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新趋势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经济学发布时间:2020-06-05浏览:

  [提要] 本文总结粤港澳经济融合、区域融合、产业融合发展历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在道路交通、区位政策、人文基础、经济发展、产业融合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进而探讨湾区经济融合新趋势,以期构建湾区新经济体系,实现不同城市的功能特征、产业内涵有效融合,优势互补、协同共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历程;融合新趋势

技术经济

  推荐阅读:技术经济期刊好发表吗

  作者:马超平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高、开放程度最大的经济发展区域之一,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拥有难以替代的促进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科技腾飞的基石。粤港澳湾区所涵盖的中心城市有深圳、广州、澳门、香港等国际城市,其中著名景点及景区有鼎湖山、长隆、澳门城区、维多利亚港等,无论在历史发展,还是在经济建设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根据空间区位与历史进程,粤港澳湾区拥有着相同的生态自然环境、相似的经济特征及特点,然而由于文化属性的不同,在产业发展、经济建设上,依旧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需要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在推动各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相关产业及经济的有效融合中,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联合体。

  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粤港澳等地区在不断加强合作交流,提升区域竞争与经济实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构建国际特大城市及一流湾区的发展条件与基础条件。

  首先,区域优势显著。在发展基础上,粤港澳湾区处于沿海经济的前沿地区,以珠三角为发展腹地,属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地带,拥有着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且在港口与航班数量上,位居国际前列,其中深圳、广州、香港等城市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航空枢纽,是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载体,能够方便我国各大经济体的形成与发展。

  其次,经济雄厚。粤港澳湾区产业结构完备、经济水平领先国际,拥有集群优势、经济互补优势,尤其在澳门、香港服务业领域中,我国拥有高度发达的服务产业,其中珠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新型产业、服务业、加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结构。

  再次,粤港澳湾区拥有较为显著的创新要素集群。科技创新是市场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珠三角开展创新改革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我国加快区域经济建设,提升现代化水平的先决条件。近年来,粤港澳地区在科技转化与研究等方面拥有较为突出的能力,拥有着全球及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学工程、高新企业。因此,粤港澳湾区拥有较强的创新要素,能够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合作基础较强。珠三角、澳门、香港等地区民俗相近、人缘相亲、文化同源、优势互补,在三地合作交流日渐深化的过程中,社会服务、生态环保、休闲旅游、科技教育、金融服务、投资贸易、基础设施等产业逐渐得到了融合与发展,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格局。而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建设中,构建粤港澳湾区,构建国际级城市群,有利于“一国两制”理论内涵的丰富,能够有效加强港澳与内地的深入合作,同时也为香港、澳门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奠定基础,为香港及澳门居民到我国内地发展夯实了基础的经济条件,以此推动港澳地区经济繁荣与市场发展。与此同时,也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竞争力与创新力提供依据,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构建与世界接轨的经济体制,推动我国各项经济建设的长效发展。

  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历程

  粤港澳湾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2年底,提升湾区的综合实力,深化湾区的经济合作,提升区域发展动力,切实实现创新能力显著、发展动力充沛、要素流动自然、产业结构完备、自然环境良好的国际级城市群框架与世界级一流港湾。换言之,粤港澳湾区要逐步实现区域建设更协调、功能更互补、分工更合理的城市集群,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进一步深化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使水利、信息、交通等设施建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为构建资源高效流动,产业有效融合奠定基础。然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明确粤港澳湾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及融合过程。

  在党中央的支持与重视下,我国粤港澳湾区的建设取得了突出的发展,并在产业整合、经济整合及区域整合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首先,在产业整合层面上,粤港澳地区的前店后厂垂直整合模式,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上,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粤港澳前店后厂模式的发展时间(1978~2000年)虽然比粤港澳大湾区正式构建早,但在产业整合、区域互动上,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香港制造产业正面临着成本增高、底价攀升、工作上涨、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的挑战。此时,恰逢我国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使得香港制造产业逐渐将产业重心向北推移,从而将珠三角地区作为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不仅拉动了我国珠三角区域的市场经济发展,更为自身的经济复苏带来希望。在长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中,香港与澳门等地区也逐渐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扶持的沟通,形成了我国独有的“前店后厂”发展模式。80年代后,香港地区的制造企业已经将全部的制造资源或设备迁往北部,截至1991年底,我国相关地区拥有制造企业超过5.1万家。其次,以服务产業为主体的经济融合。

  2000年以来,我国香港、澳门及内地的合作发展模式,逐渐突破了产业范畴,将发展重点向经济整合层面发展。基于内地与港澳地区的产业特征,三地的经济融合主要体现在服务产业的合作与优化。2008年,党中央颁布的《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速发展服务业的指导方针,努力在2012年底提升服务业53%的总产值。2009年《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又将湾区发展计划作为区域布局计划的总依据,并依次提出了四项协调工作,即地区合作、交通合作、环保合作及机制建设等。

  最后,从2014年起,我国正式通过确立粤港澳湾区发展计划,进入区域整合的发展阶段。2015年粤港澳湾区经济发展计划正式被写入“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行动与愿景之中,并在区域优势的支持下,推动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有效发展。2016年初,国务院通过颁布《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指导意见》,指出要构建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区域笼统的,以西江-珠江为发展腹地的辐射东南亚、带动西南、中南区域发展的经济支撑带,进而明确了湾区经济建设的目标与前景。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新趋势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gjixue/51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