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21-06-17浏览:次
摘 要:研究生教育属于专业人才教育,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水平人才,课程思政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为例,分析其立足自身学科建设的优势和高端学术平台资源,进而探索研究生课程思政的路径创新:教学思路创新、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以期为研究生教育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提供些许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
课题研究引领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创新
研究性是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的最显著区别。在具体的培养方式中,亲身参与各种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是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特色。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一直坚持“科教融合、教研相长”的宗旨,以培养研究生的科学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教学和科研相互融通的新型教学模式改革,多措并举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在培养方案中增设专业学术前沿课和研究方法课,课题研究参与实践模块,让课程思政内化于课题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国家重大攻关课题拓展课程思政新视野。首都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地方师范院校,有着特殊的教育定位—培养的研究生既是现实的育人对象,更是未来的育人主体。因此,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对师范类研究生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学院发挥学科优势,持续关注并助力师德师风研究,获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研究”,拓展教师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新视野,以培养高尚师德、良好师风为切入点,助力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专业课题深挖课程思政。学院大力支持各研究所专业研究申报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课题,并为研究生设立科研助理等岗位,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例如:在近年来申报的“构建校园欺凌综合治理体系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研究”“教师专业伦理形象构成性研究”等国家级社科基金研究中,学生全程参与前期调研、收集资料、学术调研等环节,主动思考社会当前热点问题;教师也从相应专业知识中深入挖掘,通过今昔对比、中外对比,突出政治导向和价值引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于润物无声中铸魂育人。
第三,培育课程思政专项课题。学院积极组织培育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挖掘教育类课程思政元素,用科研成果反哺课堂教学。例如:2020年,获批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课程“中外教育史”,在教授过程中为学生呈现古今中外教育家献身教育、诲人不倦的教育实践与精神,涵养学生的教育情怀。又如:正在培育的系列课程“教育名著研读”,以历史沿革的角度,在对经典名著研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生主动探讨,教师深入挖掘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到具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内心真正地产生制度自信。
特色学科平台助推课程思政内容创新
第一,中国基础教育教材研究院。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国家事权。学院石鸥教授及其团队率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专门的教材研究机构—“中国基础教育教材研究院”,搭建了一个教科书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体现了首都师范大学关注新时代教科书价值的学术敏锐性。教科书博物馆设有革命根据地教科书特色书库,形成了“教学科研+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思政特色平台,开展“四史”专题教育,举办革命根据地教科书专题展等。相继举办“课本在哪里读响,共产党的声音就在哪里传播—革命根据地教科书”专题展览、“谋复兴 育新人—新中国教科书回顾展”主题教育展览等,紧密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入党启蒙教育、支部党日活动等,增强学生理想信念,增进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第二,首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北京市教委依托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和首都教育法治研究基地设置“北京市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等项目,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辐射作用,为学院研究生提供了高端的学术平台,拓宽了学术视野,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参与服务和建设工作的同时,观摩了大量的教学示范课,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突出价值引领和素养导向,学生充分发掘法学知识背后的人性考量、价值关怀与制度定位,树立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从家国情怀和法治中国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和解决问题,自觉肩负起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使命。
第三,学校德育研究院。学院凝聚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优势资源,汇集国内外德育研究领域知名學者和实践领域德育专家,与北京师范大学道德与公民教育研究中心联合成立首都师范大学学校德育研究院,形成协同创新的研究智库。
北京学校德育研究院通过承担北京市德育校长培训项目、创立“北京德育论坛”和创办官方微信公众号“德育CNU学园”等形式,构建多层次德育实践体系,建设具有学科特色的思政文化体系,有效实现了德育元素贯穿教育、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课程思政道路。知名教育专家和资深德育校长之间对话式的思维碰撞,让研究生们参与和见证了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双向激活,引导学生真正去感受、去体会、去思考自己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联系,塑造学生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国民素养和情感价值。
改革课堂教学探索课程思政形式创新
第一,打造系列精品讲座。学院打造“明诚讲座”“师说论坛”等系列精品讲座。长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科研心得和治学精神,拓展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缩短学生与学术前沿和一流学者间的距离,帮助研究生树立坚定的学术志向和人生理想。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与方法论原则”等讲座,从历史视阈、哲学视阈、教育学视阈对学生的知识观、学习观和人生观进行浸润塑造,启发其自觉提升理论修养,用理论的力量改变自己、服务社会。
第二,开拓新型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建立“元慕课”教学模拟实验室。在实验室模拟中小学课堂,实现大学师生与中小学师生即时交流;通过实验室网络平台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开展线上学术活动;依托实验室升级国家精品课程“教育研究概论”网络教学平台,将前沿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大学慕课课程资源,提升研究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的能力。延伸第一课堂的育人成果,夯实学生专业知识理论体系建构,训练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
同时,依托“人工智能+教育”交叉学科学位点的申报与建设,布局“人工智能+教育”在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搭建大学与中小学的互动平台,建立新型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既能将大学前沿教育研究成果引入到合作学校的实践现场,助力研究生将“实验模拟的验证之知”转化为“实践过程的体验之知”,又能完善第二课堂的育人成效,引导研究生适应社会变革,培养其用新技术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目标和意识。
总之,在“课程思政”的指引下,学院在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上已初步摸索出创新路径并小有成效。未来,学院将持续挖掘现有优势资源,完善研究生教育建设体系,为祖国培养有政治觉悟和专业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荐阅读:研究生获得学位要发表论文吗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研究生课程思政路径创新初探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57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