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论文刊发探析农业经济新发展管理的措施及意义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经济学发布时间:2015-05-09浏览:

  摘要:由于科学技术正处于发达中还未完全发达,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很低。对于大多数资源来说,短缺问题并不突出。例如,直至19世纪人们还认为森林是砍伐不尽的。因此,在这一时期,劳动力是主要的争夺对象。有了劳动力就能开发资源,发展经济,获得财富。古代许多战争的目的就是掠夺劳动力——人口,而西方贩卖奴隶的活动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从政治制度来看,集中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央集权的中国和法国曾分别是亚、欧大陆上劳动力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

  关键词:农业经济,经济市场,经济学论文范文

  农业经济一直持续了几千年。在这一经济阶段中,人们采用的是原始技术,使用的是犁、锄、刀、斧等手工生产工具和马车、木船等交通运输工具,主要从事第一生产——农业,辅以手工业。在这几千年中,尽管科学技术有所发展 ,生产工具不断改进,但在工业革命之前,这种生产格局没有改变。这时的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因为从总体来看,人的智力方面的差别不太大。据统计,在低机械程度条件下,劳动者的体力支出和智力支出之比是9:1。

  同样,土地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它也成为争夺的对象。从最初来看,水美田肥的地方就成为经济发达的地方,所以就有了经济发达之后的诸多文明之地:如印度河恒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黄河流域等。就整个世界而言,生产的分配主要是按劳动力资源的占有或通过体地占有的劳动力资源来进行的。

  在农业经济阶段 ,广大人民的生活十分贫苦,缺衣少食比较普遍,不能抵御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危机。教育很不普及,文盲占大多数,人才难以流动和发挥作用。

  1农业总部经济的概念、特征与发展条件

  1.1农业总部经济的概念

  根据赵弘(2003)研究员关于总部经济概念和特征的描述,农业总部经济就是国内外农业企业或农业产业相关企业的总部在某一区域相对集聚以及所产生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农业总部经济不是简单地建立农业总部大厦,更不是简单的农业企业集聚,而是优化农业产业链中生产资料、科技、市场、信息等各种要素的有机组合,且是以人为核心的经济形态。农业总部经济对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形态向价值链高端转移,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增强区域农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提升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高佳青和章鸣,2010)。

  1.2农业总部经济的特征

  1.2.1集聚性

  是指一定数量规模的农业企业在某一区域内进行资金、生产、贸易、人才和信息的集中运作,并通过产业链和市场链扩展自身发展空间。企业集聚有助于政府集中财力、物力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配套相应的服务和政策,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还能促进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实行差异化发展,避免恶性竞争。

  1.2.2知识性

  农业企业总部的研究开发、营销管理、战略决策、金融结算、法律事务等均属于高密集的知识性劳动。知识性体现了农业企业的“创造”而非“制造”,也是区分传统农业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标准。因此,农业总部经济实质上是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产生经济效应的一种经济现象。

  1.2.3层次性

  农业总部经济按照区域可分为全球农业总部、地区农业总部和国内农业总部;按照分工性质又可分为研发农业总部、营销农业总部、行政农业总部等多个层次。不同层次划分是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条件来确定,因此更有利于当地优势资源的发挥。

  1.2.4延伸性

  农业总部经济不仅加深了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经济联系,还促进了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并实现了知识性服务业向一般性服务业的延展。

  1.2.5辐射性

  农业总部资源充足、技术先进、信息发达、人才聚集,而位于周边的种植养殖基地、加工基地等生产条件相对落后、信息滞后、人才缺乏,因此可通过农业总部一种植养殖基地、加工基地链条,实现中心城市的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资源向落后地区辐射,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1.3农业总部经济的发展条件

  农业总部经济在一个区域内的形成除了要求该区域具有明显的农业资源优势外,还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第一,要求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研发、服务的农业企业或农业产业相关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并在某一区域集聚;第二,要求各农业企业总部的工商注册必须在某一区域,税务登记也要求在同一区域;第三,要求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在区域外,并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第四,要求区域经济影响力比较大、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健全、人力资源充足、政策环境良好等。

