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论文发表范文(两篇)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经济学发布时间:2018-04-09浏览:

  下面是两篇经济类论文投稿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消费行为对零售业态集中度影响,梳理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消费行为对零售业态集中度影响的假设模型。第二篇论文介绍了基于共享经济的零售业众包模式发展,通过对共享经济模式进行介绍,引出共享经济中能为零售企业所用的模式。

沿海经贸

  《消费行为对零售业态集中度影响》

  内容摘要:当前,消费者需求逐渐趋于多元化、个性化、便捷化和体验化,而消费行为中的购买偏好以及外部环境,均会影响消费者对零售业态的选择,进而带动零售业态集中度的提升。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消费行为对零售业态集中度影响的假设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消费行为 零售业态 集中度 消费升级 实证分析

  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于消费行为对零售业态影响的研究开始较早,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学者们逐渐注重从消费者行为角度理解零售业态演进,强调消费者行为差异对零售业态演进的影响。如G Rushton(1969)首次从消费者行为视角出发,探析零售业态的空间结构,并构建与已知空间选择排序统一的空间行为假设,通过对零售业态空间行为范式的排序,得出所有一级中心区域的消费者行为均具有多元化。Liu和Van Ryzin(2008)提出了零售业态结构随着人口变动与顾客消费行为变换而适应与演进,现有的新零售业态是为追寻更大化规模经济效益而形成。此后,Cachon 与 Swinney(2009)则从消费者知觉与消费行为切入,探究零售业态的区位布局问题,并指出信息场与利用场二者之间的差距。

  我国学者方面,徐和清等(2009)提出消费者在电商这种新型零售业态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强调品质偏好和服务偏好对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行为影响较强,进一步得出价格偏好、制度偏好与收入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汪旭阵等(2010)将店铺形象维度划分成社会形象、便利化、产品、价格营销、人员服务、店铺环境与售后服务7大因子。发现在不同零售业态的企业中,店铺形象相关维度、消费者满意和消费者信任之间具有相互影响关系。王先庆等(2010)提出零售业态的聚客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商户组合因素、商品价值与性价比因素、购物环境、服务水平、停车设施等,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法,研究配套环境、品质偏好、服务偏好和便利偏好对大型购物中心的影响。赵玮、李玉萍(2016)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分析零售业态演进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从业态竞争、业态选择及业态预测三个角度,运用Logistic模型,对消费者行为在我国零售业态演进中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据此预测基于消费者行为的零售业态发展趋势。

  虽然国内外针对消费行为对零售业态影响的研究较多,但仅仅局限于整个零售业态的演进,缺乏对零售业态集中度的针对性研究,且未深入探析消费行为对零售业态集中度的具体影响路径。由此,本文通过建立假设模型,从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内在心理因素两个维度出发,研究消费行为对零售业态集中度的影响路径与效果,以期补充相关领域的研究基础,并为零售业态的合理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条件假设与模型构建

  在新的技术供给条件下,零售组织之间会积极开展有序竞争,均衡满足消费者的升级需求,进而推进零售业态集中度的提升,而消费行为对零售业态集中度的影响,主要通过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在心理因素两个维度来实现。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制度环境、配套环境、金融服务水平,是消费者内在心理因素的前因变量。其中,制度环境会对消费者的品质偏好、服务偏好和便利偏好产生显著影响,而配套环境和金融服务水平则分别影响消费者的服务偏好与便利偏好(王娟,2012)。

  无论是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还是内在心理因素,均会影响消费者对零售业态的选择,且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就外部环境因素而言,消费者维权、购物安全等制度环境对消费者的线上消费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徐和清等,2009)。王先庆等学者则提出,配套环境显著影响大型购物中心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集聚力。基于上述学者的研究进展与相关理论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假设条件:

  H1a:制度环境正向影响零售业态集中度;

  H1b:配套环境正向影响零售业态集中度;

  H1c:金融服务水平正向影响零售业态集中度。

  就内在心理因素而言,消费者的综合满意度即为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品质、服务水平、购物便利度与购物环境之和。消费者对这些因素的偏好程度不同,其对零售业态的选择也不同,由此影响零售业态集中度。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2a:品质偏好正向影响零售业态集中度;

  H2b:价格偏好正向影响零售业态集中度;

  H2c:服务偏好正向影响零售业态集中度;

  H2d:便利偏好正向影响零售业态集中度。

  基于上述假设条件,提出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共设置七个自变量,包括制度环境、配套环境、金融服务水平、品质偏好、价格偏好、服务偏好、便利偏好,以及一个结果变量,即零售业态集中度。

