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14-11-18浏览:次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更是强调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活动中去学,去探索发现。那么如何使学生感兴趣,不再觉得数学的枯燥无味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文章选自:《今日中学生》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围绕中学生的特点,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正确引导,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追求科学的精神,通过杂志的指导性,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准确科学、形式活跃。本刊特色,是贴近中学生生活,展示当代中学生风采,讲述花季心情故事,探讨青春期困惑,打造各科学习钥匙。主管单位:四川教育报刊社,主办单位:四川教育报刊社,国际刊号:ISSN1009-5314,国内刊号:CN51-1606/Z
一、开发智力——想像数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关于猜想,正如波利亚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让学生在做题之前猜想该题的结果或部分结果。学生一旦表示出某种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就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便主动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的进展,他就不会打盹或搞小动作。”从波利亚的论述中,我们可感受到:对小学生而言,并非要出现像科学家那样的猜想,凡是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猜想意识的,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猜测,都可看作猜想,都非常有意义的。可见,猜想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策略。为此,我们在教学数学活动中,教学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同时把“经历、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列为课程目标中“数学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
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在感知和辩认这些几何体的形状特点,教材中关于这一内容没有做更多具体的安排,但这又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怎么办?我清了清嗓子,很神秘地说:“同学们,想不想玩魔术啊?”话音未落,孩子们的小眼睛一下子变得神采奕奕。“你们瞧,老师这里有一个魔术袋,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着什么?”咦?这里面到底装着什么呢?这时孩子们的兴趣来了,是啊,孩子们的好奇心很强。学生们把手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来,我来!”都争着要上来摸摸魔术袋里的东西。于是我提出要求,上来摸的同学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摸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东西,让其他的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
第一个学生上来了,他把手伸进袋子里摸了摸,说:“方方的”,下面的学生马上大叫“正方体’,还有的大声说“长方体”,结果“正方体’、“长方体”两种声音此起彼伏……好像哪边的声音大谁就说对了一样,上来摸的同学一看这情形,着急了,连忙把他摸的东西从袋子里拿出来,对着下面争执的同学大声地说:“别吵了,是长方体!”哎,原来我想让他们玩这个游戏把几何体的形状特征一一描述出来,但是……现在看来是我似乎想得太乐观了,第一次不太成功,于是我吸取经验,在第二个同学上来摸的时候,我特意交代他不管下面的同学说什么,别急着拿出来,让他们慢慢猜。他心领神会地点点头,然后把手伸进袋子里,小眼睛闪烁着狡黯的目光,不紧不慢地对大家说:“圆圆的”,下面的学生脱口而出:“圆,圆,圆!”我皱眉头,大声地怕他们听不见似的说:“啊!今天我们学了‘圆’吗!’“哦,是球,球。”学生们连忙改口。可是摸的同学说:“不对!它们不全部都是圆的,还有边”。“那就是圆柱体!圆柱体!”“对了!”上来摸的那个同学兴奋地把圆柱体从袋子里拿了出来,“耶!”孩子们用他们特殊的表达胜利的方式尽情欢呼着。
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这一刻我也觉得很幸福。我舒了口气,虽然课堂上乱了点,但所有的孩子都那么流动,每个人都在参与,有的还和旁边的同学在激烈地争论着,看来这个游戏对他们感知和辨认几何体是有帮助的,这下子他们学习的热情上来了。
又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教师出示一个遮住图形的纸,让学生猜测,里面有9格,6格,15格的M个方框,哪个最大?让学生去猜想。这时,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说9格大,有的说15格大……学生经历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明自了方格的大小要统一,从而引出了统一的面积单位。这些猜想即激发了学生探索兴趣与求知欲望,又训练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兴趣盎然——描绘数学
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来创设数学情景,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策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打破“学科中心”的定势,用“大课程观”的理念将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起来,“跳出数学教数学”。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将数学问题迁移到其它学
科上来,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许多数学知识与美术学科结合,建立数、美模型,充分利用图的形式把数学知识表达出来,使复杂、枯燥的知识变得直观明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及解题能力之目的。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第三册《东南西北》时,学生己学过“位置”和“顺序”,他们在语文、科学及生活中也有过辨认方向的经验,这一切为他们学习方向打下了基础。但大部分学生还缺乏方向感,更不了解在实际活动中辨认东、南、西、北的方法。
我就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把操场画在纸上,在勾画过程中,互相看一看各人所画的有什么不同?你们能给其他同学提出什么好建议?我给学生提出了新的学习任务。这时,每个学生都主动地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小组交流,积极性很高。第六小组的四个同学主动跑到讲台上,贴出了自己小组的作品。组长程玲玲提出:“我们画的都是东面有体育馆,南面有食堂,西面有办公楼,北面有教学楼,为什么我们排的顺序不一样呢?希望大家给我们提出意见”。她是一个很会表达的女孩子。平时举手时如果老师不给她机会,她就会哭起来。
学生A说:“我们小组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不过没有想出好办法,但是我想给你提一个建议,希望你今后没有机会回答问题时不要哭,因为我们也想有机会。”她是个通情达理的女孩。我也非常高兴地说:“我也想给你提出同样的建议,你能接受吗?”她不好意思地说:“能”。
学生B说:“我们想建议你们,方向统一了就不会这样乱了。”他是一个聪明的学生。我也举起了右手说:“怎样统一方向呢?”
