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经济学发布时间:2014-11-01浏览:次
摘要:城市定位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从客观上来看,城市定位要从国家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若干重大决策出发,结合城市的历史变革情况、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社会文化特点,注重城市原有产业结构与布局以及城市腹地经济情况,形成城市特有的功能。城市定位就是要在分析和研究城市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的发展模式、发展方向、发展空间及经济结构布局进行规划,这也是城市定位的价值所在。要避免以邻近的竞争对手城市为参照进行城市定位构思,否则可能因忽略城市间一定程度的差异性而导致方向性错误。从主观上来看,城市定位过程的较强的规范性使其不可避免得受到理论思想和研究方法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城市定位必须遵循科学论证、实践指导的原则,必须尊重现状、展望未来。以理论为依托,立足于现实,把主观与客观有机地结合起来。
丽水市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主要在森林、矿产、水能三个方面。丽水被称为“浙南林海”,其林业用地140万公顷,林木积蓄量3994万立方米,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市共有矿产57种,其中莹石、叶腊石、沸石储量较大,因此丽水矿产资源在全省来说是比较富有的,有待于技术开发与资金投入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丽水市六大水系的发源地,270多万千瓦的水力资源通过水电装机作为调峰用电,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丽水地区的相对富集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被称为“资源小省”的浙江省中的“资源大区”,也成为浙江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腹地,浙闽两省结合处。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分东阳东乡置括苍县,建处州,设括苍;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永嘉郡为括州,括苍、丽水二县属括州,丽水之名源于此时。后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改括州为处州,改括苍县为丽水县。此后,丽水县名一直未变。2000年丽水撤地设市,下辖一区一市七县(莲都区、龙泉市及青田、缙云、云和、庆元、遂昌、松阳、景宁7县),其中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然而,从产业结构的视角来看城市化,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首先,丽水的农业产值高,但现代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主导产品规模偏小;农业科技投入少,技术装备和创新能力差。由于远离大中城市和交通落后,各种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的市场开发滞后,并与风景旅游景点开发相互脱节,难以吸引大量外来大资本的投入开发。其次,丽水的工业化程度低。工业产品规模小、档次低,基础较为薄弱中国学术期刊网。第三,丽水的第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工业化程度低使得丽水较高比重的第三产业并非建立在高度工业化的基础之上。由于工业化滞后无法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使之转入第三产业,而工业化的滞后又制约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表现为后劲不足。此外,丽水市的发展还面临着大力推进工业化、加快经济发展与加强自然环境资源保护的矛盾。丽水市自我发展能力的不足使得其经济水平与省内其他城市的差距正在拉大。因此,明确丽水的城市定位,加快其城市化发展进程,是发展地区经济,缩小地区间差距的必由之路。
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城市化发展不能滞后于工业化发展的一定阶段。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推进城市化有利于增强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质的转变。丽水地区在产业发展阶段中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规模程度低,地级中心城市突出不明显,是浙江省典型的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与发达地区相比有着不同的演进路径。其城市化过程不仅能促进人口集聚,更有利于推进加快信息、资金、人才、土地、劳动力生产要素和产业的集聚,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产业规模效应,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为此,丽水市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思路,提出了人口再分布和产业集聚的思路和措施。同时抓好丽水中心城市地市共建,强化中心城市功能,通过提出并实施全市“一中心、两片区、三等级”的城镇发展体系,突出中心城市,完善城镇布局体系。 在促进人口集聚方面,丽水市实行“内聚外迁”政策,实施人口再分布工程。一方面适应山区人口再分布趋势,因势利导,引导人口、产业等要素向城镇集聚,减少农村人口。另一方面实施劳务输出,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和档次,扩大劳务输出的规模。
在认识如前所述问题的基础上,丽水市政府在城市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总体目标和定位,要使丽水生态优势这个最大优势发展为区域竞争优势。这一目标抓住了丽水市的本质和特色,形成了很好的定位。丽水的发展面临着既要培育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要建设成全省生态屏障这个双重任务,“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的“三市并举”发展战略是丽水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发展选择。“生态立市”,强调的是要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工业强市”则强调将新型工业化作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重点;“绿色兴市”, 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体现丽水城市个性特色, 发展绿色产业。“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将生态作为立市之本,大力发展生态型产业,实现丽水缩小与省内其他城市经济水平差距的跨越式发展。
生态型产业是指按生态经济有机整体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发展现代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使经济结构的改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与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能符合生态系统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的产业。丽水市作为浙江省内欠发达地区,其生态型产业的选择具有天然的条件和独特的优势。