  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随机调研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与收入等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获取一手数据。其中,主体问题题项的设计系统考察了国内学者关于消费者行为的实证研究,并结合我国消费者的行为特征,针对所涉及的7个变量共设置22个题项。在测量各变量时,各题项采用Likert5点评分法,根据调查对象对问题题项的同意程度,进行从“1”至“5”打分,依次表示同意程度由轻到重。

  在2016年7-8月期间,本研究利用纸质与电子问卷相结合调查方式,对长沙、武汉、重庆、成都四座城市商业中心发放了纸质调查问卷,并在各种网络群、论坛等发放电子问卷,同时观察四座城市典型零售业态商业网点300-500米范围的店铺。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实际回收了478份,其中有效问卷数量有427份,有效回收率89.3%。在所调查的消费者中,男性与女性调查对象的占比分别为35.3%和64.7%;年齡在35岁以下的消费者占72.1%,35岁以上者占27.9%;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消费者占31.4%,大专以上博士以下的消费者占64.7%,博士以上占比为3.9%;收入低于4000元的消费者占比22.6%,处于4000-8000之间的消费者占比57.3%,8000元以上的占比20.1%。总体看来,问卷发放和实地调查等环节的调研较为全面,符合研究的进一步要求。

  (二)实证分析与检验

  1.信度与效度检验。为了检验调查问卷获得数据与信息的可靠性,需对假设模型中的各变量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首先,采用Cronbach's α信度检验法对各变量进行可信度检验,得到各变量的α值。随后,应用CFA方法,抽取各变量的平均方差,用以检验各变量的有效性,各变量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各变量的α值均大于一般门槛值0.6,且总变量的信度为0.94,表明数据与信息均较为可信,项目测量的可靠性良好。并且,各抽取量的AVE值均超过门槛值0.5,表明项目测量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可进行下一步分析。

  2.拟合度检验。为了验证研究变量与样本数据的匹配状况,运用因子分析法,使用Amos22.0软件,对各研究变量与样本数据进行拟合检验,得到拟合指数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RMSEA为0.0453,SRMR为0.0629, RMR也为0.0629,三者均小于参考标准0.08;且除了GFI 外,NNFI、CFI和IFI的值分别为0.913、0.925和0.927,均大于参考标准值0.9。说明模型的拟合状况良好,表明研究变量与样本数据匹配良好,适合做进一步检验。

  3.回归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上文提出的假设条件与假设模型,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各变量的关系进行检验。将零售业态集中度作为因变量,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其中,XYT代表零售业态集中度,αi为截距;ZDHJ、PTHJ和JRFW分别代表制度环境、配套环境和金融服务水平,PZPH、JGPH、FWPH和BLPH分别表示品质偏好、价格偏好、服务偏好和便利偏好;β1-β7代表各指标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项用e表示。将样板数据代入上式,可得到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与内在心理因素对零售业态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三)结果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第一,ZDHJ→XYT、PTHJ→ XYT、JRFW→XYT、PZPH→XYT、FWPH→XYT和BLPH→XYT的标准化系数均为正,说明制度环境、配套环境、金融服务水平、品质偏好、服务偏好和便利偏好对零售业态集中度的影响均为正,表明H1a、H1b、H1c、H2a、H2c和H2d均成立;而JGPH→XYT的标准化系数为-0.145,表明价格偏好对零售业态的影响为负,因此H2b不成立。第二,ZDHJ→XYT和FWPH→XYT的Sig.值分别为0.024和0.029,表明制度环境和服务偏好对零售业态集中度的影响均在0.05水平下显著;PTHJ→XYT的Sig.值为0.009,表明配套环境对零售业态集中度的影响在0.01水平下显著;PZPH→XYT和BLPH→XYT的Sig.值均为0.000,表明便利偏好和品质偏好对零售业态集中度的影响均在0.001水平下显著。由此可知,在对零售业态集中度影响的全部消费行为因素中,消费者便利偏好和品质偏好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配套环境,金融服务水平对零售业态集中度的影响最不显著。第三,总体而言,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对零售业态集中度的影响程度,小于消费者内在心理因素。

  结论与建议

  通過上述实证分析与检验可以得出,在消费行为的内在心理因素中,品质偏好、服务偏好和便利偏好对零售业态集中度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共同推动零售业态竞争,实现零售业态集中度的提升;而价格偏好则负向影响零售业态集中度,消费者价格偏好越强,零售业态越难以集中。相较而言,消费者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对零售业态集中度虽具有一定正向影响作用,但影响效果较弱。

