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经济学发布时间:2017-12-16浏览:次
下面是两篇资产证券化论文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研究,论文分析了银行受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影响,提出会计处理的建议。第二篇论文介绍了国内证券市场风险形式及保护方法,对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的形成进行了分析,探索了证券市场开放发展下投资人保护方法。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研究》
摘要:伴随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对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当前金融市场信贷资产使用情况看,因使用效率过低并不能保证信贷资产真正满足优质标准,更无从谈及提高业务透明度,要求做好会计处理工作。本次研究将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基本形式介绍,分析银行受信贷资产证券化影响,并提出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建议。
关键词: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
作为金融市场创新产品之一,资产证券化已成为近年来金融市场发展、融资渠道拓宽的关键所在。而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强调通过资产支持证券形式,用于机构性融资活动支持。但如何保证该业务开展下进行风险方法,又要求利用相关会计规范,使业务透明度提高。因此,本文对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基本形式
(一)会计确认确认区别于传统资产,更注重终止确认。从国外会计准则中关于会计确认的实践看,强调借助风险与报酬分析法、金融合成分析法以及后续涉入法等进行确认标准的挖掘。我国近年来在会计准则完善中,综合国外这些方法,有“综合确认法”形成,该方法应用下强调在终止确认标准方面选择风险与报酬分析方法,该金融资产所有权报酬、风险未转移或保留情况下,取企业“控制权”为标准,假定控制权被转让者保留,对金融资产确定中则需引入继续涉入法。
(二)会计处理初始计量
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 由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在确认标准上有一定不同,直接致使初始计量受到影响。本次研究中,对于初始计量分析主要从三种情况着手,即:第一,真实销售情况。银行在表内注销信贷证券化资产,而以资金形式呈现中,将意味信贷资产减少、资产负债表现金增加,仅通过利润表便可反映交易损益情况,所以资产负债表内无信贷资产情况下,无需考虑后续计量问题。第二,继续涉入情况。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银行为控制风险可能会引入次级档债权、利率剥离担保方法,该过程中所产生的次级收益权利被纳入继续涉入资产中。第三,融资担保情况。对于证券化信贷资产,应与抵押借款同样在资产负债表内体现出来。
(三)会计处理后续计量与终止计量
所谓后续计量,是会计核算中的关键部分,其强调在计提减值中对已转让资产情况考虑,且后续涉入下金融负债的产生,要求根据合同公允价值摊销,做各期收入确认,对于该过程中融资担保下负债,应视为借款性质,达到利息费用确认的目标。另外,从终止计量情况看,主要指证券到期后,终止计量,若有继续涉入情况,则要求对已确认的自然与负债冲销。同时,若有银行融资担保情形,需对抵押借款业务终止,会计处理内容集中偿还本金、利息层面。
二、银行受信贷资产证券化影响分析
(一)财务指标
以真实销售情况为例,若证券化资产流动性较差,对资产负债率无明显影响,但可能使流动比率提高,此时会计核算可能出现净利润增加情况,意味将增加净资产收益率。而融资担保层面,在同时增加资产与负债情况下,无明显净利润变化,即使在负债增加、收益降低情况下,并不影响净资产收益率。
(二)财务报表
仍选择真实销售情况,当信贷资产以现金资产呈现后,会增加资产总额,而证券化资产动回收价款将折现为现金流量,折现后的价值相比账面价值较高,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因此增加。而从融资担保情况看,证券化业务下有资产、负债同时增加表现,但对利润表无明显影响。若继续涉入,因总负债、总资产均为的增加,所以无论融资或具体经营活动方面,现金流量均受到一定影响。
(三)经营管理
信贷资产证券化影响下,银行经营管理也面临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信贷资产与资产充足率层面。如信贷资产层面,其本身有较长期限,加之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使信贷资产质量受到影响,进而决定银行未来的金鹰与发展。再如资产充足率方面,信贷资产风险与规模将会带来一定影响。例如,真实销售中,强调信贷资产以资金形式呈现,极大程度上降低资产风险系数,使资本充足率提高。
三、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建议
(一)金融工具准则变化的跟踪
由于金融工具准则处于不断完善状态,这些准则的变化将成为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需考虑的主要外部环境影响问题。银行自身应注意,可与其他金融机构共同合作,共同研讨相关准则变化问题。同时需将准则实施情况反映给IASB,尽可能在准则制定话语权上提高,这样对于准则转换成本的控制可发挥重要作用。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强化管理
业务管理中,可采取的策略主要包括:第一,对资产质量的管理。应以优质资产为最佳选择,使证券发行后收入稳定,且达到源头上控制风险目的。第二,强化信用风险与违约风险披露工作。监管者应实时对风险问题监督,采用有效的预防策略将风险降至最低。第三,内部控制强化。如真实销售情况,应做好有效管理,同时监督保留资产风险问题。
(三)部门间的有效沟通
部门间的协作沟通是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的关键。如财务部门、业务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对于价值核算、估计等工作由财务部门实现,而业务发起与操作则由业务部门负责,合作中需共同做价值评估与业务流程设计,以此推动业务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结论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是当前银行业务经营管理中需考虑的主要问题。实际做会计处理中,应正确认识当前会计处理基础形式以及信贷资产证券化所带来的影响,注重对金融工具准则变化的跟踪、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强化管理以及部门间的协作沟通等,这样才能提高银行整体利润且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童琳.会计准则执行中的问题和对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J].金融会计,2017.
