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教学中的负迁移现象解决办法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18-05-31浏览:

  这篇电工教学论文发表了电工教学中的负迁移现象解决办法,电工基础是技工院校机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旨在让学生学会电路基础知识, 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电学基础。论文主要分析了学习中产生负迁移现象的特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负迁移现象给出了相关对策,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电工电能新技术

  关键词:电工教学论文发表,电工基础教学;负迁移现象;主观干扰

  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迁移,是指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后一种学习对前一种学习的影响。电工基础教学是使学生掌握自动化、电工类专业必备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在自动化、电工类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由于电工基础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的密切关系,使得其教学内容会影响学生在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这种影响就称之为“学习迁移”[1]。在此过程中积极影响起促进作用,称之为正迁移;消极影响起干扰和破坏作用,称之为负迁移。那么,如何在电工基础课教学中防止学生学习产生负迁移,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负迁移现象的主观特征

  近年来,由于技工学校招生难,其生源多来自于初中毕业生,他们学习基础没打好,整体素质不高,而且选择电气类专业的学生大多为男生,他们普遍好动、爱玩、不专心、怕学习,再加上专业基础课程枯燥乏味,导致教师无法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负迁移现象呈以下方面的主观特征。

  第一,学习目的的盲目性。多数学生进入技校是没有职业前景目标的,有的学生是跟风而来,有的学生是父母要求。而其选择专业更是盲从,很少因兴趣和未来就业而选择某专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学习意志的脆弱性。技校学生的学习意志比较薄弱,而且还比较任性,简单直观的知识比较容易接受,一旦遇到复杂抽象的知识,学生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少克服困难、坚定学习的意志、品质和信心。第三,学习习惯的不良性。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没有学习计划,缺乏学习时间的管理,课前几乎不预习,上课时容易分散注意力,课后也很少进行复习巩固。有些学生甚至靠抄袭他人作业来应付教师,没有深入学习知识,学习情绪不稳定,对理论课的学习缺乏耐心。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负迁移现象的种类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中的负迁移是普遍存在的,对于相关或相类似的知识点或同科目不同层次的知识进行延伸学习,都可能产生负迁移的问题。知识与知识之间有许多相同或彼此类似的因素,这些因素如果不能有效的认识共同点,区分不同点,就可能导致知识点之间发生相互干扰[2]。例如,磁感强度对磁通起干扰作用,因为这两者在定义上很相似,且有内在联系,但其本质是不同的。笔者认为技校生在学习电工基础课中负迁移的发生常见于三种情况。

  第一,已学并基本掌握的知识干扰新学的知识。例如,学习电动势很容易联想到电压,但判断方向时常把电压的方向(高电位指向低电位)误认为电动势的方向(低电位指向高电位)。

  第二,较简单的知识干扰较为复杂的知识。例如,在纯电阻电路中,计算某段电路的电功,可用P=UI,也可用P=I2R、P=U2R,学生对这三个公式是比较熟悉的,但在含有反电动势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要复杂得多,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发热功率分别用P入=EI,P出=I2R,P热=I2R来计算,而学生不分什么功率,一律用P=UI或P=I2R来计算。第三,比较具体的知识干扰了比较抽象的知识。总体归类起来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理解型。这种类型的负迁移是由于对某些知识的理解有缺陷,从而对其他存在联系的知识产生干扰作用。如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对全电路欧姆定律容易起干扰作用,其原因是对前者的条件———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中“部分”不理解,也不理解后者的条件———全电路欧姆定律中的“闭合回路”,因而常把:I=ER外+R内写成I=ER外。二是记忆型。记错公式、混淆概念是学生在学习中常发生的事,这就是记忆型负迁移。

  这种负迁移类型的特点是旧知识对新知识起干扰作用。例如,电阻串联电路求等效电阻的公式R串=R1+R2+...+Rn(旧知识)干扰电容串联电路求等效电容的公式1C总=1C1+1C2+...1Cn(新知识),所以,学生常错记成C串=C1+C2+...+Cn。有些相似的电工学定义、概念、原理,因为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时间接近,学生对不同专业知识点的巩固程度差不多,因而常常发生相互影响。如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电位和电压、纯电感电路和纯电容电路等就很容易产生混淆。

  三是直感型。这种负迁移类型的特点是学生缺乏周密的思考和科学的判断,常常遇到新的问题情境时,会凭借直觉或局部的线索不自觉地从旧知识扩展而来。如判断导体在磁场中的电流是根据左手定则,导体的电流方向是垂直纸里到纸外,而对于大多数的学生而言,他们会不加思索地回答:“导体的电流是从纸里到纸外”,其不知道导体运动的方向,应该用右手定则判定,正确的答案是垂直纸外到纸里。四是类比型。当两个对象之间存在不明显的相似或相同之处时,往往容易掩盖其相异点,而类比的属性又恰好为相异点,易导致推理结果的逻辑错误。如在正弦交流电路中,频率与角频率、相位与相位差物理量的求解就容易出现这种错误。

