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会给银行带来哪些风险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经济学发布时间:2017-03-29浏览:

     这篇资产证券化论文发表了资产证券化会给银行带来哪些风险,在资产证券化发展中,我们国家还缺乏相关的经验,对于资产证券化带来的风险评估不够,论文从我国银行资产证劵化的发展着手,了解资产证劵化给银行个体及系统带来的风险有哪些,同时给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提供帮助。

资产证券化论文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论文,银行体系,稳定性

  一、我国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发展历史

  我国银行的资产证劵化起步晚,发展经历了一波三折,但目前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仍然不强。2004年我国银行体系开始了资产证劵化,由于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我国银行资产证劵化的速度变慢。2012年,相关部门联合下发了有关通知,促使银行重新开启资产证劵化业务。国务院对此推出了相关发展理念,即盘活银行的资产存量和利用金融等其他机构支持银行的转型升级,在这两个发展理念的支持下,银行的资产证劵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目前,银行的资产证劵化业务发展十分重要,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没有散去。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银行资产证劵化特点和实施方式,了解开展这项业务对银行及整个系统稳定性带来的影响,这样才能找好应对风险的监管措施,是银行资产证劵化的业务能够健康地发展。银行和金融体系间的资源要进行优化,需要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效率,防范潜在风险,保证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二、资产证卷化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一)给银行个体带来的风险

  从全方面来看,资产证劵化给银行个体带来的风险情况是不确定的,这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银行的再投资的策略,二是市场情况。资银行产证劵化,是重新构建自身风险体系的行为。一方面,要将风险分散,将资金向资产相关度较低的地方转移,实现银行资产投资的多样化,降低风险,提高银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对于转移的风险和新投资的风险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绝对量。如果银行自身的约束不够强的话,则有可能将资产证劵化后的资金转而投向高风险的资产,这样就会提高了总体的风险程度。而对于持有证劵化的银行个体来说,将会造成风险的上升。目前,以样本银行为例,它们持有的证劵结构来看,可供出售的占大部分,而持有到期不出售的很少,两者规模比为86:1,持有的大部分证劵可以出售,银行的资产就变得灵活,它可以通过资产证劵来获取比较高的收益,但由于银行持有证劵多,实际上就将自身暴露在市场风险中,经营管理风险加大,整体的风险就会提高,稳定性就会收到威胁。

  (二)给银行系统带来的风险

  在银行系统中,可以将资产证劵化形成的风险进行重新配置。第一种情况,银行之间互相持有对方的大量资产证劵,那么风险就滞留在整个银行体系当中,由银行自身承担,这就使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降低。第二,除了银行,还有其他金融机构,当其他金融体系风险低的时候,银行可以通过证劵适当地向其转移资产风险,保持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平衡。反之,在非银行系统风险高时,继续转移虽然能降低自身风险,但与此同时会使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上升,金融体系风险升高会反过来威胁到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三、影响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因素

  我国银行资产证劵化开始得晚,并且还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因而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借鉴一些其他国家的经验,再结合我国银行的实际,为我国开展资产证劵化提供参考。

  (一)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因素

  对银行个体来说,开展资产证劵化业务,银行将资产转移出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会对银行自身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的。而银行风险的增大与否,则取决于银行得到证劵化的资金后,是怎样应用的,即取决于银行的再投资策略和市场的情况两个方面。同时,银行参与证劵化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持有证劵化资产,二是开展资产证劵化业务,银行持有的证劵化资产越多,对其自身保持稳定性越不利。

  (二)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因素

  对于银行系统来说,证劵化资产在银行系统内外的配置情况,会出现不同的风险结果。目前,过度资产证劵化是存在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银行系统收益相关性上升,由此带来更多的风险,影响银行自身的稳定性。

  四、维持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对策

  目前,我国资产证劵化活动还是利大于弊的,它给银行带来了诸多好处,特别是我国银行业当前所处的阶段正需要资产证劵化,这能够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同时对存在风险的资产进行重新配置。本文对美国证劵化活动进行一定的分析,从中找到一些我国资产证劵化与银行稳定性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收集数据,防止激进的风险配置

  我们要知道,资产证劵化业务的开展以及将银行的资产转移出表,这两个活动是不会对银行个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的,但这并不代表这些活动没有限制,如果无限制从事资产证劵化业务,对银行稳定性还是有影响的。为了更好的进行这两项活动,银行还需要收集和监管资产证劵化后的数据,防范在银行系统中,一些个别银行开展资产证劵化业务后,使自身的风险配置过于激进。

  (二)持有证劵化资产不能过多

  2015年上半年,银行的资产证劵化业务发展很快,发行的项目高达62个,规模达到1408亿元,这主要是信贷方面的证劵化项目,有32个,规模也大到1129亿元,占总规模的百分之八十,传统的企业贷款较少,有23笔,占规模百分之七十。随着银行资产证劵化不断发展,银行自身要避免持有过多的证劵化资产。这样就不会对证劵化资产过度依赖,使自身承担过多的市场和经营风险,避免银行资产证劵化后,将风险过多的滞留在银行体系内部,没有能够系统性地转移风险。此外,还需要防止银行为了销售证劵化产品,使银行体系内部的成员互相拥有彼此的证劵化产品。

  (三)转移风险,考虑金融体系承担力度

  在金融体系内部,证劵化风险的分配是不能从微观角度去理解,必须从宏观角度去理解,在银行体系转移风险时,要考虑非银行金融体系风险的承担能力,避免转移的风险过多,导致金融体系的风险升高,而金融体系的风险太高会反过来影响银行系统的稳定性。

  (四)掌握好资产证劵化的度

  银行应该把握好资产证劵化的度,防止过度的资产证劵化,因为这会给银行系统带来很高的风险,同时,资产证劵化会使银行和银行、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收益的相关性会上升,这种收益相关性的上升,其给银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影响绝对不比绝对风险量的影响。资产证劵注册制实施之后,监管部门的工作要进行改变,除了监管市场发展,还需要进行资产证劵化业务监督。在风险方面,要进行市场约束,充分利用信息披露和信用等级评价这两个的作用。

  五、结语

  目前,我国的银行已经开始开展资产证劵化业务,但由于我国资产证劵化发展晚,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资产证劵化业务的发展,同时维护银行的稳定性,本文从我国资产证劵化的发展开始研究,了解其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其他先发展的国家的资产证劵化经验,再根据我国银行资产证劵化的具体情况,找到了一些缓解和降低资产证劵化给银行带来的风险的方法,主要有三个,一是持有证劵化资产不能过多,二是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转移风险,但是要适量,三是掌握好资产证劵化的度。这是一些降低风险的方法,希望能够给银行保持稳定性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邹晓梅,张明,高蓓.资产证劵化与商业盈利水平:相关性、影响路径和危机冲击[J].世界经济,2015(11).

  [2]高蓓,张明,邹晓梅.影子银行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的影响——以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例[J].经济管理,2016(06).

  [3]李悦,冯先宪,倪志凌.资产证劵化对商业银行微观审慎监管的影响——基于流动性的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10).

  [4]刘吕科,王高望.资产证劵化、非同质投资者和金融稳定性——一个理论模型[J].国际金融研究,2014(12).

  作者:张安扶

  推荐阅读:《证券法苑》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主办、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法学学术集刊,致力于繁荣资本市场法治研究,弘扬资本市场法治理念,促进资本市场法治建设。自2009年9月创刊以来。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资产证券化会给银行带来哪些风险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gjixue/4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