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经济学发布时间:2017-08-12浏览:次
这篇审计期刊投稿发表了经济学视角的审计理论研究,论文剖析了契约经济学通过契约理论对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他学科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对于会计学科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使我们能够更加科学认识审计工作的客观规律,更全面的考虑我国当前审计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审计期刊投稿,经济学,理论
1制度经济学前提
1.1制度经济学简介
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alEconomics)是以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制度经济学在一定基础上为审计理论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将从契约经济学作为入口,用于探讨契约经济学在审计理论中的具体体现。
1.2契约经济学是建立审计原则的重要基础
契约经济学的快速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它已成为当今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契约经济学通过契约理论对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进行剖析,为我们充分认识审计理论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也为推进审计制度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契约理论在审计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委托代理理论来看委托代理理论开创了一个新的审计视角,它将委托代理的关系视作一个全新的整体。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中,我们将每个主体作为一种“理性人”,即利用有限的资源为自己谋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基于审计理论的委托代理中,审计的需求者———企业作为委托人,与受托人———会计师事务所拥有不一样的利益目标,审计的需求者追求审计质量的可靠性,而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则追求其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就导致两者在行为上有巨大的偏差。因为代理人有自己的利益追求,这就使得委托人必须要对代理人进行一定的激励以及承担用以约束代理人越轨活动的监督费用来使代理人朝着有利于委托人的方向发展。外部监督作为一种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委托人所承担的代理成本。
②从审计制度建设来看审计制度的设立需要经过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审计的本质作为出发点,审计制度用于约束委托方和受托方两者行为的同时,也是一种特定的契约关系,是对双方责任、权利、义务、行为和规范等的一种协议。从审计的独立性来看,审计只有保持其本身的客观性和独立性才能被委托方所接受,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和保障契约的执行,并且不断的进行完善;其次,从契约费用以及成本方面来分析契约制度的合理性,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有设计合理的激励制度以及增加适当的激励成本,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双方的利益,减少彼此的利益冲突。应当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进行审计收费、审计规范、审计质量检查结果的公示,都能提高审计工作的专业性。综上而言,现代的契约理论促进了审计理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审计理论的内容。
2产权经济学前提
2.1产权经济学简介
产权经济学(EconomicsofPropertyRights)是流行于西方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学派,它起源于60年代以后。它是从产权结构或产权制度的角度研究资源配置率的,研究如何通过界定、变更产权安排,创造或维持一个交易费用较低而效率高的产权制度。产权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可追溯至上个世纪30年代。
2.2审计理论中产权经济学的体现
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审计就是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它是为了监督企业契约的制定而出现的。现代产权经济学在审计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审计的发展。具体体现如下:
①从审计的基础上看,审计是随着经济责任各方存在产权利益纠纷而发展起来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体现经济责任各方的产权所有关系,所以,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基于深厚的产权关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断定审计就是产权关系的延伸与拓展。
②从审计的本质上来看,审计就是为了协调经济责任体制各方的产权所有关系,它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外在的契约保障机制。审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经济体制各方的权益,产权经济学要求产权的平等分配关系,而基于利益主体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审计理论的发展。
③从审计的发展过程来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拥有不同的产权制度,而产权制度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的利益分配关系,经济运行体制与产权结构关系拥有严格的逻辑对应关系。审计在对经济进行评价的同时,它所反映的就是该时期的产权制度。经济体制的变动影响审计的发展,进而决定审计工作的复杂化和多样化。伴随着产权经济结构的发展,审计在一定程度上趋于多样化、层次化等,促使审计朝着更深层次的地方发展。因此,产权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审计理论的发展,丰富了审计理论研究的内容,从而开阔了我们的审计视野。
3技术经济学前提
3.1技术经济学简介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相互交叉的科学,是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合而成,是一门经济应用科学。技术经济学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选择最佳技术方案。技术经济学开阔了审计理论的视野,为审计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3.2技术经济学的方法论在审计领域的体现
审计方法中的技术分析方法充分体现了应用经济学内容中的技术经济学原理。一个方案的实施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但不管如何我们要确保决策的实现能够保证最适宜的消耗。因此,在经济效益审计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来对其进行评价,从而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这种方法原理体现了技术经济学的原理,为审计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审计的基础。在方法论方面,技术经济学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当今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面对大量的审计资料,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构建经济模型,利用数学工具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来预测审计的风险和被审计单位的信誉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的风险,并且提高了审计的效率,保证审计的工作质量。
4信息经济学前提
4.1信息经济学简介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发展成熟。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信息的经济现象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信息的经济作用、信息的价值、信息的产业结果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信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不对称信息反映了审计关系双方所掌握信息量的不同,而基于这一前提,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衡量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2不对称信息在审计工作中的影响
在审计工作流程中,涉及经济体制双方的各自利益。一方面,委托方作为审计成本的承担者,希望以最小的成本代价获得更高质量以及渴望经济主体获得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审计判断;另一方面,受托方作为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基于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职业道德,要坚持合理并且严格的行为规范。委托方希望更多的表露经济体制的优势所在,受托方则需全面考虑经济体制的各项经济因素进而作出合理的符合其职业道德的审计判断。因为,基于这一前提,委、受托各方对经济体制的信息掌握量则会存在很大不同。在受托方处于信息劣势的情况下,要充分掌握经济体制的经济信息,这就要求受托方要进行全面的信息猎取以做出合理的审计判断。审计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由经济体制各方履行其职责而共同促进其产生的。委托方需全面披露企业各项真实的经济因素,受托方要利用其专业知识对其进行合理的判断,两者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审计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之中不断前进的。
5结论及后续研究进程
经济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理论更加趋于完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审计的发展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从本文的内容可以看得出来,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审计的理论,并为审计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把经济学的思路运用在审计之中,为审计工作者提高其工作质量,完善审计信息,改善其工作效率指明新的方向。对于本文只是自身归纳,在具体理论方面还有些许不足,还需进一步的加深研究。如计量经济学在审计之中的体现会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审计工作质量以及技术经济学在审计中的应用都会推动其发展。因此,审计理论与经济学原理的结合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罗斌元.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学的形成机理[C].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2008.
[2]罗斌元.经济学视角下的审计质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9(3):82-83.
[3]朱文明.审计人员行为的经济学假设分析[J].财会通讯,2004(4):58-59.
[4]王小红.审计理论的经济学基础分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2(2):46-48.
[5]朱亚兵,陈力生.审计风险成因———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分析[J].会计与经济研究,2005,19(6):57-62.
[6]姚艳.审计独立性的内涵及其经济学解读[J].科技创业月刊,2007,20(2):66-67.
[7]王静.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整合审计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4(8):83-85.
作者:李亚超 王玉法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财经学院
推荐阅读:《当代经济》(半月刊)1985年创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类主流期刊,是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重点指导、湖北省国资委主管的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经济学视角的审计理论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gjixue/4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