  对此,进一步提出加快零售业态转型升级、提升集中度的具体建议。面对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零售企业与政府机构应积极采取不同措施,提高零售业态集中度,实现创新发展。首先,零售业企业应积极进行专业分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以社区超市、社区便民店、社区药店等为主要建设对象,推进社区专业化商业网点建设,全面实行24小时营业模式,满足消费者对消费便捷性的要求。其次,零售企业应调整经营方式,有效运用网络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开创零售企业发展新局面。并且,零售企业应注重感情营销策略的应用,销售人员应对消费者亲切友好,获得消费者好感;真诚地解答消费者的疑问,赢得消费者信任;挖掘消费者深层次需求,并为其推荐合适的产品,进而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最后,零售企业应积极组建售后服务部门,雇佣售后服务人员,完善零售企业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以及消费者满意度。此外,我国政府也应大力支持信贷平台的发展,研发更多的信贷产品,并根据消费者特征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满足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制定支持零售业态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为零售业态吸引力的增强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配套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典.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

  2.王娟.基于消费者行为的零售业态演进研究[D].中南大学,2012

  3.赵玮,李玉萍.消费者行为视角下零售业态演进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J].商业经济研究2016(12)

  4.赵馨.消费者行为视角下我国零售业态发展现状及展望[J].商业经济研究,2015(18)

  5.周嵘.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百货零售业市场策略探析[J].经济视野,2015(1)

  6.吴昊,李健伟,程楠.零售业态演进——基于消费成本视角的解释[J].消费经济,2015(3)

  《基于共享经济的零售业众包模式发展》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共享经济已经深入金融、交通、购物等各大领域,处于繁荣发展的时期,其中,我国零售业中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尤为迅速。本文通过对共享经济模式进行介绍,引出共享经济中能为零售企业所用的模式——众包模式,进而分析亚马逊实行众包模式的案例,最后根据亚马逊案例的成功经验提出如何通过众包模式让零售企业借助共享经济得到创新发展。期望从共享经济的角度出发,为我国零售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共享经济 众包商业 零售企业

  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用户正在经历从“数字移民”到“数字原生代”的改变,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如网民从最初的网络资源使用者逐步转变成为网络资源提供者。网民通过利用网络分享自己的知识,甚至分享自己的闲置物品、闲置资源,从而推动了共享经济的出现(姜友林,2014)。当前共享经济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一大趋势,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其中零售业在改革转型的过程中开始尝试发展共享经济模式,尤其是零售业共享经济模式中的“众包”模式,在近几年零售企业在互联网发展大背景下的转型中有效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价值聚合能力和服务效率。

  共享经济模式

  (一)共享经济内涵

  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或分享经济,有时候也被称为合作经济(Collaborative Economy)或者合作性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其是在最近几年开始流行的。最早是1978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 Spaeth)和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提出共享经济的概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共享经济被赋予新的定义,即人与人之间将闲置资源,能够便利地借用或租用他人使用。共享经济认为闲置的资源即为浪费,分享资源产生价值,同时它明确说明的是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占有权。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共享发展”的理念,从而为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推波助澜。

  (二)共享经济类型

  如表1所示, 当前随着共享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共享经济领域不断被细化,出现了交通出行、服务众包、空间共享、二手交易、网络众筹、交运物流、新兴市场等类型,不同的领域里都有一些代表性的企业。例如交通出行类型的共享经济以Uber、滴滴快车为代表,其中滴滴快车是由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而来,该企业的主要运营模式是注册司机可以使用闲置的汽车资源来为平台用户提供交通出行服务。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一站式多元化出行平台,在我国400多个城市为接近3亿用户提供交通出行服务。

  而另一类具有代表性的共享经济类型是二手交易,当前具有代表性的有淘宝闲鱼、瓜子二手车、转转等以买卖二手闲置资源为主的交易平台,其中淘宝闲鱼是当前二手交易行业的领先者,从阿里巴巴公布的数据来看:闲鱼自2014年正式开始运营到现在,社区共拥有1亿用户、12万个鱼塘(鱼塘是基于不同地理位置、不同主题的闲置品交易社群),共计交易物品达1.7亿件,其中包括1505万件玩具、1573万部手机、518万件皮包、128万件家具、660万件电器、2562万件衣服。

  当前不同类型的共享经济领域都分别出现了优秀的企业或APP,而这些企业或APP都旨在通过共享闲置资源来实现线上交易,不难发现共享经济已经逐步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众包商业模式在共享经济中的运用

