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机电一体化发布时间:2013-11-13浏览:次
[论文摘要]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机电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确保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具有可行性应采取的措施,即在教学结构上要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分离的界限,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融于一体,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同时,还要合理筹措建设资金,构建一体化实训教学场。
[论文关键词]高职 机电教学 一体化模块
一、一体化模块教学概述
一体化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是指在企业里学习实际操作和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平行进行,是企业训练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70%的时间在企业,30%的时间在学校。一体化教学是顺应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理论一实践一体化,即将课堂教学搬到实际操作室,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通过一体化教师的讲解、演示、巡回辅导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听、看、练等手法全面调动大脑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强调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强调以模块为基础的经验性知识培养。一体化模块教学模式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课程以模块的形式组织,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教材教案的一体化、教学组织过程的一体化。因此,一体化模块教学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机电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落后
当前,我国职教专业课教学的现状大多仍是采用传统的接受性教学模式,表现为盲目追求考证率,重书面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单一,缺少应变创新能力。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无独立主见,不敢想更不敢为,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无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陈旧,课程安排比较随意,科学性、逻辑性不强
许多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始终变化不大,许多陈旧过时的课程依然在开,比如电子技术中的家电维修课程仍然是晶体管电视机的原理,而一些新的课程却开不出来,比如数控技术方面的课程。这种状况显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高职目前开设的课程基本是按现有的教师情况来确定,“因人设课”现象非常明显。由于受到现有师资和实验实训条件的限制,课程设置和实施的系统性不强、科学性差,有的职院出现有什么样的教师才开设什么样的课程的情况,严重违背教育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
(三)实践教学内容不完善
我国传统的高职机电专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属于“三段式”课程模式。“三段式”课程模式一般把课程的开设顺序按照由基础到应用、由抽象到具体、由宽泛到狭窄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三段式”课程模式通常把课程分为三类,即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的特点是由最初的底部大,向上逐渐变小,形成一个金字塔状的课程模式。位于三角形底部的通常是文化基础课,其次是专业理论课,而位于顶部的是专业课。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也是参照早期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能力训练、应用能力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三段所构成,而且这些能力训练都脱离生产实际,实用性很差。虽然近些年来,各高职院校不断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不少院校的课程体系还是或多或少留存着传统模式的影子。由于传统的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所采用“三段式”课程模式存在着很大缺陷,它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机电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为这种课程模式把理论教学摆在了课程内容的主体地位,把实践教学摆在了次要的位置,这种“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与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的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及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能形成统一和协调的关系。
(四)一体化教学场所建设力度不够,缺乏仿真、实战效果
首先,校企合作表面化。从宏观上来看,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对参与高职建设的行业企业相关的政策支持,如在税收、基地建设贷款等优惠政策,造成企业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强。从微观上来看,校企合作没有得到高职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一些人认为只要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就可以确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导致校企合作只是“一纸空文”,处在“半有半无”状态,实训、实习流于形式,没有任何实际效果。其次,建设经费严重不足。由于本身的财力有限,实训场所建设经费严重不足,一体化校内实训室很难一步完善到位,最终造成了工位不够、实训设施设备不够充足、比较落后、机电软件缺乏仿真性等,根本没有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仿真训练效果:
二、确立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采取的措施
(一)机电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
1 合理设置机电一体化课程。(1)树立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确立适合地域经济发展的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目标由“知识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教学目标是学生个体以及他们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为此要研究学生的认识和学习规律,要使学生的各种学习任务与学生的学习规律保持一致。第二,教育导向要逐步转变为“企业专家导向”。传统的课程设计通常由教育部门来决定,由于角色和角度的约束,课程往往侧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易脱离市场实际。一体化本位课程则要求更多地听取、采纳机电行业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以更好地把握职业岗位现在和将来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第三,综合职业教育能力课程的中心是学生,教师将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和组织者。为适应个体差异,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进度。(2)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高职部分学生对纯理论性的东西接受困难,有的甚至对课堂和作业有逆反心理,他们对技能型的知识却很感兴趣。在课程设置时,应降低掌握纯理论知识的要求,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掌握相关知识。实践教学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和时效性。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包括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训练以及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要不断地充实实践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大量增加与生产岗位相近的实际操作性实训,减少传统教学中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使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综合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及操作能力。高职教育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毕业生直接面对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工作中担负着将他人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具体的产品,或将高等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基本任务。在教学中,要采用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在校内车间进行实训、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形式。
