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经济学发布时间:2020-06-30浏览:次
摘 要:本文在概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央企投资关系、详细分析央企投资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特点将央企分为了非垄断性央企和垄断性较强央企。同时还阐述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不同类型央企投资的影响,从而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为视角来提出优化央企投资的建议,以期央企投资可朝向健康、可持续的道路不断发展。
关键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央企投资;影响
在传统的西方宏观经济学中,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收入分配、调整产业结构、平衡地区发展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等。为了实现上述多个目标,政府需运用多种手段相配合。央企,是指由中央人民政府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出资人职责,领导班子由中央直接管理或委托中组部、国资委或其他等中央部委管理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本文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央企投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央企投资的相关建议。
1 央企的当前发展现状
根据财政部公开数据,到2019年6月末央企资产总额达83.7万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资产源于央企的投资行为。2020年我国受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经济复苏压力巨大,临危之际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央企业是复工复产的主力军,国家也加大了央企投资的支持力度。从这些数据和实例中不难看出:央企投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中流砥柱的地位。因此,发挥好央企的投资职能是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相应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也对央企投资具有重大影响。
2 央企投资的特点
与其他企业相比,央企具有先天优势。这主要体现在具有更为丰富的自然、社会和人力资源。同时,央企因国家信用受到金融机构偏爱以及因历史原因,形成了天然的“行业护城河”等。另外,由于央企往往担负着国家赋予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因此其投资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
2.1 区分主业
和其他投资一样,央企投资也需满足投资收益。然而,由于央企自身就带有先天优势,因此如果全部央企都进入了收益率最高的行业,则整个国家的经济将会失控。针对此,国资委规定了各个央企应发展主业,并要求各个央企投资必须以主业为主,而非主业投资占比要低于一定比例。这在避免了央企间无序竞争的同时也形成了垄断。尽管避免无序竞争可稳定市场经济秩序,但其垄断的形成却降低了投资效率。
2.2 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央企投资出追求投资收益外,还需兼顾社会责任。例如,虽然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投资收益可能较低且投资风险更大,但在国家扶贫政策或地区发展政策的前提下,央企通常都需身先士卒地投入到这些不发达或欠发达区域。
2.3 具有较强投资冲动
国资委的考核机制包含多项指标(如企业净利润、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营收利润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且多数指标要求逐年增长,这在客观上加剧了央企的投资冲动,客观上造成了非效率投资。除此之外,由于央企在地方的投资往往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套投资”,因而央企投资在拉动地方经济的同时,也给地方经济带来了潜在的泡沫风险。
2.4 强力信贷支持
与其他经济体相比,央企的信用评级往往遥遥领先且发生违约风险极低。因而,即使其贷款利率较其他经济体更低,金融机构也依然倾向于贷款给央企而非中小微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央企资金流动性过剩并挤占了金融资源,造成了中小微企业的“钱荒”。
2.5 稳增长调结构
由于我国一直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根据国际经验处于此进程中的国家投资是GDP增长的第一选择。因此,央企投资具有拉动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对于央企在基建领域的投资表现得尤为明显。此外,央企投资资金规模大且具备中长期投资抗风险能力,故而其一般还需承担调整产业结构的功能。
2.6 海外投资比重增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制定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央企作为出海的“排头兵”,海外投资比重正逐年增大。
3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央企投资的影响
西方宏观经济学中宏观经济政策可以分为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前者包括財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后者包括人力政策和收入政策等。鉴于供给管理政策大多是解决短期内如何从供给方面采取措施消除较大经济波动带来的失业和通胀,因此,本文仅分析需求管理政策对央企投资的影响。
3.1 财政政策对非垄断性央企的影响
财政政策主要是指,通过控制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进而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其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这些手段都可以对央企投资行为进行调节。央企投资按付费方式可以分为使用者付费、政府付费以及两者相结合的付费方式,其中,对于第二种和第三种投资,政府的财政支出既是央企投资利润增长的必要条件,又影响着央企的资源配置、产业结构以及收入的分配。
与此同时,央企投资所获得的利润需按比例进入国库,充当财政收入。由于央企投资的资金来源是通过预算后的国资委注资,因此可以说我国政府的很多财政支出是通过央企投资进行的。所以,财政政策对一般央企都具有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
3.2 货币政策对非垄断性央企的影响
货币政策主要是指,控制货币供给进而调节利率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研究表明,利率变化对于央企投资规模的变化影响明显大于非央企投资。这是因为:一方面,国家引导央企投资大量中低收益领域以及公益领域,履行央企社会责任,这些领域的投资收益率往往较低;另一方面,央企存在非效率投资,即使在收益率较高的领域获利水平也可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因而,贷款利率的上升,可能会导致央企收益率的显著下降,甚至会因无法满足国资委和企业内部的经济指标要求而放弃投资。
这说明货币政策也可以有效地调节央企投资规模。通俗地讲,即没有银行的支持,央企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步伐将会大幅放缓。
3.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垄断性较强央企的影响
对于某些垄断性较强央企来说,其行业壁垒较高,存在流动要素限制,且能从政府那里得到特殊照顾。不仅如此,该类企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付费主题议价能力差。因此,就此类企业的投资行为而言,一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其影响力会明显减弱。所以,就此类企业而言,提高向注资部门交纳的利润是较为有效的调节方式。
4 建议
针对央企投资的特点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国企投资的影响,其可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加强财政政策中预算控制,健全和完善央企投资预算制度。通过财政政策减少边际效应低下的投资行为以,尝试提高降低税费的比例促进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2)调整货币政策,逐步引导央企投资通过科技创新,而非低成本的贷款获得投资收益。加强金融制度创新,加大对于中小微企业而非央企的信贷,对放贷部门制定相应考核制度。
(3)加大改革力度,对于部分垄断性较强的央企引入市场竞争,恢复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引导。
(4)继续支持央企“走出去”战略,在鼓励领域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扶持提高央企投资成功率。
5 结语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央企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中央企业制度是国民经济经济体制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投资不仅是对当下的判断,更是对未来的判断。央企的投资决策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研究我国近期和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最终达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唐大鹏,从阓匀.基于内控和审计视角的央企违规经营投资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9,(13):75-76.
[2]曹远征,于春海.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重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6,(04):5-24.
[3]张明林.中央企业与国民经济互动效应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推荐阅读:论物联网产业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央企投资的影响分析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gjixue/52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