  (一)众包商业模式的概念与发展

  1.众包商业模式概念。众包商业模式最早由美国记者jeff howe在2006年提出,他认为众包商业模式是某个商业机构或者团体将工作任务分配给非特定的大众网络的做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眾包商业模式开始加强与互联网的融合,基于互联网的逐步发展,众包商业模式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发展,成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络的工作任务分配模式。即企业能够利用网络将任务分包给接包方,接包方通过提供劳动、创意、解决方案等方式来完成任务,从而获得报酬。因此不难发现在互联网背景下,众包商业模式中主要参与主体包括:发包方、网络平台、接包方。

  2.共享经济背景下众包商业模式的发展。众包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共享经济的推动。一方面,共享经济的出现推动行业创新变革,为众包模式提供了市场切入点。共享经济作为新型的商业模式出现在市场中,成为市场经济创新发展趋势之一,促进了我国各领域的创新转型。以共享经济最早进入的领域之一——交通出行为例,传统的出行领域中只有出租车、公交车等日常交通工具,但共享经济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出行领域,让拥有闲置资源的个人能够以付费服务的形式将闲置资源投入使用,并获得一定的报酬,实际上出行领域这一模式的创新就是共享经济模式中的一种,即众包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网络平台作为中间平台即发包方,将任务分配给接包方即司机,接包方接到任务后将消费者送达目的地,最终接包方获得一定的分配收益。可见,众包模式之所以能够被市场经济所接受并运用,离不开共享经济对于市场经济的革新。另一方面,共享经济的发展和普及进一步推动了众包模式的普及。根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预期显示,预计到2020年共享经济将会占我国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共享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传统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可见以当前共享经济发展速度来看,不久的将来必定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更多的领域当中,而众包模式借助共享经济的影响力也会进一步深入各个领域,下文即将介绍的亚马逊案例,就是众包模式深入电子商务领域的最好诠释。

  (二)共享经济中众包模式竞争力优势

  作为共享经济模式中的一种,众包模式除了拥有共享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优势之外,还拥有其他竞争优势。

  1.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在传统商业模式下,价值创造由企业自身主导,而在众包模式下,开放性的外包方式让更多主体参与到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提升了企业竞争力。首先,企业成本下降。往往众包任务的接受者所提出的报酬要低于市场价,而通过众包模式将生产环节或是经营中的某一环节进行外包,能够大规模地降低企业成本。其次,众包任务生产或创造出的产品或服务更加接近消费者需求,由于众包模式本身提倡公众参与,参与人或团体之中必然有潜在的消费市场,通过公众参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搜集市场信息,为完善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提供有利的、及时的信息。最后,通过众包模式能够打破企业传统的闭门造车的情况,借助外包任务有助于企业搜索更多的优秀人才,并利用群体智慧解决生产、经营等方面中遇到的难题。因此总体来看,众包模式能够在成本、消费者需求、人力资源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2.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聚合能力。传统零售企业的客户资源量多数为比较固定的、并且较为封闭,而对于零售众包开放的共享经济的零售业企业来说,客户的资源量是共享的。众包下的零售企业之间相互了解、沟通、合作,分享自己传统运营模式下的封闭客户资源,进而吸引更多、更有价值的资源。例如步步高升集团的共享会员数据以及异业合作,该集团在经营餐饮服务、超市、便利店、百货商场等多种零售业态中,创造了每年3亿笔的成交量,客流量约有10亿人次、注册会员将近3000万,数量非常庞大。因此,众包模式下的零售企业,不但可以塑造自身的竞争优势,同时还可以提升平台价值聚合能力,进而实现企业间的共赢。

  3.有助于提升客户服务效率。以物流行业为例,随着众包物流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配送最后三公里,极大提升了配送效率。在众包模式下,物流公司通过与其他配送公司合作实现订单众包,利用物流公司闲置的资源进行订单的配送。例如,2012年美国共享经济物流配送Instacart公司成立,主要是为顾客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采购以及配送。两年后,美国全食超市与该公司合作,为该公司提供1小时的配送服务,进而发现顾客的平均采购量比之前提升了2.5倍,全食超市的销售额也大大增加,同时,专业的物流公司配送也极大提升了全食超市的配送服务水平。

