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论文论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建设的发展意义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14-11-04浏览: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在情感期待上具有互动性。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双向的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的关系。现代教育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民主、平等、和谐、教育关系,共同参与教育过程,相互教育,双向影响、教学相长,品德共进。

  在教学活动中 , 教师是活动的承担者 , 受教育者是他认识、塑造的对象 , 是客体 , 相反 , 在学习活动中 , 受教育者是学的主体。因此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主体具有相对性。体现在:第一 , 师生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在教育过程当中 , 学生从总体上说是受教育者 , 但并非每个学生在一切方面都不如教师 , 经过学习 , 学生也可能超过教师 , 这样 , 教师也可能向学生学习 , 当学生具的较强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时 , 也扮演着教育自己的教育者的角色。第二 , 师生的相互关系来说 , 又处于互为主客体的关系 ,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 同是某一活动的主体 , 又是另一活动的客体。她从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角度 , 把师生看作是活动的承担者 , 是有意识的、有能动性的人。二者在教育活动中尽管承担的任务不同 , 但都是组成教育的活动的承担者 , 都处于主体的地位 , 其共同的客体是教育内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活动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时交织、或前后相干的 , 因此 ,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具有主体相对性。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解释了交往的内涵、交往与人类社会存在及发展关系等问题 , 而站在教育立场上 , 马克思的交往观运用在教育领域 , 是一种平等的教育观 , 它概括了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相对性、平等沟通性和双向互动性 , 对现代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对于教学过程当中的师生关系、地位问题 , 一直是教育学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关于谁是教育的主体这一问题 , 有的强调教师是主体 , 有的强调学生是主体 , 不管是何种说法 , 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 并非不对 , 只是不全面。马克思的交往关系观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 在现实性上 ,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互动性观念特别强调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展变化。因此,在教育和科研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态度和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教师对学生付之以热忱、关怀、负责,学生就会报之以尊重、感谢、认真。这种双向互动性在高校师生关系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认识理解能力,在接受到教师良好期待的信息后,立即会调动一切潜能,克服困难向期待目标奋进。同样,学生对教师的良好期待也会对教师的工作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能够激发教师更大的工作热情。教师同样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或创造条件,去实现学生期待的目标。师生之间的这种角色的相互期待,双向互动必将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马克思的交往观,在教育教学的应用与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有利于拓展师生之间的主体相对性品格的形成,有利于加深师生之间的沟通,增进两者的了解和信任,有利于激发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教学注重的应该是教育过程,是在一种循循善诱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去掌握知识的价值,教育手段是柔性的,教育者是耐心的,教育的向度是多元和开放的。受过教育者与未受过教育者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教育内容的差距,而在于有没有受过一种教育过程的熏陶——这个教育过程,这正是由教育者的循循善诱、平等沟通等构成,这种柔性的过程,最终是要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正确影响。

  师生之间存在隔阂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屡见不鲜。产生这种状况是由于师生之间没有建立有效沟通的渠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高校教育和教学任务的繁琐,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对教师的了解,已在时间和空间上缺乏充分的条件。走马灯式更换的教师,流水似轮转的学生,师生之间相互认识、相互沟通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二是学生的实用观念和功利性强;三是教师过重的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出现教师职业情感冷漠,师生间沟通有障碍。如果这种隔阂不加沟通,久而久之会变得越来越深。

  师生之间更需要理解和沟通,需要建立一种师生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教师要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流学习体会,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欢迎学生的直面挑战,满怀热情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导多种观点交锋,给学生质疑的权利,激励他们敢想、敢说、敢质疑、敢创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师生关系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达到师生情感的最大优化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平等、轻松和无拘无束的良好课堂氛围;在学生成绩的评定、各类评优评先及学生入党问题上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客观、全面地予以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公平,激励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全面、自由、个性的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氛围,使之成为教师获得学生信任的主渠道,同时利于平等、民主、师生关系的建构,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教师职称论文论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建设的发展意义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17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