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福建省港口可持续发展的冷思考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经济学发布时间:2014-07-31浏览:

  近10年来我国港口建设取得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各地经济发展,但同时加剧了各个港口之间的竞争。目前,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持续走弱,加上我国正处于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阶段,港口吞吐量增长乏力,港口竞争从唯“量”转向重“质”。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拥有丰富海岸资源及对台优势的福建省,将如何面对这一局面呢?

  【摘 要】 受全球经济持续走弱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港口吞吐量增长乏力,港口之间的竞争日趋剧烈,因此需对正处于快速发展状态的福建省港口进行冷思考,阐述港口概况,分析港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开发过热和发展理念存在误区,提出确保福建港口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适度超前开发,匹配本省经济的发展;大力提升港口软实力;坚持错位开发,加大整合力度。

  【关键词】 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福建港口,可持续发展,软实力

  1 福建省港口概况

  1.1 泊位及货运情况

  “十一五”期间,福建沿海港口码头吞吐能力达3.2亿t,集装箱吞吐能力近1 300万TEU。2011年末,福建省港口拥有码头泊位540个,其中万t级及以上泊位129个。2012年新增生产性泊位16个,货物吞吐能力达2 000万t以上。2011年,福建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7 278.95万t。

  1.2 投资开发情况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港口完成投资超过亿元。2011年,全省水运工程完成投资元。2012年上半年,全省港口航道完成投资约47亿元。

  1.3 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福建将力争完成港航投资元,2015年实现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万TEU。[1] 根据《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08�2020年)》,到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超6亿t,形成3个亿t大港,集装箱吞吐量达万TEU。

  2 福建省港口开发的主要问题

  2.1 港口开发过热

  判断港口开发是否过热,取决于货运量与吞吐能力的关系,而货运量主要与本地区经济总量、产业状况、经济腹地及中转量有关。

  2.1.1 货运量

  (1)经济总量偏小。虽然近几年福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11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为亿元,201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1.3%,但福建地理位置特殊,处于有发达经济的长江三角洲与有活跃繁荣市场的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圈边缘,经济发展空间有限,且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财力、经济外向度和人均GDP等指标上与我国东部其他省市差距较大(见图1)。2010年福建省经济总量为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69.3%,占东部地区经济总量的6.3%,仅分别为同期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和浙江省经济总量的30.3%,33.7%,35.0%和50.9%。[2]

  (2)产业的转移和升级。受用工成本、土地资源、财税等方面的压力影响,福建省传统的加工企业(如泉州服装、鞋帽等较低端的加工制造业)纷纷从厦门、泉州、福州等沿海城市转向内地或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地区。在产能过剩、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大幅上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压力下,传统的制造企业实行技术创新,主动进行产业升级,将自己的产品向价值链更高端的领域延伸,由“以量取胜”逐步向“以质取胜”模式转变。近两三年,厦门市一向占出口优势的传统产品服装鞋帽正被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所取代,这正是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体现。这一发展趋势将长期存在,而传统行业正是福建省的出口优势之一,必然带来出口增速的回落。

  (3)经济腹地有限。由于福建山多地少,加上历史原因造成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缺少发达的海铁联运、海陆联运等综合运输模式,长期以来港口腹地囿于本省境内,纵深腹地如江西、安徽、湖南等省,覆盖范围有限,大部分被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港口分割,如背靠长江三角洲腹地的宁波港2011年全年货物吞吐量就远超福建全省沿海港口的吞吐量。近几年福建通过开展海铁联运及在南昌、赣州、新余、鹰潭等地建设“陆地港”等措施来拓展腹地,2011年通过福建省港口进出的外省货物达1 101.18万t,但可以预计未来难以对福建港口货运量产生质的影响。

  (4)国际中转货运量。吸引国际中转货物是港口做大做强的策略之一,尤其是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如香港、高雄、釜山等均是国际集装箱中转大港。福建国际中转货运主要集中在厦门港,厦门港于2001年底开展此业务,2010年国际中转箱量为34.64万TEU,仅占厦门港总箱量的6%左右,比重太低。厦门港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不但无法与香港、高雄等港口展开竞争,甚至与周边的深圳、宁波、上海等港口相比也处于劣势,因此很难成为国际重要枢纽港之一,国际中转货运量不可能出现质的飞跃。

  2.1.2 港口吞吐能力

  “十一五”期间,福建沿海港口码头吞吐能力与货物吞吐量基本相适应,但集装箱吞吐能力超过吞吐量的32%,其中厦门港和福州港均超过50%以上[1],吞吐能力明显过剩。

  从图2可以看出,2006�2011年,福建省的GDP,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基本上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平均年增9.6%和10.8%。根据规划,2012�2020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将分别增长62.2%和188.7%,平均年增7.8%和 23.4%。随着货运量基数不断增大,原来的增长速率将难以维持,且根据分析,以上目标较难实现。如果仍按原规划开发建设港口,吞吐能力必然过剩,尤其是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

