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教学的现状和措施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18-01-18浏览:

  这篇课程教学论文发表了《基础工程》课程教学的现状和措施,分析了《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现状,给出了相关的改革措施,通过教学理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实践教学改革,有效的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

课程教学论文

  关键词:课程教学论文,应用型人才,基础工程,教学方法

  一、引言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界五中全会上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随后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为重点,引导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相比,突出其“应用性”,特别是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工科类专业,更注重其工程实践性,要求除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应有突出的实践能力,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与技术性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应可持续发展,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应用型土木专业人才应能熟练运用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进行土木工程设计、施工、检测、监理、造价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发现工程技术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的能力。[1]《基础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应以应用型土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来有效组织其教学。

  二、《基础工程》教学现状

  1.教学理念。一直以来,《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以理论教学为主,对实践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传授知识为主,对知识的应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教授基本原理为主,对现行规范以及实际工程讲授较少。教学内容比较滞后,缺乏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讲解。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对知识的应用比较迷茫,这样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达到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使社会和学生都对大学教育表示了怀疑,认为读书无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教学方法。目前《基础工程》课程教学的方法虽说较过去有进步,但仍然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及时的交流,学生的参与度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低,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3.实践教学。《基础工程》现有的实践教学主要是课程设计,一般是根据老师指定的题目和要求在学校完成,题目比较单一,多为模拟工程,且设计时间都较短。实践教学难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不能适用社会需求,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缺乏对实际基础工程项目的整体把握。

  4.评价方式。与大部分课程一样,通过学生平时提交的作业和考试为主,考核方式单一,不能有效反应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不能体现对该课程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基础工程》教学改进措施

  1.教学理念改革。解决实际基础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工程》教学理念改革的主要体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分析处理常见的基础工程事故的能力比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学生通过系统分析工程案例,提出问题,针对问题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实现了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化,实现了“要学生学”到“学生要学”的转化。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实际基础工程问题,获得了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该课程兴趣。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然后才由想象的媒介进入记忆的领域;随后才由具体事物的探讨对普遍生出理解;最后才有对业已领会的事实的判断。[2]因此教学方法应遵循从“感官—记忆—理解—判断”这个规律来设计。根据该理念和教学应用实践,工程实例教学法是非常适用于《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方法。工程实例教学法是通过工程实例,引导学生对实例进行分析讨论,借以汲取知识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工程实例的选择应遵循规范性、实用性、时效性、生活性等原则,同时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工程实例中。如在讲解“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时,通过邵阳学院的教学楼来解释其中的两种措施,图1所示邵阳学院第一教学楼北楼设置沉降缝将建筑五分割成两个独立的沉降单元来减少不均匀沉降,图2所示邵阳学院第一教学楼南楼通过取消廊柱避免框架基础和廊柱基础的沉降差。选取的工程实例就在学生所在的学校,学生课后就可以去感知。

  3.实践教学。《基础工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现场实践和课程设计两个环节。结合认识实习,让学生参观基础工程施工现场,对各种施工工艺和流程有直观的认识。课程设计采用实际的工程项目,只给出地质勘察报告,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规范,确定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选择持力层并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设计题目多样化,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设置了柱下独立基础、联合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分预制桩和灌注桩)等题目,除了设计新基础外,还可以选择基础处理设计,对原有的基础进行加固处理或采用托换技术。由于实际的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增加课程设计的时间,可以分组几个学生一起做一个课程设计。

  4.评价方式。《基础工程》是一门知识点多、难度较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根据考试成绩难以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尤其是教师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时,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应该是多样性、开放式的。学生成绩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个方面。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重新设计相适应的学生成绩评价方案,实现科学合理的能力评价。可以采用考试、作业、课程设计、讨论及在不同教学方法中的参与态度,按表1所示进行设计。

  四、结语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在《基础工程》课程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但具体到应用型人才培养,土木专业则需要进行课程体系设置以及相应课程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徐福卫,郭声波,聂维中,王丽红.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对接执业资格注册制度的实践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84-188.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教育教学出版社,1999.

  [3]曾玲晖,张翀,卢应梅,马楠.基于卓越教学视角的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9-23.

  作者:李斌 单位:邵阳学院 城乡建设学院

  推荐阅读:《云南教育》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的现状和措施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43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