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公共伦理学课程改进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21-12-20浏览:

  摘 要:公共伦理学是一门前沿性的交叉学科,也是公共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目前我国对公共伦理学的研究较多的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产生了理论抽象理解难、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案例资源匮乏等问题,本文拟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不同模式对公共伦理学课程进行改进,以期提高公共伦理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公共伦理学 课程改进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基础,围绕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其理论与实践的应用能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全球做过关于教学方法对比的研究,其中涉及到案例教学在内的九种教学方法,最终调查结果显示,对培养分析能力上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最佳。

  1 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的发展与应用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后由其学生柏拉图整理,将“问答法”中的故事记录在册,以此来探究哲学。1870年,由时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郎德尔引进法学教学中,被称之为现代案例教学法的先驱人物。此后,哈佛医学院和商学院也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当时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福特基金会资助哈佛商学院开展案例教学的研讨班,由此学界对于案例教学的认知初步达成共识。基于此条件下,案例教学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在学界产生深远的影响。[3]

  1980年,案例教学法在大连培训中心的企业管理者研修班第一次试用,课程内容是中美两国教师团队对特许开放的4个城市20余家企业进行采访,编制的80余篇案例。[4]20世纪90年代,随着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公共管理硕士(MPA)的发展,规定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但本科阶段对案例教学法缺乏硬性要求。总体上看案例教学在我国教育中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2 公共伦理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2.1 基于公共伦理学课程目标和案例教学法优势的耦合

  公共伦理学是研究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的交叉学科。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在公共管理活动中伦理规范、基本原则与公共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建设,最终目的在于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公共管理的实践能力。教学方法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据研究表明,一方面,从学生角度出发案例教学促进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从教学质量出发案例教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获得较好的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的最重要优势在于能够将理论融入案例中,从实践角度让学生准确的掌握理论。因此,公共伦理学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2.2 公共伦理学课程中案例教学的模式分析

  总体上看,案例教学有能够促进教学和研究相适应,符合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于新海等人提出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上运用递进式教学方法。[5]。廉霄(2019)归纳出案例教学法大致分为四种应用模式,包括:例证式案例教学法、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统摄式案例教学法、实训式案例教学法。[6]本文通过对多种案例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分析,根据不同的情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对公共伦理学课程进行改进,见下表1。

  3 公共伦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内容较为抽象

  相比于公共管理学其他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伦理和价值观等抽象性的概念和理论。据笔者调查了解现有符合本科学习阶段的公共伦理学教材大概有6本,相对公共管理学科中其他课程而言数量较少,绝大部分教材为2010年前后出版,最新的教材为2018年。有个别教材每个章节设置有案例分析,但实际并非所有的案例都能对应该章节的核心内容。从教学目标来看公共伦理学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公共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伦理问题,对实践性有一定的要求。但在教学实践中,公共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对纯理论的讲解远远多于对实际案例分析,最终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生涩的理论知识,而且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效果大打折扣。

  3.2 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公共伦理学教学方法单一,通过‘满堂灌”的方式讲解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目前,公共伦理课程的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大多采用的是讲授法,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主要目的是完成课程考核。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几乎得不到锻炼。课堂的效果呈现为教师满堂灌,学生填鸭式记忆。公共伦理学课程中涉及到知识如果抽象的讲述,学生不仅学不到知识更有可能对学科产生厌烦情绪,消极参与课堂互动,课堂氛围不佳。此外,虽然课程有时也会采取例证式案例教学法,但实际上学生也只是作为听众并没有深入的参与到案例分析中,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了解,学生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分析事务的本质,难以提高批判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随着社会管理事务的复杂化与当前国际形势的多变下将会产生更多新的公共伦理问题。基于此背景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日益凸显其重要性,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

  3.3 教学案例资源匮乏

  当前,公共伦理学的案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仍有许多障碍,其中之一是缺乏案例資源,尤其是本土案例的编写。一方面,从现有的教材中看到的绝大部分是直接引用西方的案例和数据,尤其是本土原创案例少。主要原因是我国公共伦理学发展时间较短,对公共伦理学的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由于中西制度和文化之间的差异,许多案例的引用与我国国情不符,难以实现理论来联系实际的作用。另一方面,已有的案例库中素材和数据也相对落后。随着制度和观念的不断发展变化,教材中较为久远的案例与现实情况有较大出入,但现阶段由于未建立“公共伦理学”的案例库标准,案例更新无从下手。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最核心的关键是案例素材,若没有合适的案例,该教学方法则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3.4 教学与科研不同步

  当前,高校的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的对现有知识传播,更重要是通过严谨的科研探索了解当前学科的学术前沿,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建设精品课程已是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和目标。通过知网以“公共伦理学”为主题搜索得到230篇相关研究论文与其他公共管理课程相比,公共伦理学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有限,对于案例教学法与本门课程融合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众所周知,教学研究的科研成果是打造精品课程的重要前提条件。缺乏教学研究成果,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有可能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课程效果大大折扣。现阶段承担公共伦理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对本门课程建设的研究较少,教学与科研工作存在脱节的问题,难以保证公共伦理学课程内容和案例教学法有效结合。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公共伦理学课程改进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60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