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21-11-26浏览:次
[摘要] 本文阐述思维可视化的概念,分析思维可视化对构建家校沟通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几点构建家校沟通的建设性策略,使家校协同教育卓有成效。
[关键词] 思维可视化;家校沟通;策略研究
一、案例回顾
刚下课,一声“叮咚”划破了下课的寂静。我的QQ收到了一条信息,是小张的爸爸发来的:“戴老师,终于鼓足了勇气,给您写了一封信,麻烦您有时间查看一下,感谢!”突如其来的一封信,会是什么呢?
我边好奇边打开。信里,小张爸爸分点陈述了他内心的焦灼,有“谋求一职”的羞涩、有“语文学习浓厚但阅读速度过慢”的矛盾、有“各类兴趣班加持和接受度”之间的犹豫、有“性格养成和同伴相处的”担忧、顾虑以及教育理念的共通等。一封简短的信,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却是一个爸爸对孩子学习、社交、能力等各方面的焦虑。他在劝说无效、改进无方的情况下,只好向我求助。
因为当天课比较多,我就这封信里小张爸爸的每一个观点和想法,利用Word自带的批注功能进行了简短的回复。这次的简短批注式回复,忽然让我意识到一件事:什么是有效沟通?不就是在舒适的聊天语境下解决问题,再让人有深层次思考吗?
仅是批注吗?显然不是。沟通也需要让思维可视化。沟通跟学习一样,都需要注重思维的培养。思维可视化为问题的解决开启了一扇大门。
思维可视化就是利用形象化的方式,把隱性问题显性化、可视化,方便人们思考、表达、理解并促进交流的一种图形技术。在沟通中,教师可以有效借助思维可视化模式来厘清自己、家长在教育学生上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将可视化的教育理念和技术落实到具体的沟通之中,使思考有痕、表述有形、交流有物,自然也就能顺利地实现家校沟通。
二、在直观中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了解学生,老师们才能“因地制宜”。
因此,在面对家长的零散描述时,我按照“现象——问题——原因”三个步骤罗列小张存在的问题,再寻求解决方案,达成沟通思维的可视化(见图1)。
而在清楚了家长的诉求目标和学生的问题点之后,再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及可能的原因商量对策。例如,针对“阅读少——没兴趣”这一栏,构想如下沟通和解决方式(见图2):
1.研家庭,沟通理解四步走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原因。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首先要用审慎的目光研读孩子,变身儿童,从内心寻找认同感并有所收获。试着从同伴的角度与自己对话,再站在成人的角度与孩子对话,最后化身教师与孩子沟通。
因此,首先需要明确事件的源头,再确定沟通的目的。解决本次事件问题是初级目标,引导家长明白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抽丝剥茧地探索原因,厘清各种原因导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样沟通才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2.研师生,爱、理解与认同
魏书生老师说过:“教师要善于在平凡中、在小事中播种关心学生的感情。”学生因为认知少、社会经验欠缺、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总会有意外的行为产生。对此,老师首先要理解学生,再找到学生行为的出发点。
对于小张阅读兴趣不足的问题,原因不仅仅是阅读书目本身,更有自身阅读的成就感不足。明确了这个原因,在探索解决方案时,可就“成就感”的激发创设更多的促发机制。
3.创活动,为己赋能植成就
培养阅读能力,重点在于制造成就感。因此,笔者以学校教育平台为主、家庭监督为辅打造“成就舞台”,并以解决小张及他的阅读问题切入,将德育和学科教学相结合,设计更多的辅助活动,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让全班孩子收获成就感的同时,收获良好的行为
习惯。
(1)一天一考评
以师生共同讨论的形式制定班级考核评价表,内容包括学习、纪律、行为、卫生四项;以自己评、同桌评、同学评、老师评、家长评,五评方式展示;日日评,周周汇总,月月评优;做到严、细、实。
(2)一周一谈心
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一周预约几个孩子进行茶话会,拉近师生关系,增进彼此感情。
(3)一人一角色
班级特设班干部轮流制,尤其鼓励和支持行为能力欠缺或成绩较弱的孩子担任班干,让这部分学生在班干部的日常管理中体会老师班级管理的智慧和艰难,进而规范自身的言行。
(4)一班一公众号
结合班级学科教学,注册班级微信公众号,借助微信公众号将线下学生的学习实践与互联网结合。一方面,通过学生既有的线下学习活动资源改善线上展示的质量;另一方面,利用线上平台互动性强、传播辐射面广的特点,强化家校交流,紧密家校关系。
换位思考,想学生之所想。在梳理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渗透理解、尊重和爱,家校通力合作,以己之力赋生所能,将思维可视化。
三、在实践中检验
实践可以让我们在动态中生成思维,家校沟通也是如此。教师在家校沟通实践中要尽可能地引导“扩散多种原因”,再局部不停地“收敛中心原因”,在“一扩一收”中定重心,达成思维的可视化。
例如,当孩子的某一问题涉及家庭方面的原因时,即使家长本人也不能明确孩子的问题与家庭或家长本身之间的关联,那么老师要尽可能列出多方原因,让家长跳出定势思维,初步了解学生行为原因的多样性(见图3)。
1.拨开云雾,“扩散”探因
当然,在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答案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分类,然后归纳出各种关系,接着找出与问题相关的项目,挑出重点原因,最后针对原因提出应对之策。
教师需与家长共同锁定最合理的方案。提出合乎逻辑的方案要考虑以下几点:有哪些可行性方案,如何做,怎么证明方案的有效性。
2.符号标识,“收敛”圈点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思维可视化对家校共育实践的指导策略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60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