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刊发如何更好的让教学工具与人文性相结合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14-08-14浏览:

  论文摘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尤其是课堂导入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最好是将多种教学手段融合,比如问题导入、故事导入等导入方式,同时在教学时采取故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课堂效率的提高都是极有帮助的。

  一.挖掘审美资源,培养审美意识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资源,以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资源的挖掘利用,能有效唤醒学生的审美欲望,从而让他们从文章中体会到其意境美、字音美。不同的文学作品,能带给学生不同的审美体验,在提高其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审美资源,并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以实现学生同作者的情感交流,尤其是要引导学生运用其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深入体会蕴藏在文字美之下的意境美、思想美。

  就拿《胡同文化》来说,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发展历程,同时还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使他们感知文章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宽容平和的心态,感受文章的审美情趣。又比如在对《死水》进行讲解时,教师不仅要分析作品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对思想情感的表达,同时还要结合时代背景及诗人风格,感悟诗句的艺术特色及其力度和深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将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有机融合。

  二.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在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讲解时,导入时可以播放有关赤壁风景以及《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在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这种方式有机融合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问题情景,加强交流互动

  朱熹曾经说过:“学贵有疑。”高中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鼓励学生勇敢提问。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其引导作用,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或者班级讨论的形式答疑解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如此方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在对散文《故都的秋》进行讲解时,在我和学生的共同讨论下,共创设了如下10个问题:

  1.文章从结构上可划分为几个部分?

  2.“绘秋”部分分别有哪几幅图画?

  3.用那几个字可概括故都秋的特点?

  4.1至2节所用手法的好处及作用是什么?

  5.作者为何不写当时故都明媚的春色,繁荣的市貌,却唯独要写秋?

  6.文中有一句“唉,天可真凉了。”作者为什么要突出“了”字?

  7.作者写南国之秋是出于何种目的?

  8.关于第12自然段的议论,思考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9.在文章中,作者在多处展开了联想,那么其主要作用有哪些?

  10.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五幅故都秋景图,那么在写景时,作者所用的是哪种记叙方式?

  上述十个问题囊括了文章内容、情感、结构、编写手法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思考解答,然后全班进行分享交流,我再做最后的补充和指导。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深刻地学习文章、理解文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另外,在大家一起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师生的情感沟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效实现了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融合。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通过挖掘审美资源,培养审美意识;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加强交流互动等等多种方式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更加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论文刊发如何更好的让教学工具与人文性相结合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1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