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分析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22-06-08浏览:

  摘要:高中历史是高考科目之一,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的重要教学科目,但现阶段学生历史学习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背诵,课堂缺乏活力,且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下提出的教学改革要求,本文将从高效课堂建设角度入手,分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并为其提出师生良性互动,获得正向情绪体验;优化课堂问题,推动教学活动发展;鼓励学生辩论,发展学生多向思维,来实现高中历史课堂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

  高中阶段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家长、学生、教师、学校主要群体都对学习成绩十分看重,一考定终身的影视教育观念在家长的思想观念中影响巨大,部分教师也是以学习成绩评定学生的历史水平,对教师的教学考核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主要指标,导致唯学习论氛围严重,忽视了学生历史素养的其他方面,教学过程中历史人文性未受到重视,学生主体性未受到凸显,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推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改革,使其适应新时代下的高效课堂要求,本文进行详细策略阐述。

  一、师生良性互动,获得正向情绪体验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获得的情绪体验,则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及时互动,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课堂发言,并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反馈,可以为学生提供分享的平台,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反向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课堂问题,让学生在平等、尊重的教学活动中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解析、建构[1]。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经济与社会生活》一册中的《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一课为例,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全球扩张,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形成过程,及其影响。教师以提问作为课堂导入,“哪位同学可以回忆一下,工业革命对西方国家产生了哪些影响?”调动学生关于工业革命的学习记忆,从旧知出发,引入新知,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教师播放工业革命后世界贸易格局纪录片让学生观看,教师提问:“在纪录片中都讲述了哪些事情?工业革命后的贸易格局是怎样的?”在对纪录片的分析中,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经验支持。教师要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鼓励,并运用幽默化语言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让学生在被肯定、被认可的情绪中,增强历史学习自信心,开展历史教材自学活动。

  二、优化课堂问题,推动教学活动发展

  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知识思考深度,但传统的课堂提问缺乏灵活性,以教师预设问题为主,且这种提问是在教师主导下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思考方向受到限制,回答范围较为狭窄,作为启动师生互动的关键内容,优化课堂问题是推动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有效手段。教師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为学生设计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问题,为学生设定小组讨论问题,通过层层预设问题保障教学活动开展的系统性、科学性。结合学生课堂中的回答,学生展现出的兴趣,教师随机生成问题,将其作为预设问题的有力补充,推动教学活动的发展[2]。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文化交流与传播》一册中的《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一课为例,教师要开展学情分析,人类迁移活动之前的历史学习中,仅在古代经济重心难移里作为背景简略提到过,属于中国史内容,本节课中的主要内容是印欧人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但了解人类迁徙、区域文化的影响对学生的历史素养发展大有裨益,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打破传统教师提问,学生语言回答的僵化模式,以更加多元的形式展现互动,回答教师问题。如教师提问:“阅读材料内容,总结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几次重要的人口迁移?”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锻炼了资料阅读、分析、整合能力。教师也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请依据教材和资源内容,小组合作,绘制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以及欧亚游牧民族迁徙路线及区域,在此过程中,实现了学生合作、资料整合能力的培养,也实现了学生能力的融合。

  三、鼓励学生辩论,发展学生多向思维

  诚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认知理解角度不同,知识储备、思维水平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会产生差异,特别是对历史事件、认识人物的认知。历史学习中需要学生具备时空观念素养,跳出原有的思维逻辑、道德限制、对事物的理解,将自己投入到不同的时空中去理解历史。历史学习一方面是为了传承文化,另一方面是为了以史为镜,总结经验。文化是上层建筑,需要经济基础作为支撑,也反向促进经济发展,经济与文化间的能动作用决定了对文化的认知与传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无论是批判传承文化,还是对历史的认知,都需要在不断辩证中发展,教师可以从教材出发,选择具有争议性的人物或事件,让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实现对人物、事件的全面认知,从特定时空角度分析,也在辩论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思维敏捷新、逻辑性[3]。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一册中的《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为例,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皇帝,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为后世统一多民族国家维系,多民族国家思想的基础,但也不乏孟姜女哭长城,阿房宫赋等对其具有批判性的艺术作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走进始皇帝”为主题,开展辩论活动,让学生搜集相关材料,并对秦始皇的人物形象,以及行为进行辩论,结合不同时期的史料记载,对其有全面认知,并感受中华思想的演变历程。

  结束语:综上所述,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核心是转变思想观念,要让家长、学生、教师突破唯成绩论的思想壁垒,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空观念素养等多学生能力提升,未来发展的促进作用,将其观念由提高学生历史成绩转变为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并在此理念的支持下,探究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有效方式。构建良性师生互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学习探究氛围,让学生在对历史知识的辩论中,加深理解,探求联结,形成历史知识脉络,也让学生在辩论、探究、分享等活动中实现多方面的发展,感受历史学习的兴味,强化学生历史学习内驱力。

  参考文献:

  [1]杨爱琴.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构[J].学周刊,2021(35):145-146.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5.072.

  [2]张丽丽.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2021(41):186.

  [3]王微.构建新课改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启迪与智慧(中),2021(09):93.

  推荐阅读: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分析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6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