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21-12-15浏览:次
【摘要】云南的高等职业院校做为当前国家实施扶贫开发战略部署中的重要组成力量,对教育扶贫开发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内源式扶贫视角关注和研究高职院校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问题,关系到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实际成效,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内源式扶贫;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在结合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过程中,研究少数民族在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能够更及时地指导教育扶贫实际工作。笔者所在学校开展对口扶贫地点为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考入我校的西盟籍学生,95%以上来自农村家庭且为佤族。云南是多民族省份,25个少数民族中,包括佤族在内的12个少数民族社会形态在不同程度上分别是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据2012年数据统计,这些贫困地方贫困人口约138万,贫困发生率高达91.1%[1]。少数民族贫困生面对的不仅是经济贫困问题,还有因自卑、人际关系不良等因素导致的心理贫困,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需要共同关心、爱护和帮助的特殊群体。因此,加强对高职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引导,帮助他们经济脱贫、思想脱贫和心理脱贫,有利于促进高职贫困生成长成才,有利于高职院校和谐稳定发展,有利于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一、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及影响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是云南贫困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区域,分析發现,在同一区域内,民族种类和贫困发生率成正相关性。以我校的西盟籍大学生为例进行分析,西盟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属于佤族自治县,西盟县境内主要居住着佤族、拉祜族和傣族三种民族,被认定为“国家级贫困县”。从西盟走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其成长和受教育环境受其民族和社会的等级观念、家族观念影响,一度也存在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中。
(一)家庭教育
佤族属于直过民族,其部分原始社会家庭观念仍然延续至今,家庭的教育观念十分淡薄。当前,在校学生父母辈的文化水平基本是小学以下,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养育孩子的身体,在此过程中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仅限于孩子对父母生产劳动过程的跟随体验和模仿。经过调查,部分有过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期望是成年以后外出打工,早日挣钱养家,至于读书上学问题,父母愿意让孩子接受国家现行的免费义务教育,因为家庭贫穷和教育观念落后等原因,父母不愿意进行额外的教育投资去让孩子继续接受更高一层次的教育。
(二)社会教育
由于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地域相对封闭,孩子接触外部社会的几率十分有限,其成长的基本活动范围就是家庭内部和村组周围,接触的人群也是周围的亲戚和同村孩子。佤族民风淳朴,能歌善舞,也酷爱饮酒,孩子们的成长正如佤族谚语中说的“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会吃饭就会喝酒”。饮酒习俗和饮酒后无所事事浑浑噩噩不干劳动的现象十分普遍,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部分同村青年还会怂恿学龄孩子放弃读书外出打工挣钱。封闭的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封闭式的,孩子早期认识社会的过程一旦受到消极的引导,对后期的“三观”形成存在不良影响。
(三)基础教育
在少数民族地区,父母和周围人仅通过本民族语言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孩子的学前教育几乎“空白”,大多数父母没有让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意识。很多孩子在入学之初因为不会说汉语,导致与教师之间存在交流障碍,孩子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初,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汉语,同时还要通过汉语思维学习和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显得十分吃力。同时,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公平性出现不同程度缺失,即使政府已经配备了完善的基础教育硬件设施,但由于本民族整体受教育情况欠缺,双语教师师资有限,外来教师虽然整体素质较好,但也因为民族语言沟通障碍,不同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基础教育质量和后期的初高中教育质量。基础教育质量欠缺,导致西盟县近几年来的初升、高中毛入学率虽然因政策上的鼓励而逐年上升,但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的则低于20%。
二、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内源式扶贫的关系
内源式扶贫强调扶贫开发过程中对扶贫对象内生力量的激发和培养,是扶贫脱贫的根本内在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综合教育活动,既包括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也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是由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综合而成的概念,是在当前中国高校中通用的特定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完善学生人格、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罗·W舒尔茨在其提出的贫困经济学概念中认为:土地本身不能成为贫穷的关键因素,人才是关键因素,改善人口质量的投资效益能显著提高穷人的经济前途和福利。[]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中提出了“人力资本”概念,在其观点中认为:教育投资和人力资本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对全世界“反贫困”斗争提供了新的思路,极大促进了“反贫困”工作的开展。
教育扶贫的关键在于内源式扶贫的内生力培养,内生力的培养既包含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能力培养,也包含了对政治意识和思想意识方面的培养。教育扶贫在学校环境中对内生力的培养,虽然离不开职业技能教育,但从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及影响方面来看,缺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直接关系到维系内生力的意识能力激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群体中的开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内源式扶贫的成败。
三、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内源式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稳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对特殊,其思想观念或多或少受到了民族地区落后、狭隘的思想意识感染。与普通学生相比,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和心理上的贫困状态,在此状态下,即或是接受了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职业技能教育,也会因为精神和心理贫困问题,导致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而处于迷茫状态,甚至还会因为“贫困”的精神压力,影响在校的学习和人际交往。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高职院校对口开展教育扶贫新模式探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60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