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19-09-23浏览:次
摘 要:众所周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弊端表现在给青少年带来了错误的引导,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但是网络化的大环境有利于唤醒青少年的利他行为。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指导的核心,但是青少年的品质却被忽略,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取得理想中的效果。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有效弥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更加倾向于引导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从发挥网络的作用及提升青少年道德品质等多个角度入手,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这对青少年道德建设及品质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青少年;利他行为
积极心理学从属于当代心理学,是近些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兴流派,短时间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好评。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均大幅提升,伴随网络信息技术而来的利他行为,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网络利他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给予青少年积极正面的引导,带有心理学的影子,更是体现出了积极心理学的特色。因此,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进行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积极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不同,更加倾向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在生活细节当中给予青少年适当的引导。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青少年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因此,应利用积极心理学,培养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与青少年一起解决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一、积极心理学与网络利他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网络利他行为具备主动性的特征,积极心理学与这一特性相符。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起到了发掘人的潜能、培养人类美德的重要作用,此外,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心理生活中的道德认同感,力量及幸福感等,这些内容具备一定的相似性,均属于积极因素。积极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不同,不会将重点过多的放置于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方面。进行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挖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价值[1]。因此,网络利他行为从属于积极心理学。虽然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心理学当中积极的因素,但并不代表完全否认心理学当中的病态因素和障碍等,主张人们将目光更多的投放在美好的事物上。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较为复杂,大致分为积极人格及积极的社会制度等几个方面,还有最为重要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互联网技术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伴随而来的网络问题及安全隐患给青少年成长带来极大的影响,突出表现为网络成瘾,网络道德等。如今,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网络弊端的严重性,不断加大研究力度,而网络利他行为的出现,给网络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路径,网络利他行为的地位不断提升。总得来说,网络作为重要的载体,引发了网络利他行为。从某种角度来,网络利他行为完全属于自愿行为,是行为主体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无论是单个人或是群体,网络利他行为都可起到积极作用,为社会、个人及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需要注意的是,个体在网络利他行为发生的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损失,但这种物质上的损失会给个体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感。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对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引导
(一)提升青少年的道德品质
网络利他行为有着积极的影响,可给予青少年正确的引导,从属于积极心理学。道德品质是对一个人的综合评价,其中涉及到人的善恶,还会涉及到原则规范和待人接物的做法等。另外,个人的思想行为也会在道德原则当中体现出来。道德品质及道德原则涵盖了非常丰富的内容,突出表现为道德情感、意志及价值观。除传统习俗和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外,道德品质还会受到社会舆论及道德信仰的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对道德品质的影响在多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青少年的道德认知
每个人看待道德观念时,都会产生自己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理解与认知就是指道德认知。除此之外,道德认知也是看待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时产生的理解与感悟。要想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应善于利用网络利他行为,使青少年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形成责任感。受到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青少年开始认清自己的真实处境,认同自己的行为,从思想观念方面入手,提升道德认识,从而建立起完善的道德体系与品格,并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主动提升道德素养,这不仅对青少年个人来说有重要意义,对群体及社会也有相当积极的影响。在网络利他行为的引导下,青少年逐步提升了自身的沟通与交际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善于利用道德素养约束并提升自我,形成相应的道德认知。
2、影响青少年的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的最终目的是利用与道德相关的手段达成相应的道德义务,因此,道德艺术也是一种道德行为,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的目标。为了达成预定的道德目标,需要树立自信心,保持坚定的意志与态度。道德意志与成功几率之间为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伴随着道德意志的提升,成功的几率不断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意志可突出表现为帮助他人[2]。尤其是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青少年愿意放下个人利益,为集体利益让路,这是网络利他行为影响青少年道德抑制的直观体现。
(二)利用情感認知鼓励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
不同的人在看待网络利他行为时,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各界学者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有学者认为,只有在网络环境下才有可能发生网络利他行为,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利他行为与现实中的利他行为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虽然发生场景有所差异,但是对个体和对群体做出的贡献是一定的,与人们的价值观相符。还有学者认为,网络化的环境下,个人才有可能出现网络利他行为,但是在进行网络利他行为的同时,个体会面临一定的损失,有可能是经济损失,也有可能是物质损失。物质损失主要体现在个体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上,也有可能是虚拟的货币和其他资源。网络利他行为并不是已取得回报为前提的,但是在网络利他行为进行的过程中,个体可能会受到鼓励或者物质上的奖励。
推荐阅读:《心理学探新》由我国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先生在河南大学创办。1993年起,因故转由江西师范大学和中国心理学会理论与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内刊),并于1998年12月重新获得国内外公开刊号。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48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