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有效衔接实现路径的思考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21-01-26浏览:

  摘 要: 大力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有效衔接,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高职专业内涵建设的需要,更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梳理高职“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不能有效衔接的现存问题,提出通过落实一个根本任务,发挥线上线下二者相结合的全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用好课堂、實训和实习三个阶段全程开展思政教育,发动政校企行四方资源全员开展思政教育等措施,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有效衔接,提升高职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职;课程思政;专业建设;有效衔接

  2016年底,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各类课程都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在价值引领和育人导向等方面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底,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以“课程思政”为重要抓手的教学改革方向[1]。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高职院校作为具有职业教育特质的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立足高职的校情和学情,坚持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大力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的有效衔接,这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高职专业内涵建设的需要,更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如何把“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有效衔接,既避免在专业建设中把专业课“思政化”,又避免专业教学成为“无教育的教学”,实现“德业融合”、“德业并进”,培养“又红又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和现实命题。

  一、高职推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自“课程思政”提出至今,诸多专家和学者围绕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从核心、特点、内在要求等多维阐释“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这些阐释为高职院 校推进“课程思政”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一种创新教育理念。“课程思政”要求所有课程教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渗透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和科学内涵,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价值理念。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有效衔接,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意见》在总体要求的基本原则中,明确指出坚持中国特色;在改革发展任务中,强调“三进”(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意见》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中,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2]。目前,高职院校普遍把高质量发展定位在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提高高技能师资队伍水平、提高科研水平、加强实训建设等环节,忽视“课程思政”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照《意见》,高职院校要想跻身于“高水平” 高职院校之列,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必须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校本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这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专业内涵建设的需要

  《意见》提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第一批遴选已经结束,无论是遴选上的院校、专业群还是准备参加遴选的院校和专业,都必须下大力气进行专业内涵建设。实施专业内涵建设过程中,不能过于侧重知识目标,注重系统性的知识和操作性的技能,要注重把牢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的教育贯穿于专业内涵建设全过程,覆盖全部课程[3]。2019年香港发生的暴力事件,这样的教育结果值得我们深刻的反思。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因此,在专业内涵建设过程中,只有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这是新时代的要求,是高职专业内涵建设的需要,也是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三)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任何人的全面发展都必须立足于本土化,在中国,人的全面发展由于植根于中国的土壤,特别是与中国传统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相融合,德育的教育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对德育的重视和培养贯穿于中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学生培养质量滑坡,学生职业精神缺失、企业行业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普遍不高等问题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究其根源,是教育过程中重技轻德,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后果。依靠“课程思政”实现学生价值引领和育人导向,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塑造功能已经成为共识。“课程思政” 在立足国情、校情和学情基础上,以专业为载体,把专业知识技能与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起来,打造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又红又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4]。

  二、高职“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衔接存在的问题表征

  (一)专业建设目标中没有体现“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普遍具有根深蒂固的重技轻德观念,反映在专业建设目标上,培养目标多是对所从事专业需要的知识技能要求,对专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计算机水平等有具体明确要求,缺少对“课程思政”的要求。高职专业建设目标过于偏重专业的知识讲授和技术技能培训,忽视价值引领和育人导向,对于“又红又专”的专业人才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二)专业课程标准中没有体现“课程思政”

  推荐阅读:在《课程教育研究》上发表论文评职有用吗?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高职“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有效衔接实现路径的思考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55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