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经济学发布时间:2012-08-20浏览:次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容和分类,并就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内容;潜力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elaborates the cont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prefectural region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 and analyzes the potential of the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 the county territory economy; development; content ;potential;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就是说县的发展稳定,是整个国家发展稳定的“基石”所以说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质量面临许多问题,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县域经济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和资源依赖型特征,使其发展受到局限。随着资源稀缺度的增加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传统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如何结合实际,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就显得至关重要
1.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容和分类
1.1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道路的理论总结,是对不同类型县域经济成功发展的条件、优势、途径、措施、效果等方面的高度概括。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并贯彻实施,就会形成县域经济特定的发展模式。因此也可以说,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就是某一县所选择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县特色的县域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它主要有一些因素构成:
1.1.1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产业构成,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县域产业结构,就是指县域经济由哪些产业构成,各产业所占比重大小及其相互联系。由于各县情况差异,资源不同,产业结构的转换及其特征也有区别,它成为区别不同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标志。
1.1.2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也构成区别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同的县域经济发展往往在所有制结构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有的模式表现为以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国有、集体、个体以及外资经济成分的混合所有制;而有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则表现为个体所有制占较大比重的国有、集体、个体和私营经济并存。
1.1.3技术结构
技术结构是指生产经营中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状况,即先进技术和装备、中间技术和装备以及传统技术在生产中的构成状况和所起作用。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县的技术水平和状况不可能一模一样,它也成为区分不同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标志。
1.1.4市场结构
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有商品交换就有市场,要发展商品经济就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有的县域经济发展以国际市场为主,有的模式以面向区域市场或国内市场为主。
1.2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类是以县域经济所拥有的优势为依据划分县域经济的类型或模式,可能更有现实针对性,至少对于产业竞争优势的培育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我们把县域经济分为四类,即工业带动型县域经济、农业带动型县域经济、服务业带动型县域经济和活力经济型县域经济。这种分类法尽管把着眼点放在县域经济的优势描述上,但也内在地包含了劣势的分析。
1.2.1工业带动型县域经济
工业带动型县域经济是指第二产业已占主导地位的县域经济。主导地位不仅是指第二产业增加值在该类县域生产总值中占较大比例,也指第二产业的就业者在县域就业岗位中占绝对大比
1.2.2农业带动型县域经济
特色农产品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外向型农业带动了许多农民依靠农业致富,也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农业及其延伸产业的发展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1.2.3服务业带动型县域经济
随着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将成为未来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服务业带动型县域经济不是指服务业在整个县域经济比重中占绝对大比重,而是指通过服务业的发展来带动县(市)域经济三大产业全面进步的模式。
1.2.4活力经济型县域经济
活力经济是指符合某一区域内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资源优势和特点,具有较强经济活力、可持续发展、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经济模式。它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布局、经营模式、组织形式、战略规划等要素的统一体。
2.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分析
经济发展潜力是对经济发展的内在优势进行推断和分析的过程,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综合判断。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区域发展潜力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区域发展潜在的支持要素来看,分析区域发展潜力离不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生态环境承载潜力、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潜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四个方面的指标。这四个方面是相互制约、互相促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现实表现,区域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空间就大。区域环境承载力就是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提升的
最大限度,区域经济发展潜力要以区域环境承载能力为限。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社会发展潜力也会决定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2.1青阳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的优势
2.1.1青阳县域内拥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我县位于皖南山区北部,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共7类36种,其中方解石、石灰石、白云石等俗称“三石”的非金属矿资源,因储量大、品质优享誉海内外。另外,地理位置优越,我县处于“两山一湖”腹地,其中国家5A级风景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雄踞境内南部,旅游业发达。等等,依托这些独特的资源优势,我县发展特色产业前景广阔。
我县地处“两山一湖”枢纽位置,山清水秀,风光秀丽。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来许多名人墨客揽胜吟唱,李白、刘禹锡、杜牧、王安石、苏辙、 滕子京、岳飞等都曾驻足于此并留下大量咏赞青阳的诗篇,现在古文化遗址120余处。依托这些独特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是促进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重视旅游产业、开发旅游资源,打造青阳特色旅游品牌,使旅游业成为实现全县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
2.1.2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方面·····
我县11个乡镇总人口数为266373人,劳动力136050人,占农村人口的51.07%,其中转移劳动力总数61228人,女性28110人。
2.2青阳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劣势
2.2.1首当其冲的劣势是县域经济总量小
2.2.2环境承载的潜力有限。
目前,青阳生态环境比较优越,但是,自然环境条件越好的地区,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就越大
2.2.3青阳县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这与其产业结构特色不鲜明,与省内外其他地区存在较大的趋同性有关。因此,今后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等约束力度将更大,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
将更迫在眉睫。
3.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3.1优化经济环境
要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县域经济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大市场、大竞争之中,经济环境的优劣成为赢得市场、赢得竞争、赢得机遇的关键。只有着力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展服务领域,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
3.2加快城镇建设
要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从城乡发展的格局看,经济腾飞的龙头在城市、在集镇。从我国的实践看,沿海发达县市,近十几年来小城镇发展很快,形成了一个个密集的城镇群,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实力和活力。因此,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要做强城镇经济,积极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引导生产要素向城区集聚,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
3.3调整经济结构
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工业调整,要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做出特色和精品,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产业调整,要加快构筑以县城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农村小集市的三级服务体系,重点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产业。县域经济发展有赖于县域产业发展,县域产业发展又有赖于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因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乃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持续升级其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的内驱力。因此,青阳县域要在稳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要通过二、三产业的扩大发展,逐步减弱第一产业的比重,进而提升附加价值增幅,促进经济结构向典型的“二三一”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3.4培育特色经济
要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从区域竞争的形势看,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就是竞争力。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亮特色经济。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产”、“一村一品”。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结合本地资源状况、交通区位,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的新路子。
3.5壮大民营经济
要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要抓住城市产业转移的机遇,要瞄准农产品加工业的方向。当前,要继续做好“抓大、促小、带中间”。抓大,就是引导规模企业,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民营经济,支持农村合作组织、农民协会、经纪人向企业化管理和经营转变,壮大民营经济规模;带中间,就是推动中小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一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
3.6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要把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可以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具备城镇生存本领,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并为城镇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消费市场;通过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可以使更多的农民具备创业的技能和胆识,推动民营经济的百花齐放。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这个问题上,要动真心,下真功夫,出真成效,这样县域经济中最核心的因素———“人”的活力就被激发出来了。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析县域经济发展路径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gjixue/4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