  零售企业共享经济模式发展前瞻——以亚马逊为例

  (一)亚马逊简介

  亚马逊公司(Amazon),总部设在美国西雅图,是一家规模庞大的互联网电商企业,其应该说是美国最先在互联网上开展电商活动并取得较大成就的企业之一,自1995年成立开始,亚马逊公司最早仅是进行一些互联网上的图书营销活动,而现在的产品范围相当广,例如书籍资料、影视作品、游戏软件、音乐软件、保健品、洗护用品、运动用品、车辆及生产用品等。亚马逊旗下拥有多个子公司,例如AlexaInternet、互联网电影数据库以及A9等。2016年10月,全球100大最有价值品牌中亚马逊排名第8。2017年2月亚马逊在全球500强品牌中排名第三。

  (二)亚马逊众包模式概述和竞争优势分析

  1.亚马逊众包模式概述。2014年亚马逊在物流配送上的各费用之和达到87亿美元,与2013年相比,成本增加了31%,共提高了20.7亿美元,而这时,其相应的营业额增幅较小,约为19.5%。因此,在巨大的成本监控压力下,众包模式应运而生。

  2016年亚马逊采用“按照需求模式”来开展众包配送业务,以这样的模式解决普通包裹的配送问题,并诚邀外包司机来进行配送,使得普通包裹配送得以最快进行,减少了物流费用。亚马逊的众包配送服务思路是根据需求制定的租车消费Uber:司机在这个应用软件上进行注册并说明在哪个时间段能够值班,由司机在大城市市区周边的存货地点将邮件领回,并负责把邮件快速安全送到顾客手上。现在,这个模式已在全球14个大型城区启动,拉斯维加斯、西雅图、达拉斯以及菲尼克斯都在该项目之列。亚马逊的众包配送服务的关键点在于它并不是尝试替代运输公司,而是设法提升自身在繁忙时期的包裹配送能力。

  2.亚马逊众包模式竞争优势。采用众包物流配送模式将有助于提升亚马逊的服务水平。首先,能够汇集所在地区的闲置司机资源,为司机提供相应报酬,从而能够实现闲置司机资源共享。其次,通过自有的外包司机网络提供更多的配送,可强化亚马逊对供应链的控制力,也可帮助亚马逊削减成本,该方面在偏僻地区会尤其具有成本效益。最后,更重要的是,随着购物者对配送速度期望的提高,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已经越来越重要。

  (三)启示

  1.建立众包购物模式。当前亚马逊已经在物流配送方面开启了众包模式的新思路,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为众包模式可以从物流配送方面逐步应用到购物选择方式上。众包购物能够超越生产商、销售商与顾客三方固有的界限,使得顾客可以很方便地对商品理念、最新产品、打折消息和订阅方式等给出直接建议,品牌创造商与销售商能够采用众包形式将消费者的建议集合在一起,由顾客来评价,乃至由顾客自己来预订。进而,按照顾客的反馈和定制的数量,采用“规模化预定”、“个别化经营”乃至“一对一的针对性经营”,最大限度地减小商品的经营风险以及库存。

  2.利用众包优化物流。从亚马逊的案例中不难发现,众包物流模式为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此前零售企业若是利用自建平台,实现线上发展只能考虑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甚至是花重金建立物流体系,然而众包物流的出现无疑为零售企业线上发展的物流问题提供了第三种解决模式。因此,零售企业利用众包优化物流可以考虑以下方式:一是招募兼职人员成为众包配送员,如吸纳社区周边的未就業人员、时间空余人员等实现社区终端配送;二是联合交通出行共享经济领域的企业,与私家车主分享闲置资源,利用大数据整合包裹配送路线将包裹分送给车主进行配送。

  结论

  从亚马逊运用众包模式来参与共享经济的案例中可以发现,众包模式能够适用于零售企业,是零售企业实现变革的新途径。虽然目前我国真正实施共享经济的零售企业不多,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企业对共享经济在资源调配能力方面的不断完善,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利用共享经济模式来推动企业转型。

  参考文献:

  1.姜友林.地区性零售物流与供应链创新整合研究[J].商业时代,2014(6)

  2.殷成龙.浅谈民营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J].现代商业,2013(33)

  3.张文亮.《经济学人》:崛起中的共享经济[J].经济导刊,2013(Z1)

  4.陈劲,金鑫,张奇.企业分布式创新知识共享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2(6)

  5.蔡继明.合理调整分配关系共享经济发展成果[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2)

  6.赵霏.零售企业库存管理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2(3)

  7.王玉海,刘学敏,谷潇磊.资源共享与区域经济集聚——基于资源视角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6)

  8.程华.论互联网对商业模式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2(3)

  9.李坚,赵奇钊.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创新模式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5)

  推荐阅读:沿海经贸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经济工作指导类月刊,1998年被中国经济期刊联合会授予“首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称号。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经济类论文发表范文(两篇)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gjixue/44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