[2]洪金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的探讨与思考[J].财会学习,2015.
作者:张敏 单位:漯阜铁路有限公司
《国内证券市场风险形式及保护方法》
摘要: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是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认知并掌握国内市场风险形成原因与表现特征,建立风险预防机制,同时加强证券市场下投资人权益的保护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对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的形成进行了分析,并以投资人保护理念为指导,依据公开原则相关要求,探索了证券市场开放发展下投资人保护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内证券市场;投资人;保护方法;证券市场风险
证券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结构,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就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而言,目前仍存在诸多的问题,虚假信息泛滥、投资信息不对称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国内证券市场的优化发展,对投资人的利用产生损害。随着近年来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得到深化。在此环境下,证券市场风险问题愈发明显。对证券市场风险以及投资人利益保护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国内证券市场风险的形成
1.证券市场风险定义。证券市场(Securitiesmarket)是基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下为维护资本供求关系,化解市场供求矛盾而形成的一种产物。从广义角度上讲,证券市场是对所有证券交易场所的总称;而从狭义角度上讲,证券市场可细分为“资本交易证券市场(Capitalmarket)”、“商品交易证券市场(Commoditymarket)”以及“货币交易证券市场(Moneymarket)”等,是对股票、期权、商品期货等证券产品进行交易与发行的场所。因此,证券市场风险则是指对证券市场价格存在一定影响,并对市场参与者(投资人等)产生一定损失的可能性。通常情况下,证券市场风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其传播性性、破坏性较强,诱发因素较多。一般情况下,证券市场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Systematicrisk)与非系统性风险(Unsystematicrisk)两类。其中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政策性风险(以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为主)、投资人购买力风险(以市场证券价格为主导)、利率变化风险(投资价值的衡量标准)以及市场变化风险(如股市变化、市场信息变化等等);而非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受企业经营变化、投资决策、企业生存周期等影响性较大)、信用风险(如道德风险、诚信风险等)、财务风险(企业债务偿还能力、资金筹集能力)以及交易程序风险(受投资者自身因素影响较大)。
2.证券市场开发环境下,证券市场风险形成原因。由国内证券市场发展历程来看,随着国内证券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证券市场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机方面:
2.1金融风险加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证券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证券市场的全面开发为证券市场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例如,证券市场开发加剧了金融资本的流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金融风险的传导速度,与此同时,国外金融机构在国内金融市场的渗透,对本地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形成新的证券市场风险。
2.2金融体系存在脆弱性。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环境下,金融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形成系统化结构网链。当其中一部分发生变化时,势必导致其部分产生变化,形成潜在风险,而这种风险的不确定性更强,其影响也更大。
2.3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形成证券市场风险的关键因素。从广义层面出发,不同国家关于金融的法律制度、资产评估标准、会计原则、财务审核制度、信息披露标准等不同,因此在大环境下资本国与接受国之间势必处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通常情况下信息技术水平高的国家,其信息资源越多,面临的信息风险越小,反之信息资源越少,面临的信息风险越高。从狭义层面出发,由于证券市场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而关于投资人利用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而多数企业主体与投资人对信息收集、分辨的能力存在差异性,从而形成信息不对称问题,当出现虚假报告或虚假纰漏时,掌握信息少的投资人将面对证券市场风险带的损失。
2.4我国证券市场自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尚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阶段。因此相对于相对成熟的证券市场而言,我国证券市场受政府政策的影响性较大,属于典型性的“政策证券市场体制”。与此同时,国内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较高,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A股市场系统风险占总风险比重的百分之四十左右,相对于与证券市场成熟的国家高处百分之十五以上。此外,我国多数上述企业存在股份不合理配置问题,股票价格的变动较大,并隐隐出现“泡沫”现象。在进行改革过程中,虽然旧的问题的得到解决,但是易于制度的不断善、监督力度的缺乏,新的风险得到产生。
2.5证券经营机构规模普遍较小。随着我国第一件证券公司成立以来(深圳特区证券公司,1988),我国证券机构以快速发展的趋势在金融市场中占据一定地位。其数量虽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企业的总资产指标以及股本规模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仍处于低水准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证券经营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而在证券市场对外开发发展环境下,势必将加大国内证券市场的风险,面临国外金融机构带来的冲击。
