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经济学发布时间:2018-03-14浏览:次
下面是两篇经济管理类论文投稿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管理经济学在图书出版的运用,探讨了出版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篇论文介绍了企业科技档案如何提高经济效益,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科技档案利用水平,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积极作用。
《管理经济学在图书出版的运用》
摘要: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是我国出版行业较早实现转企改制的单位。它作为国内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深切地知道自身在推动科技兴国和建设文化强国方面担负着重大的责任。所以,出版社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时,始终坚持“为科技创新服务,为传播与普及科学知识服务,为科学家和广大读者服务”的宗旨,践行着三高(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三严(严肃、严密、严格)的企业文化精神。从转企改制开始,科学出版社就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图书出版;管理经济学;五力模型;社会效益
1出版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解释是,社会效益包括各种经济活动及科学技术、教育、文学、艺术等在社会上产生的非经济性效果和利益。具体的理解就是,出版企业而言,社会效益的主体可以说是社会,包括国家、政府、人民群众等等。经济效益包括经济活动中劳动和物质耗费同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反映社会生产各个环节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效果。经济效益主体理解为通过出版、发行出版物获得经济利益的,也就是出版企业,相关人员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企业的出版物作为一种物质产品,假如不会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那么出版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就失去了经济与物质基础,出版活动就难以维持,社会效益最终也难以实现。
2五力模型在当前出版行业的影响
波特教授的“五力模型”中提出:一种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的竞争作用力,其中,包括行业竞争对手、潜在竞争进入者、替代产品、需求方与供方的议价能力等五种竞争,他们共同决定着图书出版行业的最终利润的潜力,如图1所示。
2.1替代品效应
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那么相对于其他同类商品来讲,他就变得相对便宜了。价格下降的最终结果是,理性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更多的价格下降的商品和购买更少的其他商品来使其满足(或效用)增加,这就是替代效应。简而言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他商品变得便宜了。替代产品指的就是那些能够实现本企业产品同种功能的其他产品。一般地,替代品具有改善产品的性价比从而取代原产业产品的趋势。由此,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等是决定替代品有多大的重要衡量指标。一种商品,其价格下降,使其作用让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或购买力都增加,从此形成了收入效应。
总之,由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共同起作用,使之两种效应在价格较低时,需求量可能更多。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对需求数量有相反和部分抵消的作用时,两种作用的精效应也可能在价格较低时,需求量增加。数字化时代对于传统出版业的改造力度之大,同时,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出版业在数字化基础上,能够向读者和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和解决方案,实现大规模定制,形成出版行业新的增长方式和商业模式,那么传统出版产业的发展将迎来又一个新的春天。
2.2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
竞争的激烈程度就在于图书产业增长缓慢、高固定成本或高库存成本、差异化或转换成本欠缺、周期性生产过剩、竞争对手势均力敌等主要因素。竞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图书出版行业的竞争主要指的是国内现有出版集团、出版社的竞争;而纸张供应、印刷等图书出版的前项环节视为图书出版业的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新华书店、民营书店、网上书店等视为购买者;将互联网出版等,甚至包括电视、广播等其他媒体产品视为图书的替代品;至于潜在的进入者则指那些有可能进入图书出版业的投资者,其中也包括外国出版商和国内现存的大量从事图书策划出版的文化公司等。
2.3需求方的因素
经济学家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对需求的概念进行了合理的界定。一种商品的需求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消费者在多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有意愿并且能够去购买的商品的数量。比如,假设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有购买的欲望,但却没有购买的能力时,就不能算作需求。因此,如果将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看作需求的两个纬度。影响需求的要素有对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预期价格以及消费者数量等。
2.4供给方函数分析
与需求方类似,当经济学家在分析一种商品的供给时,指的是一定市场上在一定时期内(一周、一月等),投入市场用于销售的产品或服务的总量叫作供给量。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生产的要素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技术水平、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厂商的数目或行业生产能力等。
2.5潜在进入威胁
关于进入威胁,其大小取决于进入壁垒和可能遇到的现存守成者的报复。这些壁垒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资本需求、转换承包、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及预期报复等。
3守住底线,提高价值和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怎么样才能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衡量出版社经营管理水平的一把刻度尺。“一个真正优秀的编辑,应该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的素养,提高选题策划能力,策划高质量的、受读者青睐的选题。同时,应该具备比较高的文化艺术水准,有独立文化的人格和清醒的艺术良心,有追求思想和独创性的见解。从营销层面所讲,需要做的是,扩大规范的发行渠道,同时遵守市场规则”。守住底线,它直接反映出版单位管理层的经营水平和其决策水平。对经营层来说,坚持“社会效益是根本”这个理念,才可能在决策方向和用人标准上严格把关。守住底线,也可用于考核编辑及营销团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操守。
参考文献:
[1]谢科范,涂锦,袁志刚.管理经济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杨慧芳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企业科技档案如何提高经济效益》
【摘要】企业科技档案是企业的重要财富,合理开发科技档案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生产力的提高,而且能够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有效利用科技档案能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科技成果推广和转让,科技档案可以转变为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科技发展活力,因此,企业应不断提高企业科技档案利用水平,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积极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经济效益;科技
企业科技档案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课题研发、产品生产和项目建设等方面产生的具有较高价值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等,具体包括企业科研档案、企业生产技术档案、企业设备档案等,与其他档案不同,科技档案具有较高的技术价值,能够对企业创新和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科技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技档案的价值研究
科技档案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能够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
