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14-05-21浏览:次
“创业计划”又称“商业计划”(BusinessPlan),是科技和风险投资浪潮兴起的产物,是指一无所有的创业者就某一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服务或技术向风险投资家游说取得风险投资的投资可行性报告书。创业计划大赛在美国高校中由来已久,它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并围绕这一产品或服务制订一份符合市场规律、可以实际运行的商业计划。
一、创业计划大赛在高校的开展情况
1.创业计划大赛的由来及在我国的发展
1983年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办后,迅速风靡全世界,“全球创业计划竞赛联盟”应运而生。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则试图以此作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确实诞生了一批着名的企业,如Yahoo、Netscape等公司。我国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始于1998年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举办,每两年一次的“创业计划大赛”是近几年风靡全国高校的重要赛事。它借用风险投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提出一种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包括企业概述、业务展望等方面内容的创业计划书,最终通过书面评审和答辩的方式评出获胜者。1999年,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涉及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162所高校。我国创业计划竞赛到目前一共举办了5次。除了全国性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近几年来各省市及一些企业都在举行创业计划大赛。
2.高校创业计划大赛的开展情况
“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每届均由一所高校与当地政府承办,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和政府行为。这样的运作机制便于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强力推进,因此它得到了全国各大学的高度重视,其影响迅速扩大。最初只是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活动,现在则覆盖了全国几乎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并且在第四届大赛,台湾也派队参赛,香港、澳门的大学前来观摩;第五届大赛,香港9所高校、台湾5所高校、澳门1所高校参赛。
3.创业计划大赛取得的效果
“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从企业对参赛项目的投资看,第一届大赛开创了学生创业先河,并孕育了视美乐、易得方舟等一批高科技公司。第二届大赛开始了技术、资本和市场的结合。第三届大赛吸引风险投资10.4万元,签订合同的项目6件,签约金额4640万元。第四届大赛把学生创业推向高潮,有3个项目与4家企业正式签约,风险投资达1750万元。第五届大赛大学生创业项目共获得8171.35万元的风险投资意向,其中中南大学一个农业项目获得国家开发银行2200万元投资。从参与者的收获来看,很多参赛选手均表示获得了丰富的创业计划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应该说创业计划大赛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为社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二、以创业计划大赛为基础发展高校创业教育
1.创业计划大赛对发展创业教育的作用
参加创业比赛,从项目的选取、市场调研、项目开发以及推广形成计划书等一系列活动一般历时3个月到10个月(一般学校的比赛用时3个月,而全国比赛通常为10个月),这是进行创业教育的主要时间。根据目前我国创业计划大赛的发展情况,通过各方面的完善,可以形成中国独特的以比赛为基础的创业教育模式,来满足创业教育的特点及较好地解决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这样做有以下作用:
一是开展以比赛为基础进行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可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教育模式的选取应该以教育的特点为指导,而当前我国采用与传统教育类似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特点。根据目前我国创业计划大赛的影响力,以创业计划大赛为基础能迅速形成创业教育的体系。而且比赛本身能激发参与者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以比赛为基础的教育即形成了以参赛团队为学习单位的培养模式和创业计划大赛本身的体验式教学,能很好地满足创业教育注重实践和综合性的特点。
二是完善的比赛评审能为创业教育提供明确的创业目标和评价指标。创业计划大赛的评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业教育的要求。而各个学校在比赛中的成绩也反映了该学校创业教育的优劣。评审对参赛项目中项目的选取能力、市场调研及项目开发中反应的创业知识、对参赛团队综合表现的考察都能映射到创业教育的内容上来。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明确地以创业计划大赛的要求为目标。整个创业计划大赛的评选体系也就逐渐发展成为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三是缓解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由于我国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较弱,要想实现传统教育类似的授课同时又满足个性化小班教学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学生参加比赛时,学生必须要自学创业计划各方面的知识,包括创业本身的知识和项目相关的知识。而创业精神及创业能力在学生比赛的整个过程中实现了自我培养。同时,在比赛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培训可以以较少的师资投入获得高于一般教学的教学效果。而企业界评委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师资力量。通过创业大赛,可以逐步培养一支合格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四是形成良好的比赛氛围进而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浓厚的比赛氛围相对于浓厚的教育氛围更容易形成,利用好目前我国创业计划大赛的发展势态,能较快地过渡到教育氛围。比赛本身的竞争性能激发从学生到学校乃至各个省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从上至下全面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资金的投入。良好的比赛氛围能使创业教育的需求更清晰、创业教育的目标更明确,从而促进竞争各方的良性发展。而创业教育将在比赛中不断渗入和完善,进而得到全面发展。
五是将有助于赢得政府的支持。教育的投入效果,特别是创业教育的投入产出直接的关系是很难量化的。但是创业计划大赛为社会带来的各方面收益则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对社会产生的经济效益及解决就业压力等显性数值,能使创业教育更快获得政府的各方面的支持和更大的投入。
2.当前我国创业计划大赛存在的问题
一是应试性教育使竞赛功利化。当前,应试教育在高校中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对包括创业计划竞赛在内的各类赛事的渗透就是功利化倾向。此项竞赛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与水平,这更像是一项事关学校科研能力高低的奥林匹克竞赛。而主管部门对大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中也包含有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及其获奖情况。因此,各个大学都十分重视,由校长亲自带队参加比赛。为了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学校对参赛学生都予以“保研”、奖金等刺激,这是变相的应试教育。
二是精英化及理想化的竞赛。很多高校的创业计划大赛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只有极少数人能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已经逐渐演变成精英化教育。同时由于很多学生不了解创业、不了解社会,往往只是依书本知识闭门造车。计划书远离实际,其中财务分析理想化是最明显的。大多数创业计划程序化、模式化,动辄就要百万千万的注册资金,所有的项目都能在两三年内有回报,回报率都高达30%~40%。
三是学生自主创新程度不高。据2004年统计数据,参赛作品通常有三类:(1)大学生自己发明的项目,占10%左右;(2)导师带参赛学生做的项目,占20%左右;(3)剩下的一半以上是在别人的科研成果或创意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商业包装和设计产生的[1]。四是企业界对比赛关注度低。目前,我国高校中科技与现实生产力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科研成果转化率很低。而很多参赛项目是学生从老师那里拿到的研发后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这些项目往往技术前景不太好或实验条件很苛刻,大都无法市场化。因此,企业界对创业计划竞赛表现冷漠。同时无论从企业界评委占评委的比重,还是整个比赛过程中企业界人士与参赛选手的沟通机会来看,参赛选手与企业人士的交流都非常少,这样便难以吸引企业界的关注。
3.完善创业计划大赛,实现创业教育的发展
要使创业计划大赛发挥其对于创业教育的作用,必须完善和发展创业计划大赛。
一是要完善评选体系与评审标准。(1)根据创业教育的内容即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教育特点来确定评选指标。(2)增加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考察。学生自己开发的项目应该给予加分,避免使比赛成为各个高校研发能力的较量或者专利的比拼。(3)应鼓励服务项目,强调项目的可行性。促使参赛项目能尽可能多地获得风险投资。
二是要在比赛的各个环节吸引更多的企业关注和企业与比赛的互动。利用好企业界人士作为高水平的师资力量,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的创业以及激发其真正的创业意识,而不仅仅停留在参加创业计划比赛上。同时参考企业界的要求不断完善创业计划大赛和创业教育。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高校创业教育计划大赛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1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