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探讨当下自助教学在语文课中的运用及影响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14-08-14浏览:

  论文摘要:如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自主参与过程中得到发展与提高成为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制定了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策略,让学生形成一个全程渐进的自主学习系统。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学习是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任务之一。作为一名高中一线语文教师,面对当前语文边缘化的现状笔者深感无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教学压力。现在学生把上语文课当作休息课,教师在课堂上激情四射,学生却昏昏欲睡,缺少主动学习的动力。究其原因,跟教师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地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的过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自主学习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学生自主学习的道路上,教师成为他们的帮助者、引导者、判断者,而不再是教育的主体,也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一、循序渐进,习惯养成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要从起始年段开始培养,需要长期的坚持。根据现在高考体制、考试大纲、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分析高中不同学级的学情,我们采取阶梯式的培训方式,力求做到有针对性,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

  高一年级的学生刚告别初中“家长”式的学习模式,对高中“成长”式学习缺乏认识,自主学习更无从谈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逐步了解和认识自主学习。我们先根据班级情况制定量化制度,将全班按四人一组分成13个学习小组;接着从最基本的练字开始,每天写一张字帖,小组之间进行评比,每周将写得最好的作品张贴在“学习园地”进行展览,促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生字、生词和朗读的障碍,做好预习作业,养成自主学习和自主阅读的习惯;每周摘抄一些优美的段落或文章并且按照指定的要求写一段小练笔。高一上学期的编写要求是写好记叙文,就做一些记叙文开头、结尾、人物描写的片段练习;下学期的编写要求是议论文的编写,针对议论文的特点让学生每周搜集一些论据素材,并进行议论文编写提纲、议论文分析论证、议论文开头、结尾等的练习。通过这些训练,让学生养成勤练笔的习惯并逐步克服他们对编写的恐惧心理。

  高二年级的学生在高一训练基础上,已初步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高二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引导他们总结自主学习规律。比如,培养学生自己总结各种不同文体文章的特点的能力,运用诗歌鉴赏学习的方法解读新诗词的能力,从不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更好地入笔的能力等。

  高三学生面对着大量的高考资料,学习的自主性更充分的体现出来。他们已经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能自如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运用规律举一反三,甚至能够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考点自行设计考题。所以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达到教学的最高目标:教是为了不教。

  二、立足学情,明确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学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如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笔者发现学生对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语言有着较大的兴趣,就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人物性格特征的了解。同时,在表演的过程中,对学生不到位的地方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提示和再次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逐步明确学习目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诱导、激趣是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可利用课前的导语及一些视听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话剧《雷雨》时,课前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的结局片段,让学生点燃兴趣之火,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视频的直观效果使学生对故事情节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吸引他们进行自主阅读,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欲望。而在教授《蜀道难》时,笔者找来了《唐之韵》中介绍李白的片段。视频中优美的旋律,讲解人磁性的嗓音,再配上李白豪迈洒脱的诗篇,让学生好像回到了唐朝,充分感受到了李白那浪漫不羁的诗风。在这种氛围中,去解读他的代表作《蜀道难》,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他诗歌的风格,感受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四、启发思维,大胆质疑

  自主学习是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教师应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大胆质疑。为此,教师没必要急于先“发”,即把知识点直接“和盘托出”,而是诱导学生,启发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潜能。如笔者在教《劝学》时,先布置学生根据课文注释和利用工具书自读文章,了解大意,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行总结“而”字在本文中的用法。在翻译的过程中学生就对“而神明自得”的“而”有不同见解,有的认为表承接,有的认为表因果。笔者就引导学生讨论,学生畅所欲言,激活了他们的认知系统,不知不觉建构了他们的文言知识体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尝试的结果,假如真的了解,也就发现困惑所在,然后受教师的指导,就困难所在加以解答,其时在内容的领悟上都会感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对以后的尝试,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励。”

  五、合作探究,能力提升

  合作探究不是简单的分组讨论。现在的许多老师都把小组讨论变成了一种形式,只关注外在形式是否热闹,而没去关注学生在讨论中收获了什么。要利用讨论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能力。首先,教师得精心地设计讨论问题;这些问题应立足学情,关系教学的重、难点。笔者在教授《人是一根能思想的[本文选自第一 苇草》时,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这篇充满思辨色彩的文章里,有作者一瞬间产生的闪亮的思想火花。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哪一句?”“又或者说,你最受到打动、启发的是哪些地方?”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互相讨论、交流,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思维方式来启发自己的思维火花。其次,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之后,跳出文本,回归理性,对规律进行总结,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构建。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知行合一”的语文学习思想。在笔者教授完戏剧单元后,让学生利用戏剧的理论,自己创作课本剧,将学过的感兴趣的小说《林黛玉进贾府》、《装在套子中的人》改编成剧本,让他们自编、自导、自演。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论文发表探讨当下自助教学在语文课中的运用及影响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15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