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 发表论文浅谈我国高校审计工作的管理模式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审计发布时间:2014-08-15浏览:

 

  在职研究生全称是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是指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为提高在职人员业务水平,培养业务骨干。通过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入学全国联考所招收的学生。培养的学生只有学位没有学历。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的身份,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一种类型。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在报名、考试要求及录取办法方面不同种类有所不同。是经过学校录取的正式研究生,获得与全日制相同的研究生毕业的学位。在职申请学位不是学历教育,申请人在获得学位后,只表明其在学术上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 水平,具有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的同等学力(学习能力的“力”),不涉及学历。此申请人的学历并没有改变,也不能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学位不等同于学历,取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必须首先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而取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现经常出现将学位与学历相混淆的现象,如有的人学历为本科毕业,以后通过在职人员学位申请取得了博士学位,这时,学历仍为本科,而不能称之为取得"博士学历"。


  论文摘要:结合高等学校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将绩效审计运用到高校审计中,形成独特的绩效审计——高校绩效审计。因此,我们可以把高校绩效审计定义为:国家审计机关或者高校内部的审计机构,根据其管理的需要,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指标,对高校的经济活动、资源利用情况以及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独立的分析、考量、评价,做出审计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以此来提高高等学校管理绩效的一种监督管理活动。

  一、高校绩效审计概述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绩效审计概括如下:绩效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及分析,并对照一定的标准对管理的现状进行评定,提出提高管理绩效的建议,促进其改善管理、提高管理绩效的一种审计活动。

  二、我国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一)是降低我国高校资金风险的重要途径

  在早期,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几乎全部由政府财政投入,但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经费完全依赖政府财政投入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经过多年尝试和探索,逐步形成了“财”、“税”、“费”、“产”、“社”、“基”等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机制,即以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取学费和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取杂费、发展校办产业、鼓励社会各界集资办学和捐资助学、建立教育基金的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新路子,使非财政性资金占高等教育经费的比例逐年提高,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同时,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很多高校都在进行改、扩建,而在改、扩建过程中发生了大量贷款。在这种趋势下,高校资金面临的风险加大,发展我国高校绩效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解决我国高校资金问题的必要措施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教育经费呈逐年递增趋势,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小,教育投资一直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而另一方面,高校教育经费的挤占挪用、损失浪费、使用效益不高的情况仍时有发生,一些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行为,例如盲目购置价值昂贵的仪器设备,盲目地进行攀比和追求高标准,对基本建设和修缮工程的设计不合理,导致进行反复的拆建等。在我国,高校的资金出现了投入不足与利用效率不高的双重局面,这就迫切需要在我国发展高校绩效审计。

  (三)是发展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大多采用传统审计的方法,把重点放在对会计账簿、会计资料的审查上。随着外部制约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账务表面的错误也变得越来越少。这就要求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由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另外,传统的财务审计一般是事后审计,不能直接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因此,作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向绩效审计方向拓展。

  三、我国高校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校绩效审计认识不足

  在我国,绩效审计这一概念提出的较晚,很多人对绩效审计的概念理解的不彻底、不充分,而关于高校绩效审计的概念更是一个比较新的理念。由于起步晚,概念新,很多高校领导认为高校这种非盈利的组织机构不存在经济效益的问题,也就无需进行绩效审计,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常规的内部财务收支审计就足够了。这种错误意识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绩效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要素,它是审计人员衡量﹑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优劣的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依据。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评价标准,是建立一套合理完整的高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我国对高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中评价标准的研究并不统一。首先,我国有关于高校资金的法律法规并不多,在开展绩效审计时,审计部门缺乏基本的法律支持。其次,对我国高校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并没有相关的说明和可参考的框架。1999年以来,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陆续颁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企业效绩评价标准》、《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等,为企业效绩评价工作的评价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对于高等学校的绩效审计,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体系,也没有相关的可操作性指导文件,导致我国高校的绩效审计工作难以推进。

  (三)实践与理论难以相辅相成

  高校绩效审计理论和其他理论一样,都是在不断讨论甚至争议中发展完善的,但与此同时很多问题难以形成共识,这会阻碍发展与完善高校绩效审计理论。高校绩效审计除了需要对实践进行总结,也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探讨。由于我国对这方面的资料缺乏,我们只能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但是,各国的国情不同,我们在进行应用时照搬别国的体系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在应用时,一定要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适当的修改。另外,对高校绩效审计理论研究的有限性,造成许多审计人员在进行高校审计时不知该怎样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实践和理论彼此不能配合,从而对高校绩效审计的发展更加不利。

  (四)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不能适应相关要求

  绩效审计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比较复杂,专业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所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泛。作为审计人员除了要具备财务、审计方面的知识外,还要精通相关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而作为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一般都是财会人员出身,虽然对相关的财务、审计的知识很熟悉,但是对于其他领域可能并不精通,因此,在进行绩效审计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能对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从而阻碍我国高校绩效审计的发展。

  四、我国高校绩效审计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审计宣传,树立绩效审计理念

  首先,重视对相关会计理论的研究,积极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议,对绩效审计的基本理论作一个明晰的概述,同时可以借鉴国外关于高校绩效审计的理论和方法。但是,我们不能照搬,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实际情况加以应用。

  其次,作为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要加大绩效审计的宣传力度,使管理层认识到绩效审计对促进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作为内部审计人员,要根据会计的发展趋势,加强学习相关知识,努力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从而使绩效审计在理论上加以推广。

  (二)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

  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国际经验,根据国外已有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努力构建一套科学而灵活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可以量化的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需注意的是,构建出的指标体系要在实践中可行,把其运用到实际评价中,然后反馈结果,把其中不适用的部分去掉,把遗漏掉的补充进去。另外,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

  (三)循序渐进地开展绩效审计

  目前,我国高校绩效审计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相关绩效审计的经验比较缺乏,在全国所有高校中同时进行反面、彻底的绩效审计是不现实的,因此,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我们应当找准切入点,从易到难稳步推进。在选择审计项目时,首先应选择那些规模小或资金用途比较明确、相关数据和评价指标比较容易获得的项目,例如办公经费项目等。其次,我们应当选择那些对学校效益影响大、急需解决的问题,防止资金流失。同时,要借鉴同行业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在相关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探索适应我国高校绩效审计的方法。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一是要选用复合型人才,提高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借鉴国外的先进知识,共同探讨高校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三是可以聘请一些专家来进行专门的指导。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在职研究生 发表论文浅谈我国高校审计工作的管理模式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ngjiqikan/shenji/15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