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21-12-17浏览:次
摘 要 高职高专院校是培育工匠型人才的孵化基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事关技能型人才培养大局。本文立足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发展实际,基于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等原则,深入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判标准,具体涵盖了思想品德达标、专业技能过硬、用人单位满意、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自我认同等五个维度,并结合实际从德育创新、就业指导、学校重视和政府扶持等视角锚定了提升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路径设计。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立德树人
引言
高等職业教育是党和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的一项公共教育事业,是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途径,也是为我国培育工匠型人才的孵化手段。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导向,优化职业技术教育办学质量,势必能够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校企融合、技术积累、产业带动等方面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力资源动能。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日渐攀升,在人力资本市场中又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的特殊现象。作为现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要素,职业技术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实操技能训育,正是由于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使得近年来我国技术型专门人才的供给规模与结构得以改善。当然,以市场需要为培养目标的同时,还需重视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务须列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核心目标。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系统探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与提升路径,一方面能够丰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另一方面也能够切实提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解决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大学生综合素质相关理论研究。国内外学界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在不同的阶段得到了相应的补充和加强(汤顶华,2018)。[1]有学者指出,大学生综合素质包含德智体三大内容模块(张静,2018),[2]也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内涵丰富,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创新素质、拓展素质等(冯美红,2018),[3]还有学者从价值取向、法律意识、专业技能素质、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方面对其内涵予以补充(韩燕玉,2020)。[4]当然,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搭建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存在标准单一、内容片面、主体孤立、脱离实际、缺乏导向等劣势和测评方法欠科学、测评流程欠严谨、测评结果欠理想等问题(郭仿兰等,2019)。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理论研究。相较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主要是培养面向社会的技术型人才,其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势必与就业竞争力紧密相连(李一天,2018)。[6]现有理论认为,高职素质教育至少包括基础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发展素质教育等三个方面(李彦林,2017)。[7]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存在学习的积极性较低、缺乏完成目标的实际行动、主观意识较重、自制力较差等方面缺陷(陈翠玲等,2017),[8]通过系统性培训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显得尤为紧迫(赵龙根,2020)。[9]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取得了可喜的研究进展,但也存在一些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学界侧重讨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问题,而在高职高专范畴下的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亦需进一步关注;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问题已引起学界重视,有必要系统探讨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和提升路径,为构筑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体系提供全新视角与理论支撑。
2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
2.1 思想品德达标
德为先,术为本,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首当其冲就是对其思想品德的系统衡量。思想品德衡量需基于多重维度系统展开,拟从社会责任感、价值观、社会公德、个人品行等视角评价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所谓社会责任感是指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须在心理上对其他社会成员存有伦理关怀和义务,因为任何人都不能独自在社会上生存发展,需要同其他社会成员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交往,作为当代大学生,坚持道德高尚,坚守公平正义以及乐意为他人奉献就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大学校园是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高职高专院校须认真厘清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关系,着力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这是一项足以影响学生一生的心灵工程。
2.2 专业技能过硬
过硬的专业技能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训育的必要选项。高职高专院校须以增强学生职业技能为己任,重视在校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孕育,纠正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导向,形成崇尚专业技能的校园氛围。需破除“唯学历论”,形成重视专业技能培训的意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需要。就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而言,通过对自身专业技能的持续训育,能够积极拓宽灵活就业渠道,确保自身在劳动力市场中拥有难以被替代的技能条件,确保高品质就业。
2.3 用人单位满意
高质量就业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就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自身而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其受教育阶段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就用人单位而言,拥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化人才是企业获得内生发展动力是核心人力资源保障,因此,用人单位寄望于招聘到专业水平上乘、实践能力突出、职业素养优良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
2.4 师生关系融洽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当代大学生理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亲其师而信其道,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而言,在尊敬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也只有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才更乐于传授自身的知识与经验。维系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必要过程,一名连老师都不尊重和信任的学生,很难相信其步入社会后会对同事和领导尊重信任。
2.5 学生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混乱的人往往难以建立稳固的社會关系,自我认同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倘若一名大学生在经过数年高等职业教育后依然缺乏自我认同,那必然是大学教育的重大失败。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面对新时代的新职责时,必须树立坚强的自我认同意识,摸索和感悟各种校园和社会经历,不断明确了自身未来发展方向,在理想和目标的感召下实现从迷茫中的蜕变。
3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路径设计
3.1 推动德育技术创新
科学运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高职高专院校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在每一堂课中嵌入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和易于实施的思政元素,在传递专业知识的同时,着力提升学生的个人思想品德,孕育具备高尚思想道德的高素质人才。
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育人根本目标。在课堂教育中,教师是核心要素,需率先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思想素养,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育人根本目标,为学生思想品德提升作出积极示范效应。
充分运用数字化德育平台。德育教育不能止步于课堂教学,也不能受限于教师传递,应充分借助多种数字化传播渠道和平台,为高职高专学生打造全方位德育环境。
3.2 助力就业指导理念升级
督促学生形成高质量就业观。当代大学生存在就业观扭曲的问题,高职高专院校理应在日常教育中重视对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塑造,让学生对现阶段就业市场实际有更为客观理性的认知。鼓励学生脚踏实地并立足长远,抛弃盲目的幻想和好高骛远的想法,积极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为更好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多维度提升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指导水平。基于对现阶段就业形势的准确分析,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展开多维度就业指导。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应基于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同时,须在校企间实施“嵌入式互动”实践教学模式,频繁开展相关经验交流,建强专业化就业指导团队。此外,校方还应积极联络就业单位,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积极鼓励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当前国内就业形势相对严峻,有必要积极鼓励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利用自身技能适度开展自主创业。高职高专院校可积极尝试探索契合实际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有志创业的优秀毕业生拓宽创业门路。
3.3 强化校师生三方协同共进
构筑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信任。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和自身教学优势,选择符合学生发展特性的教育教学方式,真诚对待每一名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与鼓励,更有激情投入到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去。还须适度引导学生学会各种问题的思考方式,改善师生相处模式,让学生更有兴趣投身学业。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与提升路径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60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