  三、防止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负迁移现象的对策

  (一)防止学生产生负迁移现象的主观干扰

  当前,技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有普通高中同龄学生的生理共性,又有他们自己普遍存在的特性。笔者认为在教学电工基础这门课程中,除了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防止学生学习产生负迁移现象外,还不能忽视一些主观因素对学生学习带来的干扰。

  1.加强学习目的性引导。没有目的的活动是缺乏动力的、无目标的,其导致的结果是活动主体缺乏主动性。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开端,教师就应该重视前言教学,但有许多教师不重视前言教学,有的一带而过,有的甚至不介绍前言内容。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前言教学并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讲清楚这门课程在电气类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在今后工作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的注意和重视,而且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还应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不断强化这方面的引导教育,这对学生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2.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技校生普遍存在学习信心不足的问题,因为在小学、初中学习阶段成绩不理想,所以,自卑感较重,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害怕学习。作为教师要充当学生的朋友,多了解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如课堂提问、批改作业、平时交流都尽量采用鼓励、表扬等方法,逐渐唤醒学生的学习信心。

  3.要注意克服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惰性是人固有的本性,与惰性相伴而生的不良习惯是很容易形成的,相反,良好习惯是要经过长期、有意地训练和引导才能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由易到难积极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从课前预习、注意听讲、善于思考、认真完成作业这些基本的学习过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同时,教师在教学手段上要下功夫,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具、模型、多媒体等手段变抽象的知识点为具体、形象的知识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防止学生产生负迁移现象的教学策略

  1.利用已知概念的固定作用防止负迁移。同化理论认为,已知结构中是否有起固定作用的知识可以利用,是决定新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因而要重视具有较高概括性、包摄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在可能范围内必须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否则,一知半解就容易发生负迁移。如教师应讲清电动势定义(非电场力作功的本领)中“非电场力”的含义。又如,要讲清电压定义(电场力作功的本领)中的“电场力”的含义,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电动势和电压的概念。

  2.利用认知规律防止负迁移。认知心理学认为,当人们在接触一个完全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时,从已知到一般的整体分化细节,要比从已知的细节中概括整体容易。因此,教师要重视从一般到个别不断的教学。如在电路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电路一般作用(是实现电能传输和转换)的教学,进而依据电路的结构分化出内电路和外电路,依据电路的复杂程度分化简单电路和复杂电路,依据电路传输电的种类分化为直流和交流,依据电路的通断分化出短路、断路和通路,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关于电路的、有层次的知识结构,从而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3.利用有效练习防止负迁移。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努力探讨知识之间的联系,指出它们的异同,消除学生认识中表象与实际存在的不一致性[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采用类比总结、综合贯通的教学方法,如通过一些练习进行比较、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出并总结知识间的共同点,同时,对不同成分进行精确的分化,就能有效防止负迁移的发生。例如,在讲解“磁场对电流作用和电磁感应”的内容时,要掌握左、右手定则,可通过练习、讲解、示范、对比,总结出左、右手定则的区别是:左手定则用于磁场及电流的原因、电磁力的结果;右手定则用于磁场及运动的原因、感应电动势的结果。

  4.利用记忆规律防止负迁移。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有意义识记的效果比机械识记的效果要好很多。只是运用单纯记忆手段记忆知识点,其结果是记得快也忘得快,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运用一些记忆规律进行有效记忆,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和技校生学习特点,选择不同的记忆手段。如分类记忆、系统记忆、直观形象记忆、歌诀记忆、联想记忆、操作记忆等来帮助学生将简单机械识记转化为有意义识记。例如,色环电阻的表示方法,10种颜色,各个颜色代表的数字(0~9)如何快速的记忆,简单归纳为:黑0、棕1、红2、橙3、黄4、绿5、蓝6、紫7、灰8、白9的方式进行记忆。总之,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迁移是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要考虑到上述一系列因素,防止学生学习负迁移现象的发生,促进学生学习正迁移现象的产生,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世存,王后雄.中学化学学习中负迁移成因及教学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01-105.

  [2]黄学波.思维定势负效应的成因浅析与数学教学对策[J].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2003(S7):15-17.

  [3]朱德全,易连云.教育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2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张河东 单位:福建省永安市技工学校

  推荐阅读:《电工电能新技术》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主办。是电工类综合性科技刊物,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国务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电工教学中的负迁移现象解决办法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44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