在促进产业集聚方面,丽水市强化产业功能培育,以城市产业集聚为基础,增强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突出工业化和市场化。一是加大“三区”建设力度,以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载体;二是大力发展各类市场,尤其是要素市场;三是以信息化促进城市化。丽水市以“三区”建设构筑城市产业基础,以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促进城市化,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与此同时城市化,丽水市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人口、经济的作用机理上。人口城市化对生态环境作用机理是通过城市人口的生产生活消费所排放的废弃物来实现的。随着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数量的增加,城市人口总量在增长过程中导致生产数量和生活消费数量的提高,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大。与此同时,城市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和城市废弃物的排放增大,呈现出对生态自然环境的压力。反之,城市人口集聚规模程度低则人口城市化水平低,中心城市突出不明显。
经济城市化对生态环境作用机理体现在工业生产过程和城市非农用地的扩张过程中。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是城市化演进的持续动力。在城市化产业集聚的过程中,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同样涉及到资源与能源的大量消耗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城市经济推动城市空间的扩张,表现在各个产业部门对城市土地的不同要求。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出现城市用地缺口,导致非农用地和农业用地及原有的自然生态土地的争夺,进而削弱必要的生态支持能力。反之,城市化产业集聚水平低则经济城市化水平落后,城市化进程缓慢。
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化,对城市化具有反馈作用。城市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所产生的扰动改变了原生生态环境,逐渐造成生态压力和环境压力的增大,进而使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增加,生产性投入减少。并在城市化过程中通过反馈影响到城市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的发展,进而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
因此,城市化的发展应该与生态环境的可承受程度相适应。在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更要探索适合本地区生态环境的产业培育和发展之路。这也是具有生态优势的丽水市建设生态城市和发展生态型产业的城市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依据。
丽水是浙江省的后发地区,工业化水平较低,却较好地保持了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这也正是发达地区花费巨大的代价也难以恢复的。因此,丽水要走一条适合于后发地区实际情况,不同于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成本低而又能带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即生态效益型经济发展的路子。在这具有特色路径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缩小与省内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
生态农业在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中要求实现农业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使农业注重质的提高,完成农业战略性调整的转变。推动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凭借丽水优越的生态环境,全面实施农产品绿色行动计划。建设现代化生态农业园区及无公害、无污染、高效优质农产品基地,同时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要引入循环经济理念,重点组织推广“猪—沼—作物”、沼液浸种等农村能源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立体农业,加强农村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中国学术期刊网。
旅游业是高关联度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丽水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具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朱土兴教授认为,把丽水建设成为具有较大吸引力的生态旅游城市,意义在于其是推进生态效益型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丽水特色城市建设的理性选择,是丽水中心城市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按照“北承沪杭金、东接甬台温、突破点线面、融入长三角”的总体思路,丽水的旅游业必须积极地融入长三角旅游圈,充分发挥丽水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打造“秀山丽水、浙江绿谷”品牌城市化,构建形成以大景区为核心的旅游市场体系和各具特色的旅游功能区,开拓生态旅游市场,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使丽水成为长三角地区独具魅力的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生态工业的发展注重强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并重,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三统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努力构建低消耗、少排放、多循环、可持续的经济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革新,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项目,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职称论文发表网论述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的新改革制度应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gjixue/17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