  2农业总部经济的研究理论

  2.1农业区位理论

  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是农业区位理论的创始人,其农业区位论专著《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农产品揭示了农业生产方式空间配置的基本原理: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体积大的作物,或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随着与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价格而言运费低的作物。在城市周围将形成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根据农业区位理论,农业总部经济位于同心圆结构的中心,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充足、技术先进、信息发达、市场需求大,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区域布局,能有效实现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的最优空间组合,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2梯度推移理论

  梯度推移理论认为: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存在产业梯度和经济梯度,存在梯度地区技术经济势差就势必存在技术经济推移动力,进而促使生产力的空间推移。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由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再向落后地区推进,处于高梯度地区的产业就会自发地向低梯度地区转移。因此,在农业总部经济发展模式下,以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梯度分布为基础,将高梯度地区视为拥有以加工业、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城市或发达地区,低梯度地区则是以传统农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农村及不发达地区。通过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持续转移农业科技成果、新优品种、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等,实现高梯度地区的市场、信息、技术、人才等区域资源向低梯度地区辐射并带动其经济迅速发展。

  2.3增长极理论

  20世纪5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率先提出了增长极理论,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进而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终极影响。该理论将经济系统空问结构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中心区发展条件较优越,而外围区发展条件较差,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各生产要素从外围区向中心区的净转移。增长极理论揭示了农业总部经济模式下的企业集聚效应,即企业将向区位优势明显和技术、市场、信息、人才等资源优势突出的区域经济中心转移。同时,由于农业总部经济具有很强的辐射功能,将对整个地区的农业产业链产生拉动效应,也将吸引更多投资进入该地区,促使该地区经济进一步增长。

  2.4中心外围效应理论

  中心外围效应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若干区域之间会因多种原因使得个别区域率先发展起来而成为“中心”,其他区域因发展缓慢而成为“外围”。“中心”与“外围”之间存在不平等的发展关系。总体上,“中心”居于统治地位,而“外围”在发展上依赖于“中心”。其中,“中心”存在着对创新的潜在需求,而创新又增强了“中心”的发展能力与活力,并在向“外围”扩散过程中巩固了“中心”的统治地位。在该理论下,农业总部经济形成中心区域和外围合作分工的关系,利用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经济产业组织结构创新,对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与集聚。即发达地区依靠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而周边地区依靠地价、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优势互补,以获取稳定的收益。

  3南宁市发展农业总部经济的优势分析

  3.1具有雄厚的农业产业基础

  发展农业总部经济的首要条件是该区域拥有丰富农业资源。广西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也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特色资源非常丰富。糖料蔗、桑蚕、木薯、秋冬菜的面积、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优质稻、香蕉、柑橘、食用菌、中药材等多个产业位居全国前列,水牛奶、大蚝、黄羽肉鸡产量均排全国第一,对虾产量排全国第二,罗非鱼产量排全国第,家禽饲养量排全国第四。201 1年广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23.37亿元,占广西国民生产总值(1 1720.87亿元)的28.35%。这些雄厚的农业产业基础为南宁市发展农业总部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3.2拥有一定数量规模的农业企业

  目前,广西拥有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1371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l家,自治区级186家,市级824家。南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47家,其中自治区级37家,占全区的19.9%;国家级l4家,占全区的45.2%,均位居全区第一。以正在发展的南宁一东盟农业科技开发企业总部基地为例,就汇集了广西植物组培苗有限公司、广西明阳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皇氏甲天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亚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

  3.3具有农业人才聚集和研发优势

  南宁市作为广西首府,汇集了全区最优秀的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人才专家队伍。广西农业科学院作为区内最大的农业科研单位,拥有在编科技人员1000多人,设立有水稻、甘蔗、玉米、西甜瓜等60多个研究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400多项,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广西作物学科人才小高地等一批高起点的科研平台。广西大学农学院拥有各级专家190多人,设立有作物栽培与育种等5个教研室及农学、植物保护等4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点和8个学科硕士点,每年为社会输送一大批农业人才。此外,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畜牧研究所、广西兽医研究所、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校在农业科研与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这些科研院校均位于南宁市高新区(南宁一东盟农业科技开发企业总部基地所在地)周围,为促进农业科研院校与农业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3.4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高度集中

