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社会学视角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22-03-17浏览:

  【摘 要】从组织社会学视角出发,将专业群视作一种社会组织,基于组织结构、环境与发展论,发现专业群具有生产功能、整合功能、载体功能以及治理功能。在组织结构上,专业群建设应兼顾静态性和动态性两种特征;在组织环境上,专业群拥有区域产业结构、高职院校功能定位等外部环境及师资队伍、实习实训资源等内部环境,其建设应主动适应内外部环境变革;在组织发展上,专业群建设同组织结构、环境变化息息相关,遵循“变迁力—分析需求—动态调整—评价机制”循环上升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群;组织社会学

  专业群建设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众多研究已从不同视角对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建设路径等进行了理性探讨,但总体上专业群为何而建、如何建设仍然缺乏理论层面的审思,而组织社会学为此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一、文献回顾

  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来看,专业群真正发展起来是从优质校建设开始的,其标志是教育部文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 —2018年)》的印发。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正式部署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明确提出要“打造高水平专业群,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可见,专业群建设进入新阶段,国家将其置于与高职院校建设同等地位。[1]

  以何种逻辑建群是专业群建设的首要问题。在实践领域,高职院校专业群组建逻辑大致有三种。一是产业链逻辑,即把同一产业链上的相关专业组织到一起。专业群的布局和调整以服务产业为目标,通过对某产业链应用型人才需求状况的结构化分析,构建与该产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专业群体系,形成链条式专业群。[2]二是岗位逻辑,即把有岗位关联的专业组织到一起。专业群主要针对某个职业岗位(群)进行构建,能较好地满足企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并按照岗位群变化动态调整专业群结构。[3]三是知识逻辑,即把有知识关系的专业组织到一起。将专业视为知识传递和生产的载体,专业关系的核心是知识关系,高职学校专业群的构建基于对知识关系的分析。组建专业群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因此,我们应更多地从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角度梳理知识逻辑。产业链、岗位等只是寻求专业群编组逻辑的线索,而非编组逻辑本身。[4]93

  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学者们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有学者基于系统论视角深入分析专业群和外部产业、专业群和专业、专业和专业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基于产业集群模式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组建逻辑。[5]也有学者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出发,将高职院校专业群视作一个教学生态系统,深入剖析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然困境并提出解决策略。[6]還有学者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结合具体实践案例,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内容和策略进行了深入探析。[7]

  从现有研究看,对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大多遵循从部分到整体的路径(“专业—专业群”),从整体到部分的研究路径较为缺乏。此外,关于专业群建设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为何组群、如何建群等缺乏理论层面的探讨。现代社会是组织的社会,组织无处不在。鉴于此,本研究从组织社会学视角出发,将专业群视作一种社会组织,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路径(“专业群—专业”),探讨其为何组群以及如何建群。

  二、结构、环境与组织发展:一个分析框架

  美国社会学教授戴维·波普诺认为,组织是精心设计的达成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组织社会学就是社会学中研究社会组织的目标、结构、功能、环境等因素的一个分支学科。专业群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结构、环境都会影响组织发展。

  (一)组织结构论:高职院校专业群的专业组合方式

  组织结构是一个组织系统内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间所确定的关系的形式,[8]105有静态和动态两种表现形式。静态性是指能够用组织图表现各个部分的位置关系,但不能显示组织的运作过程。动态性是指组织能够灵活处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专业群由几个专业按照某种逻辑和方式组合而成,其组织结构就是群内各个专业的联结方式。目前专业群的组织结构主要体现出静态性特征,上级部门按照建群时的组合方式发展专业群。然而按照组织结构的动态性特征,专业群应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在发展过程中须及时调整,灵活处理群内各专业的关系。

  (二)组织环境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内外部环境

  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它存在和发展的特定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其中,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一般环境和工作环境。组织的一般环境是指社会的客观环境,如组织所处社会的文化、技术、教育、政治等因素。工作环境主要指与组织目标达成直接有关的环境。专业群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技术升级转型等一般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同时,专业群建设作为双高计划的重要内容和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所在高职院校的功能定位以及对接的区域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等工作环境因素也影响着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见图1)。两种环境没有清楚的界限,随着组织的不断发展,二者也会不断变化、相互渗透。组织的内部环境一般分为战略层、管理协调层和技术层。战略层是组织的核心,直接与外部环境发生关系,通过下行沟通的方式将从外部环境获取的信息传递给管理协调层;管理协调层通过平行沟通将信息在各部门之间传递,协调组织各部门的工作,再通过下行沟通将信息传达给技术层;技术层在管理协调层带领之下按照信息从事生产活动。按照这一分类和运作方式,专业群建设的战略层是领导决策层,决定专业群的发展方向,负责专业群建设的顶层设计、管理及决策工作;管理协调层依据战略层制定的目标协调各专业,使各专业能够协同发展;技术层指的是决定专业群建设的直接因素,包含师资队伍、学生群体、实习实训资源、合作企业等,在管理协调层的统筹协调下,技术层各因素得到有效整合。

  推荐阅读:高职院校中水电管理制度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基于组织社会学视角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61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