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学发布时间:2013-11-15浏览:次
论文摘要:郑州市近年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改善农村地区办学条件、加强教师的流动和交流、扶持弱势群体、关注农民工子女入学等方面获得了许多好的经验。于此同时,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长期存在的二元城乡结构、学校投入不平衡等因素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对此,必须创新思路,明确目标,采取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等措施,使区域内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学校之间形成均衡发展的格局。
论文关键词:郑州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一、近年来郑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概况及成效
近年来,郑州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表现在:一是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二是采取每年抓好一项重点工程、逐步推进、逐步完善的措施,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例如提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补助公用经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等政策。三是加强教师的流动和交流,区域内教师资源的共享机制逐步确立。为发挥名师对农村学校的辐射作用,市教育局要求每位城市名师要与2名农村教师结对子,同时每年举办一次“名师做课展示月”活动。迄今为之,郑州市教育局所属56所学校分别与新郑市等6县市的71所学校,开展了结对共建与城乡教师交流活动。四是扶持弱势群体,适龄儿童的基本学习需求得到进一步保障。但是,由于城乡及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有差距、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发展责任不够明确、教育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等原因,我市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一些方面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
二、郑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城乡办学条件差距十分明显。市区学校整体规划比较合理,教学用房、行政用房、生活用房能满足师生需要;各种教学设施、图书、仪器、电教设施齐全。乡镇所在学校规划大部分不合理,设施不配套。农村学校大部分只有教学用房,没有行政用房和生活用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除用于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之外,用于学校基本建设经费的寥寥无几。许多农村的学校多年来修修补补,没有新添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活动器材,已有的器材也年久失修,无钱更新。就办学条件讲,农村与城市至少相差20年。新建学校基本上在经济比较富裕的乡镇和县城。新建学校教育投入水平较高,办学条件较好,师资水平较高。例如,登封市一中,校园布局合理,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仅塑胶跑道就投资180万元。登封市嵩阳初中建设投入5000万元。而登封市的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的桌椅板凳还需自带,该项投资800万就可解决问题。随着中小学布局结构的调整,大规模的村小撤并后,乡镇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一般规模很小,办学条件较差。
2.公用经费投入不均衡。在“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体制下,教育经费的预算内支出与当地财政收入有直接关系。在自上而下财政状况一级比一级差的情况下,农村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与城市相比必然存在较大差距。调查显示,2005年,我市城乡人员经费投入初中和小学分别相差9278元和6384元;生均公用经费初中和小学分别相差714元和325元。一些地方的生均公用经费偏低,造成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普遍紧张。公用经费紧张造成学校运转困难,连电费、水费都无力支付;仅有的几台电脑无法正常使用。我们在登封市君召中学座谈时了解到,每年公用经费要到开学后几个月才能拨付到位,学校只好先自筹资金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且农村中小学校现有公用经费偏低。
3.教师师资力量不均衡。初中、小学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教师的比例是反映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一比例城乡差距较大,分布极不均衡,初中尤为突出。其中登封市君召乡初中仅有一名老师具有高级职称。新郑市龙王二中的高级职称中2人在40~50岁,3人在50~60岁,年龄和结构不尽合理。在一些乡镇教师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学历结构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情况下,拔高使用现象严重。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开拓创新的骨干教师很少。在乡镇教学点,教师结构失调,跨专业教学在农村中、小学校普遍存在。学中文教英语、学地理教数学等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十分突出。另一方面个人发展机会的差异导致优秀教师向更好的学校集中,导致有能力的教师难以脱颖而出。在一些农村学校,由于工资、福利等原因,大多数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去;一些农村优秀教师能走则走,走不了的也不安心教学,影响了基层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4.生源流向集中,大班额问题突出。由于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的差异,导致学校质量的差异,进而造成择校问题愈演愈烈,造成名校大班额现象比较突出。如金水区纬五路小学、文化路一小等学校平均班额达87、83人,学校不堪重负,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推进郑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1.建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增加和合理配置义务教育公共资源首先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差距,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建立财政投入、生源管理的平衡机制,从政策入手,在源头上保证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处于同等的发展水平。
2.理顺管理体制,促进市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为进一步调动县(区)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积极性,消除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将初中学校移交区政府管理,区属高中移交市管。对移交学校的办学经费采取三年过渡逐年递减的办法,三年后完全由县(区)财政承担。对已经立项的基建项目、教学设备更新计划等继续给予经费支持,将因管理体制变化给学校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保证学校基建、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过渡。
3.强化责任,加大投入,进一步推进“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一要考虑成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把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列为各级政府年度考核内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政府责任,使基础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落到实处。二要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投入机制,增加教育投入总量,提高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步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目标。三要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的力度,推进“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并切实保障改造经费主要应用于校舍建设修缮和设备的购置上。四要坚持教育规划与教育投入同步进行,对于同一区域内的教育投入,要做到同级同类学校均等安排。一些学校的硬件投入和设施配置过高,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为造成的。在目前财政收入有限的前提下,学校建设不仅要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雪中送炭。今后新建学校投资规模应当有封顶线。政府应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既不追求超标,也不允许不达标,以遏制少数学校在办学条件上高投资的攀比现象。同时,我市市区大班额现象比较严重。虽然新建十几所中小学校,但地理位置离市区较远,应注意利用和改造一些厂矿子弟学校,发挥地位优势的作用。
4.杜绝非理性生源竞争,确保生源均衡。要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学校招生政策,把省级示范高中、市级示范高中及一般高中的招生计划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本着“兼顾特色,同级均等招生”的原则安排普高的招生工作,以此逐渐淡化人民群众的择校意识,以保证义务教育学校“就近入学”的政策真正得以实现。
5.逐步完善校长和教师流动制度,从人力资源配置上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一要调整现行的分配政策,制定全市统一标准,实现同级同类学校同工同酬同待遇,以控制教师的非正常流动。二要积极推行校长和教师轮换制,鼓励名校校长和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工作。三要在名师评选中对薄弱学校予以倾斜,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发挥名师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简论郑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xue/10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