2 构建“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借鉴德国同类院校教学模式的基础,结合自身办学的条件,采取分段教学、模块训练型课程模式,逐渐由基础向专业发展,分基础教学、专业教学、专长教学、毕业设计与专业实习四个层面,基础学习和主体学习两个阶段应在整个三年的教学过程内,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模块不断线,这称之为“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体系(见下图)。实行分阶段进行实践教学、模块训练型课程模式,由基础向专业、专长最后到实践应用方面发展,专业技能的训练则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贯穿始终。
在此基础上,再将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核心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相互平行是指两套体系的教学计划相互平行,课程流程相互平行;相互融合是指课程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是指两套体系的功能相互交叉,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的落脚点相互交叉。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具备驱动、受动、调控和保障功能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转,从而实现目标。从实践教学最本质、最基础的要素出发,任何实践教学体系都会包括教师、课程与学生这三个因素,离开了这三个要素便不能称其为实践教学。从广义的概念来说,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由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条件支撑体系所构成的整体,在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中,各个亚体系既要发挥各自的作用,体现各自的功能,又要相互协调和配合,以实现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
(二)机电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方法
1 划分小组。小组人数以3~6人为宜,推选组长。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教师必须对学生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如对学生的思想表现、各科的入学成绩、家庭背景、性格爱好等都应心中有数。一般采用互补方式,如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相搭配,既有利于差生的转化,又有利于促进优等生的灵活变通;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相搭配,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相搭配,在各自发挥其优势的情况下,相互学习,使认知风格相互强化。
2 确定内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完成一项或几项具体的任务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从任务中引出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一项好的任务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关键,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融入任务中,使任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以便确定相应的任务。
3 布置任务。确定要完成的任务后,教师要向学生具体详细地讲清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认清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后,如果觉得对此力所能及,便自然愿意去完成。
4 学生实施。向学生讲明要做什么后,教师不能采取“放鸭式”的管理原则。教学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师,教学的指挥、调度仍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这一阶段,教师是“学习伙伴”“导航者”,学生在亲切友好、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知识、技能的意义构建。
5 评价结果。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展示其作品,进行讨论、总结、评比。各小组学生代表要依次对完成的任务发表见解,其他小组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由老师或小组负责人进行总结,最后由老师评价。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等,注意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兴趣。
(三)合理筹措建设资金
努力争取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努力争取各类企业的建设投资,可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各类企业的建设投资。如校内外实训基地由企业完全出资兴建,然后向高职院校开放,收取实训使用费用,有关院校按实训使用情况分担建设成本。
(四)构建一体化实训教学场所决策
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大力建设一体化教学场所。首先通过实训室模拟实训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其次通过校内基地完成机电职业能力训练,再次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机电岗位能力养成。
1 在实训基地仿真实训。校内实训基地应满足机电仿真实训f的需要,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再造校内实习、实训真实工作场景,使学生在校内基地进行仿真实践,切实培养其职业素养和技能。机电专业教师进行相应实训指导,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一体化培养。
2 在校外实训基地现场实训。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企业,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包括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两方面的真实的实践环境。由于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是顶岗培训,在各个实训项目中均安排了技能训练。通过有关设备及工具的使用,掌握本专业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并熟悉其原理、结构和性能等,为学生今后工作打下基础。另外,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仅能取得实际工作经验,还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个人综合素质。
此外,由于校外实训基地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业,学生所处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环境,执行的规范也都是职业标准,实习的项目均是学生今后要从事的相关职业及工作岗位,在这一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校外实训基地还应建立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在实习期间便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培养了职业道德和企业素质。另一方面,实训基地提供了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协作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工程素质形成的实践氛围。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关于高职实施机电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dianyitihua/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