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学俄语学习者核心素养达成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教育技术发布时间:2021-09-03浏览: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学俄语;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随着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升级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稳步推行,从国家到地方对俄语人才的培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几年,国内陆续新增开设俄语课程的中学。2018年,中俄首个中学联盟成立,哈尔滨市第六中学与新西伯利亚112中学分别代表中方12所教育部批准具有保送资格的外国语学校和俄方来自于莫斯科、圣彼得堡等9个城市的20所优质学校签署联盟协议,构筑了全新的中俄基础教育领域沟通交流平台,中学俄语教育面临着发展的新契机。

  自“课程思政”提出以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全国中学俄语课堂模式开始转变,构建全员、全方位育人格局的理念也越来越清晰。中学俄语课堂承担着教授中学生俄语语言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提升学生俄语语言素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思政背景下的俄语课堂应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保证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以实现全方位育人。俄语课堂的教学应以立德樹人为根本,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1〕。因此,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中学俄语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中学俄语学习者核心素养概述

  教育部于2014年3月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理念。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俄语教学策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而不断深化,中学俄语课程标准在改革后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随后衍生出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其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培养俄语学习者的核心素养对中学生学习发展起关键性作用。俄语核心素养决定着学生对俄语这一学科的理解程度,影响着学生对俄语进行利用的能力情况,学生学习俄语的主要目的不是应对考试,而是在现实中对俄语知识进行应用,所以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2〕。教师通过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核心素养,可以提升俄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加强文化自信、锻炼思维品质并提高学习能力。“既要传授知识,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还要培育认识世界的理智态度,滋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3〕。总之,核心素养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思政与中学俄语学习者核心素养的关联度分析

  语言是交际工具。学生学习俄语不应该仅局限于掌握词汇和语法,同时要了解俄罗斯文化,培养学习策略,增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教授学生俄语知识的同时,应将所讲内容与课程思政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其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于方方面面向学生输送正向能量。例如,高中俄语必修一第三课为“У вас большая семья(你是否有一个大家庭)”。在这一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Семья(家庭)”为主题,给学生讲述如何用俄语介绍家人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意识到家人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从而形成深刻的感受,树立尊重家人、尊重长辈的人生态度。必修一第四课为“Вы любите природу?(你喜欢大自然吗)”。教师在与学生探讨交流关于自然的常识和感受的基础上,更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态意识,树立其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观念。

  学科素养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问题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地组织整合学科的相关知识,调动运用学科的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4〕。中学俄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言语技能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学生拥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将课程思政引入课堂,在尊重学生个性基础之上,揭示俄语学习的下一阶段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中学俄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现状

  2014年,上海市委和市政府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一概念,为我国思政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课程思政”这一理念不仅在全国高校推行,还为中学课堂提供了宝贵的育人方案。“形成全员育人大思政格局”的观点于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措施,大思政格局尚未形成。推行课程思政,能够开发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资源,推进各科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引导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积极有效的作用,充分利用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所有教育主体的协同作用〔5〕。

  为了解中学俄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现状,我们采用“问卷星”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问卷共包含26个问题,调查对象为中学俄语教师,共回收问卷25份。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一)“课程思政”理念未全面普及

  在研究之初,为了解中学俄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深度,设置了以下三个问题:1.您是否熟悉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2.您是否了解俄语学科核心素养?3.您是否了解中学俄语课程思政教学?所得数据如下:

  调查数据显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认识、俄语学科核心素养和俄语课程思政教学都未得到全面普及。此外,教师所在的学校几乎没有定期的讲座或培训来引导他们形成对“课程思政”这一概念的认识,这说明该理念并未在全国中学俄语课堂教学中得到全面普及。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了解并掌握“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理念的重要实施方法,如果课程思政建设没有得到全面重视,被严重低估甚至是边缘化,将会导致育德和育才失衡,人才培养的质量下降〔6〕。目前中学俄语课堂与思政教育较难融入的很大原因在于学校缺乏对课堂思政的重视与教师自身政治素养的不足,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自身使命感有利于教学与思政的有机融合。

  (二)课程思政尚未引起中学俄语教师全面重视

  调查显示,中学俄语教师的教学任务中思政教育的比重不是很高,认为所占比重一般的占52%,很少的占32%,几乎没有的占8%,仅有8%的教师认为比重很高。

  目前国内中学生学习科目繁多,学习精力有限,升学压力大。为进一步了解在俄语课时少、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是否经常基于俄语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探讨中学俄语课程思政教学,我们设置了相关调研问题。结果显示,教师对俄语学习者的能力培养更加倾向于语言知识传授,对言语技能、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形成的培养缺乏足够重视。

  (三)教材缺少专门的德育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66%的中学俄语教师会在讲解课文时融入价值观教育。虽然大部分中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认为德育和专业知识都重要,然而新教材中道德教育类课文数量较少,“课程思政”在中学俄语新教材中并未得到明显的体现。此外,教师应根据所讲内容随机应变,在课时较少的前提下,过分强调教材隐含的德育教育也只会画蛇添足。教材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工具,是培养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教材的有机融入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国家未来的发展,任重而道远〔7〕。

  (四)思政教育遇到的困难

  课程思政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部分地区地理位置偏远、教学资源匮乏、俄语思政教学体系不完整,从而阻碍了该理念的实施与发展。很多学校的形式大于实质,课程思政与课堂的融合并未得到重视,导致德育教学效果不理想。在中考和高考的压力下,短暂的课堂时间往往不能为中学俄语学习者提供充分的思政教育,教师应按学生的实际需求随机应变,合理安排教学设计,教师需要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思政与专业课堂融合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8〕。

  推荐阅读:大学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学俄语学习者核心素养达成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jiaoyujishu/59356.html