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22-01-14浏览:次
摘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是指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教学,尝试运用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具体路径为:从数学学科属性和学生视角出发,认真研读教材,确定教学(设计)思路,据此有针对性地设计驱动性任务,利用任务驱动学生展开探究、完成体验。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是指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中,任务驱动的运用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和感悟的机会,促使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主动探究、实践、思考、运用,形成独特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笔者尝试运用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以下分享具体过程。
一、依据学习进程确定教学思路
任务驱动是一种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因而要契合教学(设计)思路。而教学思路的获得,首先要研读教材。只有读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及丰富内涵,才可以结合学情和教学经验产生合理的教学思路。“分数的基本性质”编排在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之后,是后续学习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及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不仅在单元教学体系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对学生后续的数与运算的学习有重要影响。仔细阅读教材,可以发现,教材虽然只呈现了两道例题(如下页图1、图2所示),却将学习进程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对折的方式把三张同样的正方形纸按照示意图依次平均分成2份、4份和8份,涂出其中的1份、2份和4份,得到1/2、2/4、4/8这三个分数。
第二层次,通过观察发现正方形纸涂色部分面积相等,得出这三个分数大小也相等,即1/2=2/4=4/8。
第三层次,通过观察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初步得出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规律:从左往右,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从右往左,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
第四层次,通过举例验证,发现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即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五层次,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结合具体例子沟通商不变的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关系,如1÷2=2÷4=4÷8=1/2=2/4=4/8等。
第六层次,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方法就是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即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
笔者以为,上述六个层次有两个可以适当拓展。第一层次,让学生按照示意图平均分,虽然给予方法的提示,但却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对此,可以通过准备不同的图形加以突破和改进。第四层次,让学生通过举例验证,发现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规律,有较大的待挖掘空间,可以细化为三小步:第一步,模仿举例,举例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第二步,用自己的方式验证,力求多元化,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第三步,用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相同的数要将0除外。
由此,我们基本上就厘清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丰富感性经验;通过观察和说一说,形成初步猜想;通过举例验证,体会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规律;通过补充“0除外”,完善规律;通过沟通,把新知(分数的基本性质)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商不变的性质);通过应用,增强对分数基本性质的感悟。
二、设计与教学思路相匹配的驱动性任务
教学思路是对学生学习路径的一种预设。如何让这种预设成为教学现实?教师需要设计与之相匹配的驱动性任务。设计时要根据任务权重决定任务的详略程度,权重小的任务设计得简易一些,权重大的任务设计得充实一些(如补充活动要求),让重要任务得到充分演绎,尤其要关注核心任务的层层推进。《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笔者从上述教学思路出发,设计了与之相应的七个任务。
任务1:请用3张完全相同的纸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几个相等的分数。
任务1是课前任务,要求学生在上课前一天完成。之所以让学生课前完成,有三点考量:一是课内时间有限,学生的操作不能充分展开,在课前完成可以让操作更充分;二是教材中预设的操作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课前完成,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意识,如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或圆纸片;三是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也是一种预习,可以为新课教学的深入打基础。
任务2:观察了同学们展示的这么多组大小相等的分数,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通过同伴的多样化展示,学生能够对每组分数中蕴含的规律有较为丰富的感性体验。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努力从正向和反向两个维度去分析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规律。借助实例,交流分享,互为补充,学生一般都能够用一句话来提炼他们初步發现的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任务3:根据我们刚刚发现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规律猜一猜,1/4还可能和哪些分数相等?
通过任务2初步发现的规律,只是一种猜想,是不是具有普遍性,需要验证。而验证需要更多的学习素材。举例说说14还和哪些分数相等,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次根据规律“再创造”的过程,他们会尝试把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从而得出多个相同的分数。通过交流分享,学生感受到,用这个规律可以创造出无数个相等的分数。完成这个任务,学生既“创造”了分数,又丰富了感性经验,加深对分子和分母变化规律的认识。
任务4:这些分数和14真的相等吗?你们有什么办法来验证这些分数的大小关系吗?(可补充出示活动要求:①选择任意两个分数,想办法验证它们是相等的;②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验证方法多。)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核心任务,旨在让学生通过使用多种方法验证规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同时,通过展示不同的验证方法,感受验证方法的多元,开阔学习思路。学生几乎都会想到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也有可能想到画线段图或利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计算分数值等方法来验证。
任务5:能用35=3×a5×a、2030=20÷a30÷a这样的式子表示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规律吗?为什么?
因为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再加上规律中的一个相同的数有很多,学生能想到可以用字母a来表示。大部分学生会认为这两个式子是正确的,少数学生会指出式子有问题——a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这项任务,旨在帮助学生明确一个相同的数不包括0(即0除外),从而使学生对分数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完整。
任务6:先计算1/2÷4、120÷40、1200÷400三个除法算式的商,再把这三个算式改成分数形式,你们又能发现什么?
利用三个有关联的除法算式,有效沟通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促进学生将新知纳入原有的认知体系,更深刻地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任务7:先自学课本例2,然后模仿例2把2/3、8/18、20/36、12/54化成大小不变、分母是9的分数。请写出相应的过程。
通过前六项任务,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已经充分领悟,可以轻松完成自学任务。此项任务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可以为后续的约分和通分学习做准备。
上述七个任务构成一个系统,其中任务3和任务4是两个核心任务:任务3重在让学生丰富感性经验,任务4重在让学生在验证中认同规律。
三、利用任务驱动学生学习
任务驱动是为了达成既定教学目的,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具体教学实践中,在上述七个任务的驱动下,课堂教学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以下重点呈现核心任务——任务3和任务4的教学过程。
(一)任务3的教学过程
师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适合这几组相等的分數,是否也适合其他分数呢?
生需要举例子说明。
师根据我们发现的规律猜一猜:14可能和哪个分数相等?
生分子、分母同时乘2得28,符合上面发现的规律。
师还有吗?
生4/16,分子、分母同时乘4。
生3/12,分子、分母同时乘3。
师依据这个规律,还能举出多少个相等的分数?
生无数个。
这里,教师引导学生用举例子的方法初步验证刚才发现的规律,验证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对所学规律的运用过程,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规律。事实上,学生能够主动验证规律,表明这个任务驱动效益大,已把学生卷入数学学习中。
(二)任务4的教学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选择的是哪两个分数?是怎么验证的?
生我们选择的分数是1/4和2/8。(展示折的验证方法,如图3所示)我们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了它们大小相等。
生我们选择的分数是1/4和4/16。我们用画一画的方法验证它们是相等的。(展示画的验证方法,如图4所示)14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4/16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16份,表示这样的4份。
生我们选择的是14和3/12。我们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商。1/4=1÷4=0 2/5,3/12=3÷1/2=0.25,因此它们的商是相等的。
师大家真厉害,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通过验证,我们就可以响亮地说:“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用折一折、画一画、算一算等方法验证了之前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可见,让学生去验证这个任务符合学生内心的需要,能够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清美,王俊.直观操作,让探究真实发生——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例[J].小学数学教师,2021(2).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任务驱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61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