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科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21-06-17浏览:

  摘 要:教育学科作为人文社科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践行课程思政工作要求值得思考。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为例,详细介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课程思政的建设体系和支持系统构建、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成效,以期为教育学科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教育学科;“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教育论文发表

  课程思政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是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教育学科作为人文社科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落实课程思政工作要求、结合专业特点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值得我们进行探索和思考。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指导,不断深化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课程育人作用,落实“三全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教育学科特色的成果。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

  《纲要》指出,教育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1]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办学实际,学院确立了课程思政建设的三点基本原则:

  第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立足国内外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和时代挑战,以人的发展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由“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范式转型,提高人才培养目标与个体、社会需求之间的适应性,在实践检验中持续改进,培养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质量教育人才。

  第二,实现价值引领。深化课程思政工作要求,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领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基本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教师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从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教育人才。

  第三,推动人才培养全链条系统设计。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核心点,对人才培养的全链条进行系统设计。结合各专业特色、课程类别切实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育人资源,有针对性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挖掘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管理服务体系中的育人元素,多维度系统推进、相互支持。推动教师强化育人意识,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构建全方位的课程思政建设和支持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动员教师的广泛参与,同时提供系统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学院首先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并优化设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行政四个工作体系,确保各部门都能凝心聚力保障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第一,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是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总指挥,统筹学院各个部门、协调各方资源发挥系统整合优势;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是课程思政建設的直接实施者和组织者,是落实学校、学院对课程思政工作的部署要求、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性的“先锋军”。

  第二,教学体系。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场所在课堂,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和课堂教学“主渠道”,引导所有教师都参与到课程思政教学之中。要立足于课程的价值属性,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课程学习的过程及其背后的育人使命,指向课程思政应有的思想品德涵养、社会价值认同、精神境界追求等维度[2],形成课程思政课程群。要探索推进教学评价改革,将课程思政育人指标具体化、系统化。注重培养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能力,将课程思政要求融入优秀主讲教师等教学人才培育的评选标准。

  第三,科研体系。要充分发挥学术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围绕课程思政设立一批教育学研究课题和研究项目,引导教师加强对课程思政内涵、价值、实践路径和方式的研究,以科研反哺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第四,学生活动体系。学院对现有学生活动进行学理层面的梳理和总结,加强教育学理论对学生活动实践的指导,引导教职工、学生深刻认识第二课堂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通过多种途径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衔接,达到育人效果。

  第五,行政服务支持体系。学院从育人视角改进行政服务,增强行政队伍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意识和能力;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配套资金支持,用以支撑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培训和开展课题研究;优化人事管理工作,将课程思政、“三全育人”要求融入人事管理的各个环节,以此有效引导教师提升育人意识。

  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第一,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基本形成以四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引领、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群。学院首先选择参与教师最多、辐射范围最广、与其他院系合作最密切、对学校师范生培养支持力度最大的四门师范生专业必修课—“教育学基础”“教育研究概论”“教师职业道德”和“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为试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高师范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助力其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通过四门课程的建设与探索成果,进一步推动专业课与“教育理解与教师素养”序列通识课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并以此浸润、渗透到偏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课程和偏自然科学/技术类专业课程,影响更多教师做好所有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推荐阅读:探索教育信息化新路径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教育学科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57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