,影响农村社会的治理效果。[1]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作为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提出的一种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主要由共同建设、共同治理以及共同享有三方面构成,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农村与城市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加快農村社会发展,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这就需要在农村社会发展中,改变发展理念,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指导下,调动农村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参与到农村社会发展中,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支持新农村社会建设。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阐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将“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这意味着通过共建共治来实现共享发展,并由此建构长效机制,巩固人民团结,从而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发展,已成为当前的一大理念。共建共治共享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必然要求。[2]共建需要以人民为基础,做到团结人民、依靠人民;共治是通过制定有效的制度,保障人民权益能够得到落实;共享则是指社会发展成果需要人民共享,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可见,共建的有效开展,为共享与共治提供了必要前提,共治则为共建与共享提供了可靠保障,而共享是共建与共治的目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征程中,共建共治共享既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成为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应用价值。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已经成为重要的指导思想,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乡矛盾被逐渐激化,这需要加快农村社会发展,缩短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应用,能够有效调动农村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合理配置更多资源,实现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
首先,激发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农民群众作为主体,是农村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应用下,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能够更好地被调动起来。第一,相较于城市居民来说,农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对于自身在农村社会发展中承担的责任缺乏准确认识,甚至认为农村社会建设与自己无关,应该由当地政府负责。而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应用下,农民群众能够对新时期农村社会发展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同时在这一理念的要求下,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也得以凸显,实现了农民群众意识的提升。[3]第二,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要求下,农村社会发展的成果,需要由农民群众共同享有,这大大激发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农村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在发展过程中,农民能够借助国家推出的各种优惠政策,实现自身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切实感受到农村社会发展给自身带来的变化,更利于农民群众将全身心都投入到农村社会的建设中。
其次,提升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应用下,尽管要求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从而实现更为高效的农村社会发展。在共建共治共享的要求下,能够对现有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吸纳更多资源加入到农村社会发展中,实现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第一,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要求下,社会各界应该充分参与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同样需要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整合,改变农村的发展环境,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二,在共同治理的要求下,农村的社会建设需要形成不同形式的治理理念,改变单一的治理形式,落实共治理念的相关要求,将更多社会资源囊括进来,推动农村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共建共治共享框架构建与实践条件
共建共治共享框架构建。第一,共建机制。在农村社会发展中,构建共建机制,需要以乡村生产方式的改革为出发点,在开展高效的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实现农民人力资本价值的改善,同时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更好地参与到农村振兴当中。[4]在这一阶段,需要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探索,构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为农村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需要对现有的投资环境进行优化,吸引更多的城市资本以及人才进入农村地区,同时构建更为有效的合作共建机制,让农民能够参与到土地整治、产业经营以及乡风文明培育的进程中。在农村社会发展中,部分领域会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这就需要政府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在共建机制构建中,实现多元主体积极性的构建,与其他参与主体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分工协作的关系,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第二,共治机制。共治机制的构建,包括政府权利约束机制、农民权利保障机制以及资本张力规制机制等。首先,共治机制需要在相关部门党委的领导下,改变以往单边治理的模式,采用共同治理的手段,解决农村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从农民切身利益出发,保障农民的监督权、知情权和决策权等,实现现有农民权利保障机制的完善。其次,需要对农村社会发展中不同阶段的政府职能进行明确,避免政府的过度干预,采用法治手段,对政府公权力的行使进行相应的约束。[5]再次,针对目前农村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资本下乡悖论的问题,应该制定有效机制,对资本张力进行规制,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社会发展中。在共治机制的层面下,需要对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权责边界进行明确,采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农村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社会长期稳定。
推荐阅读:农村电力改造设计论文投稿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的农村社会发展路径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gjixue/54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