  根据农业总部经济发展的第三个条件,要求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在南宁市外,并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如糖料蔗方面,钦州、防城港、北海、贵港、崇左、来宾、南宁、柳州、百色、河池等十大主产市的产蔗量约占全区的98%,其中33个优势县(市、区)占广西糖料蔗的85%;桑蚕产业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贵港、河池和来宾等市,其蚕茧产量占全区产量的90%以上。桂北、桂中、桂东南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优质稻生产区;桂北柑橘产业带,桂南荔枝、龙眼、香蕉产业带也初具规模;桂东逐步形成了瘦肉型猪和三黄鸡产业带,桂西逐步形成了肉牛产业带,桂南逐步形成了高效水产品和家禽产业带。此外,南宁市周边还有一大批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是广西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超过1.20万ha;江南区苏圩镇和延安镇的西瓜种植面积稳定在0.97万ha以上;百色市田阳县是番茄种植大县,种植面积达1.47万ha。这些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高度集中,为南宁市发展农业总部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3.5具有突出的地理区位优势

  南宁市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是环北部湾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是我国面向东盟国家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也是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南宁市交通运输网络健全,南友高速公路、桂海高速公路、南百高速公路、都南高速公路、广昆高速公路等均从南宁市经过;市内有湘桂、黎湛、南防、南昆等铁路干线,北与全国各干线相连接,向东可达湛江、广州,向南可达钦州、防城、北海,向西南可至越南河内。根据广西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2020年),南宁市将建设6条高铁,即南广高铁(南宁至广州)、柳南城际铁路(南宁至柳州)、南钦高铁(南宁至钦州)、云桂高铁(南宁至昆明)、金南铁路(金城江至南宁)、南凭高铁(南宁至凭祥)。此外,南宁市被联合国授予人居环境奖,为发展农业总部经济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3.6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将广西打造成“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提出将南宁作为一级城镇建设区,发挥首府中心城市作用,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工制造业等。《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建设以南宁为核心的北部湾城市群,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和网络化发展,建成全国重点城市群。优越的政策环境为南宁市发展农业总部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南宁市发展农业总部经济的思路及措施

  4.1发展思路

  南宁市发展农业总部经济的整体思路就是:在南宁一东盟农业科技开发企业总部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南宁农业总部大楼,搭建农业总部经济发展平台,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集聚,提供配套的政策、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服务;通过鼓励农业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先进技术创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知名品牌等途径发展强队农业;坚持以技术、管理、品牌、销售等要素为依托,通过在外围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分公司、子公司等形式,积极外拓发展空间。即通过创新思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总部、强队、精品、休闲与服务农业一体化,促进南宁市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4.2对策措施

  4.2.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制定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符合集聚条件的农业企业给予贴息、补助、担保、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将符合贷款条件的重点农业企业列为信贷优先支持对象。设立农业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将农业科技创新基金主要用于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并在政策、技术、人才、投入等方面加强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扶持。

  4.2.2保障农业总部企业用地出台农业总部企业

  用地保障政策,将农业总部企业用地优先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做好总部企业用地的规划选址,建设省级或国家级农业总部基地,吸引知名农业企业进驻。发展总部农业经济,其农业企业在区域中心的外围需要更多土地资源用于建设生产、加工基地等,即需要地方政府给予大力配合,特别是在土地征收、租赁等方面,必须处理好与土地所有者之问的矛盾,通过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来保障农业总部企业用地。

  4.2.3积极为农业总部人才提供服务

  采取举办专场招聘会或组团赴外地招聘等方式引进农业总部企业所需人才。提供专项服务。此外,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建立农业总部人才发展基金;完善农业总部企业各层次人才培训体系,积极为农业总部企业各类人才提供相应的岗位培训;为农业总部企业聘用的外地员工提供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的便利。4.2.4支持农业总部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鼓励农业总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鼓励引进外资,引导农业总部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合资合作、发行债券、引进创业基金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4.2.5健全完善农业总部经济服务机制

  建立政府和企业联席会议制度与沟通机制,协调各方关系,统筹农业总部经济相关产业配套,对农业总部经济的发展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规范管理行为,建立农业总部企业审批事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和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健全完善信息网络,及时提供便捷、畅通的信息服务。定期向农业总部企业发布国家、省、市发展规划政策与重大改革措施及项目投资等信息。

  4.2.6加强高素质农业综合性人才培养

  整合利用农业科研院校和大企业集团的优势资源,以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为依托,加强高素质农业综合性人才培养,建立以人才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为农业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农业经济论文刊发探析农业经济新发展管理的措施及意义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gjixue/30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