1、通过科技成果转让,增加企业经济效益。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中明确提出:“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通过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转移科技成果。”企业科技档案是企业科研过程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通过对科技档案进行整理、加工和总结,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转让贸易,为其他企业提供有偿服务,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这一商机,通过转让科技档案复印件,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使购买服务的企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2、开发和利用科技档案,促进企业科研、生产水平提高。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不仅体现在科研,还包括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企业创新具有连续性、继承性,企业员工创新要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在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快速、顺利地实现创新,科技档案作为企业知识、经验的载体,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基础,企业科技档案越详尽、丰富、完整,为企业科研工作提供的起点也就越高,从而缩短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周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研发、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在学习、借鉴科技档案成果的过程中,随着企业科研、生产活动的进行,能够实现科技档案的不断补充、积累和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科技档案对企业科研、生产和管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开发和利用科技档案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二、开发、利用科技档案途径研究
1、观念创新。科技档案的有效利用,离不开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转变与创新,也只有将创新理念融入档案管理,才能为科技档案注入新的活力。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很多人认为档案管理可有可无,更多的将档案管理视为企业生产经营资料的保存与整理,认为只要做好归档和借阅工作就实现了档案的价值,持这种观点的人忽视了档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管理模式的创新。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是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科研、生产工作的需求,成为制约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档案信息化是提高利用效率的必然选择。在现代企业中,衡量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为了使科技档案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汲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将创新融入档案管理全过程,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开创档案管理的全新局面。与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相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在档案检索、归档、借阅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将档案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开展更多有价值、有创造性的工作,因此,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能够使档案管理更加高效、更加便捷,也更加有创造性。
3、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制度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落实各项要求的标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随着企业部门、岗位调整,档案接收的形成的来源更加多元化,档案的借阅和归档手段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与时俱进,积极修订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接收、借阅、移交等工作都有章可依,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档案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精细化,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开发和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向管理制度要效益。
4、提高科技档案的收集完整性。科技档案的完整性对档案的利用价值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影响着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如果科技档案在利用时,发现档案不完整、准确性不高,将对科技档案的使用价值导致较大的影响。档案管理的本质是科研、生产等资料、信息的原始记录,具有真实性、时效性,产生的渠道也应是具体的,不应是后期补充的和再加工的资料。为了提高科技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档案管理者应当制定完善的档案收集方案,例如,通过提前制定科技档案收集表,并及时跟踪和整理,在企业签订有关合同时,应将合同内容、交付物和违约责任等内容列入归档收集表中,将科技档案收集贯穿科研、生产活动全过程,全面落实档案管理制度有关要求,确保科技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档案收集工作应当不断修订和完善,使档案能够真实反映科研、生产等活动过程,从而具备较高的利用价值。
5、严把科技档案质量关。科技档案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档案经济效益的大小。一般来说,企业科研、生产等活动是多部门协同完成的,其产生的档案也应由多个部门共同修订和审核,以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例如,在档案整理过程中,档案所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应对档案质量负起责任,对档案中文字逻辑、格式、数据等内容进行审定,项目档案应由项目负责人严把质量关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设备管理人员应对设备相关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检查,以便于处理设备运行和维修中出现的故障和问题;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归口部门应对项目档案中质量部分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档案资料能够如实反映项目质量。只有多部门协同编制档案,才能真正实现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确保科技档案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而在利用时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6、深入开展编研工作。编研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管理向知识服务的重要途径。在编研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应立足于档案实际情况,以档案利用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出发点,通过对科技档案进行研究、加工,实现档案信息的归类和提炼,从而提升科技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斌,徐拥军.我国科技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J].档案学研究,2016(03)
[2]徐拥军,张斌.我国科技档案管理体制机制的现存问题[J].档案学研究,2016(02)
[3]谈清辉.国有企业科技档案检索方法提升与大数据管理探究[J].档案学研究,2014(05)
[4]赵丹阳.数字环境下科技文献信息开发利用与服务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
作者:张晓琴 单位: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
推荐阅读:《经济法论坛》是本着学术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宗旨,继《经济法博士精品文库》之后创办起来的,一方面为广大经济法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展示学术研究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建设开辟一个新的学术阵地。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经济管理类论文发表范文(两篇)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gjixue/4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