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14-09-28浏览:次
摘要:近年来,在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影响下,史学研究朝多元化发展,教育史研究作为史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不仅从中吸取着新的思路,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要求。本文主要在历史认识论的框架下,拟以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考察和分析作为教育史研究主体的研究者自身的主体性。本文认为,在教育史研究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必须重视研究者的主体性,将历史客体性与研究者主体性有机结合,是促进教育史研究和教育史学科建设的新路径。
一、教育史研究的史学前提
教育史和历史是子体与因体的血液缘关系,是故史学的发展为教育史研究提供着营养,现代史学对教育史研究的影响便是不争的事实。研究教育史,就有必要从历史本体论出发,认清历史是什么、历史学是什么以及史学研究是如何发展的等基本理论问题。
首先,历史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当代法国历史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把“历史”概括为三层含义:“第一,指人不知不觉地创造的历史;第二,指历史学家所创造的人的历史;第三,指哲学家对人的历史或历史学家的历史的解释。”美国罗文大学的王晴佳也对“历史”概念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历史”一是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二是指对这些过去时间的记录、叙述与思考。西方文字中的“历史”(history)一词也含有这双重意思。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学者开始注意区分“历史”一词的不同含义,渐用“史学”来指称第二种含义的历史,即对过去时间的叙述与思考。当代中国学者也有对“历史”概念提出自己的看法,天津师范大学的陈启云就认为:“历史”一是过去发生的事件;二是对过去时间的记述;三十人们对过去的理解。可见,“历史”的含义已经发展出了多种,但主要有两种历史,一种是人类过去生活的实在过程,另一种是历史学家根据过去的各种材料用文字写下来的历史,它体现了人类对自己过去生活的一种认识上的努力。教育史脱胎于历史的母体,“历史”含义的变迁也就影响着对教育史含义的认识,教育史也应该包含人类过去教育活动的实在过程以及教育史家根据各种材料用文字写下的教育历史这样两层含义,是人们对过去教育的客观与主观认识的统一,所以教育史研究者不仅要重视教育史实和史料,更要关注相关的史学研究以及教育史学研究的发展动态。
其次,从中西方史学研究的理论历程来看,其对教育史学的影响更巨。西方史学一般来说分为四个时期:古典史学,中世纪史学,近代史学和现代史学。前三个时期史学分别对应的是人本主义史学、基督教史学和科学史学,其中科学史学对教育史学影响甚大,它所引起的史学研究能否“科学化”的争论是二十世纪西方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史学是由“分析的历史哲学”的兴起而发展的,不同于传统史学对历史规律的研究,它转向研究宏观的经济史和社会史。上世纪后20年,西方史学又出现了“微观史学”,重点转向了对文化史、心态史、风俗史等的研究。随着后现代主义渗透到史学领域,史学理论和方法也发生着重大变化。后现代主义学者极力反对史学“科学化”,他们认为历史认识的客体并不独立于认识而存在,历史只是对过去的解释,过去是被建构出来的。西方史学的发展呈现着多元化、多维度、多中心等趋势。长期以来,教育史研究主要受“科学史学”的影响,寻求教育历史发展的规律,追求“客观如实”。二十世纪之后,西方史学研究从单纯的历史本体论研究转向了历史认识论研究。在当代,历史思维与历史认识的性质,取代了历史事实与过程的性质,成为了历史哲学中的热门题材,史学研究的着眼点转到了主体如何认识历史客体的问题上。由此,教育史学研究也开始多样化发展,教育的通史研究,教育历史叙事研究,教育人物心态史研究等都逐渐展开,以及教育学术史、教育史学史、元教育史等的研究,教育史学科正在史学发展的影响下,积极审视和探究着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教育史研究者主体性的依据
教育史学科作为教育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双重属性。教育史学科自创立以来,研究者不断追究和提高教育史学的科学性,不仅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而且积极引入和运用统计、调查、测验、实验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总结和揭示了不同层次的教育发展规律。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历史教学管理的发展趋势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16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