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19-07-12浏览:次
摘 要:网络社会全面来临,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愈演愈烈,并呈现出许多新情况和新特征,相应的研究也得以不断丰富。站在新时代,面临新形势,回应网络全息时代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新挑战,反思已有研究的经验和局限,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的时代命题。在对近二十年来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概念性、描述性、影响性、相关性、对策性以及反思性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已有研究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在范式、视野、内容以及维度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创新。未来要不断深化研究领域,拓展研究内容;扩大研究视野,实现学科融合;更新研究范式,拓展研究深度;丰富研究维度,加强比较研究,开创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的新视域和新境界。
关键词:青少年;虚拟世界;网络社会生活;网络成瘾;文献研究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游戏障碍(即通常所说的网络游戏成瘾)列入了国际疾病分类(ICD)精神与行为障碍章节。“网络成瘾”一词由美国的金伯利·杨教授于1994年首次提出,并逐渐引起了国内外不同领域学者的关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学术论文从2002年的2篇到2017年的1 435篇,主要涉及到精神病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多个学科视角,近十年来平均每年发表相关论文105.5篇。笔者通过对近十年来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众多文献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对该研究领域进行梳理与整合,提出未来研究的建议。
一、已有研究回顾
国内外学者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界定、现状、影响、成因、对策和反思等方面。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概念性研究
对于网络成瘾的界定,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观点。从精神病学角度看,陶然基于四年的实证调查研究认为网络成瘾是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会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1]9。从心理学角度看,江文庆等认为由于网络成瘾具有行为成瘾的基本特征,是一种以成瘾及心理社会功能损害为核心的病态行为[2]。同时,晋琳也从心理学角度认为所谓的网络成瘾可能是适应不良认知而导致的一种行为的强化[3]。从发展的角度上看,郗杰英等认为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青少年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其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4]。最后,不同学科虽然定义不同,但大致倾向于两种观点:一是网络成瘾是对网络的过度使用;二是过度使用网络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虽然网络成瘾的生理性因素还未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其与传统的药物成瘾具有一些类似的构成成分以及表现。陈猛就曾提出网络成瘾与药物成瘾相似的特点为:一是突显性,指成瘾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被上网这一行为所影响,无法进行该活动时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二是情绪改变,若停止使用网络可能会产生激惹、焦躁和紧张等情绪体验;三是耐受性,成瘾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四是戒断反应,在无法上网的情况下,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体验;五是冲突,网络成瘾行为将会导致成瘾者与周围环境的冲突,比如与家庭、朋友的关系淡漠,学习或工作成绩下降,又或是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冲突。成瘾者能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但又不愿放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5]。在此基础上,段兴利等又结合网络成瘾的自身特点分析认为网络成瘾还具有虚空状态和欣快感的特征,上网成为了成瘾者应付环境和追求某种主观体验的一种策略[6]。
比较早且最为常见的鉴定标准是由Young制定的8条自评诊断问卷[2]。在此之后,Goldberg提出了七项诊断标准[7],Davis编制出了《Davis在线认知量表》[8]19。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学者结合我国青少年的自身特点,通过使用时间标准、病态标准以及心理标准来综合制定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网络成瘾鉴定标准,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现实社会产生了距离感和厌恶感,缺乏自身幸福感;二是个人将其网上从事的工作视为逃避现实社会的替代品;三是在网络社会找到并实现了个人人生价值和追求的信仰[3]。具体来讲,陶然课题组结合多个因素制定出了中国首个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经过美国相关专家5年的论证,最后成为国际标准[9]。另外,崔丽娟、欧居湖等学者也用一些共同的指标比如“上网时间”“生活事件”“网络行为”等编制了相应的问卷[2]。总的来说,目前的鉴定标准缺乏对对象特性和认知的考量、必要的理论依据、可靠的信度和效度,所以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鉴定标准。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描述性研究
大部分已有研究显示网络成瘾者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从年龄角度看,网络成瘾多见于青少年,主要集中在13~23岁。据2005年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数据显示,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为17.1%;据2007年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数据显示,18~23岁青少年网瘾比例较高,达到了11.4%。从总体趋势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上网成瘾的比例逐渐降低[4]。其次,从性别角度看,在青少年群体中,男性网络成瘾者显著多于女性。比如吴贤华借鉴使用了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4 727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在网络成瘾者中男性为18.5%,女性为11.5%[10]18。也有学者的调查与該结论相悖,比如刘传新等在对大学生进行的调查中得出男女网络过度使用倾向比例为23∶39[11]。但总体上,学术界认可网络成瘾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再次,从职业分布来看,初中生和职高生的网瘾现象较为严重。吴汉荣研究发现网民呈低龄化趋势,其中大学生为4%~13%,中学生高达15%[3]。近年来,李凤娟等通过对河南省中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初中生每天上网时间大于4小时发生率高于高中生,但网络成瘾率(6.4%)低于高中生(8.7%)[12]。总的来说,学者们的研究表明了在网络成瘾中年级与年龄的相关性,以及场域对惯习的影响性。最后,从城乡角度看,农村青少年网络成瘾比例高于城镇。许多学者的调查都验证了该结论,比如2009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4次调查报告表明,农村青少年网民中有网络成瘾倾向的比例为13.9%,高于城市的13.0%。又如任彩霞对留守中学生的研究也证明了农村中学生网瘾成瘾率更高[13]。但也有学者在对4 727名青少年的调查中发现,城市网络成瘾者为16.9%,高于农村的14.4%[10]19。调查结果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学术界的观点主要倾向于农村青少年网络成瘾比例高于城镇。
推荐阅读:学前教育论文题目和范文摘要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的新动态与新趋势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47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