学生C说:“书上说,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我们可以这样做吗?”我激动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方向板说:“请你们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作品,修改完后,再看一看,还有不同吗?”此时全班同学都聚精会神地修改自己的作品。
又如,我校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半径和直径的区分是一个难点之一,如何分散这一难点呢?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给学生一条直径的长度让学生画,有的学生画出的圆大,有的学生画出来小。原来,有的学生把直径看成半径来画了。在有趣的画图过程中,就让学生深刻地记住了直径和半径的区别。
学生通过这些直观的画图过程,把抽象的知识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从中理解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画”中感觉到学习数学有趣味,从而增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一举多得。
三、乐在其中——体验数学
儿童的天性是好动的,要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丰富认知结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持动态的教育观,并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主动发展。
如在教学认识“平方分米”时,教师故意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格子量桌子,学生发现格子太小了。教师问:“那怎么办,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学生马上说:“还有1平方分米。”学生动手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教师就可以提出“这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叫平方分米,不信,你们量一量看。l平方分米边长应该是多少?”学生很有兴趣地四人一小组合作,先拟定测量方案,再进行量一量。并总结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很快就认识了平方分米并为学习平方米做好铺垫。
又如教学“小数乘法的练习课”时,就可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活动情况:教室就是一个“大超市”,四面摆着四个柜台,分别是文具类、图书类、食品类、玩具类,这些商品明码标价,学生分四个大组,每个学生轮流扮演售货员、顾客和监督员,教师巡回指导……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热情、流利地根据自己的购买愿望提出问题,学生不仅没有感到困难,而且还争先恐后地抢着说,我想,这就是生活情境的引入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所带来的变化,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的学习内容的重复再现;最后,营业员还尽职尽责地解答顾客提出的问题。整个过程,学生充满了学习的兴趣,明确了学习的责任,真正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也正是教师深感欣慰的地方。回过头来想想,如果我没有创设一个花店的情境,没有营业员和顾客的角色的扮演,而只是硬邦邦地把书上的那幅图提供给学生让他们来提问和解决问题,他们的学习表现会怎样呢?也许他们也一样会想出很多问题,写出很多算式,达到练习的目的。但是,他们会学得这么轻松,学得这么快乐,学得这么热情吗?肯定不会。他们只会把学习当成老师布置的一种任务,自己必须去完成的任务。我庆幸自己没有让孩子这么痛苦地学习,我庆幸自己不仅让学生学了数学,还他他们体验了生活。其实,就是教师热情洋溢的几句话,就是几张漂亮的图,就是二个角色的扮演,就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美好的学习境界。我想信,教师的热情、语言和智慧是一定可以打动学生的。
生动的购物活动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数学知识
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数学意识的发展,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融入现实生活中,使我们的教学越加变得春光灿烂。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文化加工,消除了问题和学生之间的隔阂,使学生与问题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到问题并非是教师要我解决的问题,而真真切切是“我”自己的问题,只有这样的教学,学生才会真正的喜欢上数学。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设计》.浙江大学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
2.《小学数学新课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教学论文刊发浅谈当下中小学数学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模式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15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