3.证券市场风险的预防与管理。面对国内证券市场存在的风险,建立证券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加强风险预防与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1注重国内机构投资者的培育。提升国内机构投资者总体实力对改善我国证券市场环境,提升资本市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国政府应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实际情况,以国内机构投资者为主体,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应以提升投资者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责,保证各类基金发展的平衡与协调。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帮助投资者树立风险意识、安全意识以及先进投资理念,从而改变“长期投资匮乏,短期投机盛行”的问题。此外,通过以下引导,提升投资者处理风险的能力,降低风险对证券市场的不利影响。
3.2建立科学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机制是实现证券市场风险预防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形势下相关部门应通过综合分析,制动证券市场风险预警指标,在保证预警指标全面、科学、完善、详细的基础上,建立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证券市场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预测,提升证券市场风险管理质量与水平。
3.3提升市场参与主体综合素质。上市公司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主要载体,是保证我国证券市场稳定发展,提升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主动力。因此,为提升证券市场风险预防能力,降低市场风险对投资者的影响,可采用以下方法来提升市场参与主体(以上市公司为主)的综合素质,改善其经营情况。第一,注重上市公司资质的审核,从根源上保证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质量,实现优质企业在证券市场发展中作用的最大化发挥;第二,完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通过有效引导,推动上市企业实现优质资产注入或资产重构,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降低证券市场风险发生概率;第三,注重资源整合利用,通过科学配置资源进行市场参与主体素质的强化。
3.4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在金融市场中,有效的证券市场需要多层次市场体系为支撑,应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为提升国内证券市场风险管理质量,推动伴有效证券市场向有效证券市场的转变,需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多层次”市场体系。通常情况下多层次市场体系,主要由纵向层次,包括“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创业板、高新企业板)”与横向层次,包括“债券市场”、“衍生金融产品市场”、“股票市场”、“基金市场”等组成。因此,在多层次市场体系构建构成中,可从这两个层面出发,进行不断完善,保证各层次市场间的协调、互补,从而健全市场功能,提升市场价值,保证市场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二、证券市场投资人保护方法
1.证券市场投资人。证券市场投资人(证券投资者)主要是指具备一定的资金来源,并参与到证券市场投资活动,以“证券产品”为载体,享有投资收益所有权与投资风险承担责任的金融市场主体。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证券市场风险,多是以投资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具体阐述的。因此,在高风险、高经济效益的证券市场中,加强投资人利益的保护,对促进国内证券市场长效与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证券市场投资人保护方法。通常情况下,加强证券市场风险的预防与管理不仅是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投资人利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证券市场投资人保护过程中,需以证券市场风险防范为主体,进行证券监管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对此,除采用上文中提到的策略外,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制定完善的投资人保护法律法规。例如,依据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制定完善的“产权制度”,实现股权分置改革的有效落实。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证券市场的开发性程度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仍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阶段。因此,在国外金融冲击与自身发展问题的双重影响下,国内证券市场的风险日渐加剧。因此,为保证市场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需明确认知其存在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法律制度、调整政策要求,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强化投资人保护策略。
参考文献:
[1]冯雨.证券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分析——以证券市场风险防范为视角[J].克拉玛依学刊,2016,605:58-63.
[2]徐鹏.从JOBS法案中的众筹投资限额看投资者保护[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05:52-59.
[3]马其家.论新时期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调整——以我国证券市场行政监管权的重配与协调为视角[J].政法论丛,2016,06:112-120.
[4]樊健.我国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交易上因果关系的新问题[J].中外法学,2016,2806:1495-1511.
作者:陈雪蕾 单位: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阅读:资产证券化的有效规制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资产证券化论文范文(两篇)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gjixue/43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