  2.2 发展理念存在误区

  2.2.1 盲目追求港口吞吐量

  港口发展理念不清,在港口开发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港口吞吐量,视港口竞争等同于吞吐量竞争。诚然港口吞吐量大小对于当地临港经济、贸易、就业和财税等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也是各地区开发港口、追求做大港口的主因,但对此带来的众多负面影响,如破坏当地环境、造成巨大的交通压力及土地资源紧缺等,考虑甚少。[3]这些陈旧观念阻碍了港口竞争力的提升。   2.2.2 建设偏硬件、轻软件

  建设急功近利。硬件建设只要大笔资金投入就见效快,容易出政绩,而软件建设投入大、周期长,业绩难以显现,容易被忽视。因此可以看到,近10年来,福建三大港群在泊位、航道及港区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除湄洲湾等一些起步较迟的港区外均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在信息化、通关效率及管理服务等软件方面水平较低。规划中三大港群均对港口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做出详细的规划,而对与其配套的软件设施的规划则较为笼统,缺乏细致的发展目标。

  2.2.3 以粗放式开发经营为主

  (1)粗放式开发。福建海域辽阔,可利用的岸线资源丰富,早期由于缺乏有效的统一规划,各港口纷纷新建或扩建泊位,形成重复建设,一方面导致布局不完善、泊位小而散、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造成宝贵的海岸资源浪费。规划将福建港口按“两集两散”目标来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重复建设,但也导致港口分散,且福建各港口间距离过近,相互竞争仍然激烈。

  (2)粗放式经营。过去各港口企业把经营目标放在规模和产能上,面对目前的微利时代,港口企业不得不向能提供全方位和个性化服务的精细化经营方式转变,但与之配套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高端人才等方面实力严重不足,限制了港口企业的转型。

  3 确保福建港口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 适度超前开发,匹配本省经济的发展

  港口的开发和利用应该与当地发展水平保持一个最佳结合点。根据福建省经济总量偏小、经济腹地有限、部分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国际中转货运量小等特点,全省港口吞吐量的增长速度必将呈现高位缓慢下降趋势,因此有必要对港口规划和开发进行重新审视,把握好码头建设节奏,适当降低开发规模和速度,必要时可缓建或暂时封存,仅需保持港口吞吐能力适度超前。港口吞吐量能力与吞吐量之比应保持在1.1∶1或稍大些,这样既能适应本省经济的发展需求,又能避免港口能力过剩造成岸线资源浪费,确保宝贵的海岸线资源得到高效的开发和利用。

  3.2 大力提升港口软实力

  港口之间的竞争已转向软实力的竞争。未来福建港口能否持续发展取决于自身的软实力,包括港口政策、投资环境、信息技术、科技研发能力、管理水平、生产效率等。[4] 港口软实力的建设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宽松的市场氛围、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优秀的人才,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些特点要求各级管理部门必须转变理念,将建设重心逐步移至软实力建设上来。

  一方面,力争取得各级政府的支持,为港口配套服务企业发展提供良好、宽松的大环境。举措可以包括:制定特定的政策便利,如土地财税扶持政策;投资审批权下放、简化或免除;大力引导和扶持航运融资、结算、咨询、保险,船舶交易、评估,海损理赔、仲裁,海运经纪等航运服务业发展;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预等。

  另一方面,努力提高港口现代化管理水平。船舶装卸效率的高低、在港停留时间的长短、港口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优劣是港口软实力的核心[4],这要求港口提高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及管理人员操作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现代定位、通信、识别、监控及自动化技术,为船舶所有人、货主等提供高效的装卸服务、快捷的通关服务以及其他便利的附加值高的航运配套服务。

  3.3 坚持错位开发,加大整合力度

  应从战略高度来科学定位各港口群的功能,逐步建立分工明确、功能完善的福建港口群。集装箱运输应以厦门港为主,其他港口不适宜再大力发展,可作为内支线港或喂给港;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方面,应重点支持湄洲港的开发建设,尤其是以石化为主的液体散货,其他港口可适度发展;厦门港应充分利用东渡邮轮码头壮大邮轮经济,将港区逐步建设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邮轮城;统筹发展对台滚装运输,为台湾矿石煤炭等大宗散货进口提供可行的中转服务。

  为确保错位开发的有序进行,必须加大整合力度。目前,厦门港的整合已见成效,也促使福州港和湄洲港整合的加速,接下来应考虑三大港口群之间的整合,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的大力支持。整合要有大局观,必须打破行政区域,平衡好各地利益分配,并要求所在港政府减少对整合的干预,选择“参与”的思路为整合提供土地、财税等优惠政策,通过参股方式共享港口发展成果。可考虑成立省港口管理组织,统辖全省港口的开发和管理,确保港口整合顺利进行。

  4 结 语

  福建省港口在我国沿海港口竞争中并无特别优势,只有加大加快三大港口群的整合、着力建设港口软环境及发挥对台优势,才能确保福建省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福建省沿海港口及内河水运“十二五”专项规划[EB/OL].(2011-08-25)[2012-08-01]http: //www. fjjt.gov.cn/ztzl/fjjt125/zxgh125/201108/t20110825_62714. htm.

  [2] 李鸿阶.福建经济发展差距与跨越发展战略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164-170.

  [3] 黄小彪.吞吐量热的冷思考[J].珠江水运,2011(11):32-33.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福建省港口可持续发展的冷思考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gjixue/1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